分享

描写怀古的古诗词总结

 江山携手 2017-05-07

    怀古诗是古诗词中,思想较沉重的作品。它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这类诗词多用典故,感情基调比较苍劲悲凉,长于情景交融。

  怀古诗的代表作家有唐代的刘禹锡杜牧,两宋的王安石、苏轼辛弃疾等,他们书写的诗词震撼人心,是卓有成就的怀古咏史大家。

  《乌衣巷》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首抚今吊古的名篇。此诗凭吊昔日朱雀桥和乌衣巷的繁华鼎盛,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诗中没有一句议论,而是通过景物的描写,巧妙地把历史和现实联系起来,引导人们去思考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两句写景。朱雀桥横跨在南京秦淮河上,是通往乌衣巷的必经之路,桥的南岸就是乌衣巷,两者地点相邻,关系也很密切。乌衣巷原是六朝贵族居住的地方,最为繁华,如今早已不是当时模样。如今的朱雀桥边,长满了丛丛的野草;而乌衣巷口则早已成了残垣断壁,在夕阳中显得极其破败。“草花”前面着一个“野”字,给景色平添了几分荒僻;“夕阳斜”,有没落衰败的意味,为乌衣巷增添了几分惨淡寂寥。

  后两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作者并没有直接抒发其内心的感慨,而是引入了燕子的意象。诗人笔下的燕子并不是普通的燕子,而是“旧时王谢”家的堂前之燕,这样一来燕子便具有了特定的含义。燕子识巢,是候鸟,它们每年春归时,都会找曾经筑巢的那户人家。燕子如时守约,今年又飞回来了,重新回归乌衣巷这片熟悉的地方,巷子还在,可是当年的人家在哪里呢?现在乌衣巷里住的是普通百姓,燕子也只好飞到普通的老百姓之家了。“旧时”两字,赋予燕子以历史见证人的身份;“寻常”两字,特别强调了今日的人家是多么不同于以前。通过这一对比,读者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作者对这一沧桑巨变所怀有的无限感喟。宋朝文天祥战败被俘,在被押送途中经过旧地时,曾写下“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的诗句,其中“旧家燕子傍谁飞”,便由刘禹锡这两句化出。意思是说当年“王谢堂前”的燕子在那些贵族衰败后还可以“飞入寻常百姓家”,而如今百姓流离失所,家破人亡,哪里还有燕子做巢的地方呢?这两句,作者赋予芦花和燕子以人的情感,使悲凉凄惨的诗人自身形象显得更加饱满。

  刘禹锡还写过一首《西塞山怀古》,其中“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是作者对西塞山的一段历史所发出的悠长感慨。人的一生之中有多少次伤怀的往事,然而远处的西塞山依然亘古不变,枕靠着这千年的寒流。这两句很容易令人联想起诗人的另一首作品《石头城》“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两者意境接近。这一联抒发了作者感慨的同时,又照应了诗的题目。“依旧”二字,用得很巧,山川“依旧”,就更显得人事之变化,六朝之短促,不仅如此,它还表现出了“江山不管兴亡恨,一任斜阳伴客愁”(包佶《再过金陵》)的意境。一个“伤”字,表现了作者对历史无常的遗憾和悲怀。

  崔颢的《黄鹤楼》,是一首吊古怀乡之作,素来被推为七言律诗第一。传说李白壮年时到处游山玩水,在各处都留下了诗作。当他登上黄鹤楼时,被楼上楼下的美景引得诗兴大发,正想题诗留念时,忽然抬头看见楼上崔颢的题诗。诗前写景,后抒情,一气贯注,浑然天成,即使有一代“诗仙”之称的李白,也不由得佩服得连连赞叹,为此,李白还遗憾得叹气说:“眼前好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首联诗人从黄鹤楼的一个神化故事开始写起。传说古代仙人子安、费文伟乘黄鹤过此,这也是黄鹤楼名字的由来。“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由虚转实,从传说中的故事转到了眼前所见之实景,是诗意境的深入。黄鹤楼之黄鹤本来就是子虚乌有的,诗人却以无作有,说黄鹤已然飞去,再也不会飞回来了,将神化和现实进一步融合,更加彰显了黄鹤楼的神秘感。这句诗里的黄鹤,不单纯代指一种鸟类,它不同于诗文里常见的黄鹤,它有一种时间感在里面,也可以说,黄鹤便是时间的化身。黄鹤一去不复返,正如时光一样一去不复返,不可逆流;古人亦不可见,今人虽然能有幸登临此楼,却也只能徒留遗憾;仙去楼空,唯余天际白云,悠悠千载,体现了世事苍茫之感,时空容易变换,往昔之不可追。这两句写出了当时的人们,登黄鹤楼时普遍的感受和心情,情感真实,感慨中带有无限伤感。

  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他心中有无尽的忧愁却无从述说,便四处游山玩水以放松情绪。正巧来到黄州城外的赤壁矶,此处壮丽的风景使作者感触良多,更是让作者在追忆当年周瑜无限风光的同时也感叹时光易逝,因写下《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古今绝唱”。词通过对江上壮美景色的描绘,对风流人物才略、气度、功业的追念,曲折地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忧愤之情,同时表现了苏轼旷达的人生观。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几句,笔力非凡,感慨深沉,境界阔大。它把浩荡江流与千古人事并收笔下,布置了一个极为开阔的空间背景和悠久的时间背景。“大江东去”,波浪滔天,像日夜流逝的时间,更像奔腾而去的人类历史;“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那些曾经才华出众、声名赫赫的历史人物,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渐渐消失,就好像被这滔滔江水从历史上冲洗掉了一样。“浪淘尽”三字,把眼前的长江和历史上的人物巧妙地联系起来,既表现了作者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也带有一丝感伤情绪。那些风流人物,曾经烜赫一时,受尽人们的景仰,然而最终还是被历史的大浪所淘去。如今回头一看,他们的功业成就已不复存在,甚至被人所淡忘,终于变为历史陈迹。千古风流人物既被大浪淘尽,则作为渺小的个人,岂不可悲?因此,“浪淘尽”是一种悲哀。

  作者“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是何等的意气风发,周瑜“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气定神闲间便大败曹军,是何等的年轻有为。对比之下,作者此时已年近半百,依旧失意潦倒,没有一番成就,心中该是多么的悲愤。“多情应笑我”句,轻描淡写,意却沉郁;这是自我的嘲讽,实则蕴含了怀才不遇的哀叹,理想落空的悲哀。这几句是作者对自己坎坷人生际遇的感慨,充满了一种时光易逝而理想破灭的慨叹。但苏轼毕竟是通达的,他懂得悲哀却不沉溺于悲哀。在他看来,当年潇洒从容、声名盖世的周瑜现今不是也被大浪淘尽了吗。千古风流人物尚难免如此,而一己之荣辱又何足悲叹呢?既然人类终究是要殊途同归的,则汲汲于一时功名,就太过迂腐了。想至此,他便发出“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感叹,正所谓“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人生短暂,不必为功名所累,而应放眼大江,把酒赏月。

  韦庄身处晚唐,当时的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如梦一场,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六朝的先盛后衰的命运,从而联想到唐王朝,便写下了《台城》这首诗,流露出浓重的对时事的感伤情绪。更多描写怀古的古诗词名句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www.xigutang.com)

  诗中的“台城”本是朝廷中央政府和皇宫所在地,到了中唐时期,已是“万户千门成野草”了,到了唐末,这里就更荒废不堪了。起句写江南的春雨、春草,着意渲染气氛。“江雨霏霏江草齐”,这是江南典型的春景,充满柔婉曼丽的情致。江雨如梦,而江草丛生,一岁一枯荣,给人带来盛衰之感。于是,作者由眼前景物生发出“六朝如梦鸟空啼”的感慨。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两句,以无情的杨柳衬托出诗人的无限伤痛。杨柳依依,总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当年的台城,十里长堤,杨柳堆烟,何等繁华热闹,如今,台城长满了野草,只有亘古如斯的柳树依旧若无其事地生长着。这优美的自然景色和破败的历史遗迹形成鲜明的对比,代表着六朝的繁华转瞬即逝,因此在作者看来这景色是粗目惊心的。但台城的柳树却不管历史如何沧桑巨变,更不管人世朝代的兴亡荣辱,只是“依旧烟笼十里堤”,所以,台城柳是最“无情”的。柳本来无情,作者却强调柳之“无情”,正透露出诗人心中的伤痛悲哀。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叙写望月怀古,抒发不遇知音之伤感。首联写景,展现出一片辽阔旷远的境界。颔联写望月怀古。“谢将军”指东晋谢尚,据说在他镇守牛渚时,秋夜泛舟赏月,适逢袁宏在运租船中诵己作《咏史》诗,谢尚对此大加赞赏,邀袁宏前来,谈到天明,袁从此名声大振。而题中所谓“怀古”,就是指这件事。骏马得遇伯乐,袁宏无疑是幸运的,而对诗人来说,这正是他在现实中求而不得的,因此便发出“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的感慨。是说自己也像当年的袁宏那样,有满腹才华,而且还在袁弘当年吟诗的地方,怎能就遇不到像谢尚那样慧眼识才之人了呢?“斯人不可闻”回应“空忆谢将军”,寓含着世无知音的感喟,怀才不遇的悲哀。末联写景,想象明朝挂帆离去的情景。“枫叶落纷纷”,进一步烘托出因不遇知音而引起的寂寞凄清情怀。

  杨慎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也是一首著名的咏史怀古词,借历史兴亡抒人生感慨。起首两句,以滚滚而去的长江喻人类奔腾前进的历史,气势恢宏,境界阔达。然而,长江水是亘古不变的,人类的历史却是不断在演进的,“是非成败转头空”,多少历史人物上演了一幕幕人生话剧,有成功者,也有失败者,或受人崇敬,或受人唾骂,但无论如何,这些都已成过眼云烟,他们被历史的长河带走,不留下丝毫的痕迹。只有作为历史见证者的青山和夕阳才是亘古长存的。“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时光疾转,岁月流逝,青山依旧郁郁苍苍;日出日落,朝朝暮暮,夕阳依旧无限红。在这里,“青山”和“夕阳”象征着自然界和宇宙的亘古绵长,尽管历史兴亡盛衰、循环往复,但它们都不会随之改变,而作为历史的主角——人类,却是代代变换,变得面目全非。这两句流露出作者人生易逝的感伤情绪。

  下阕情调转换,由苍凉沉郁变为恬淡超脱。这个白发渔樵的形象,其实也是作者的自我画像,他一生沉浮不定,历尽了世态炎凉,看透了朝政的腐败,宁愿终老边荒,也保持自己的高尚节操,他“惯看秋月春风”,把历代兴亡作者谈资笑料以助酒兴,固守着一份宁静与淡泊,体现出一种高洁的情操、旷达的胸怀。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一首怀古咏史之作,全词熔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即景抒情,借古讽今。词以一个问句开始,“何处望神州”,这里的“神州”是词人心心念念的中原地区,是他一生都想收复的地方。“满眼风光北固楼”,词人登上北固亭以望神州,看到的却是北固楼的优美风光,只是,山河破碎,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他哪里有兴致去欣赏美景呢?“千古兴亡多少事?”作者禁不住发问,从古到今,到底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往事悠悠,是非成败已成陈迹,只有这无尽的江水依旧滚滚东流。“悠悠”谓时间之漫长久远,也兼指词人心中无尽的愁思和感慨。“不尽长江滚滚流”句,借用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意境,不但写出了江水奔腾而去的雄壮气势,还把由此而产生的空间感、历史感都形象地表达出来。

  下片引入对历史英雄人物的议论。作者极力赞赏孙权,不惜夸大历史,并不是说自己对孙权有多么尊崇,而是借凭吊千古英雄之名,慨叹当今南宋无大智大勇之人以扭转乾坤。末句“生子当如孙仲谋”,引用了曹操所说“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刘表)儿子若豚犬耳”的前半句,代表了南宋人民要求奋发图强的时代的呼声。词人没有明言后半句,实际上是借曹操之口,讽刺南宋朝廷主和派的丑恶嘴脸。

  王勃的《滕王阁诗》,是写在《滕王阁序》之后的一首七言古诗,相比之下,《滕王阁序》更为人所知。但这首诗描写滕王阁,显得十分凝练老道,同样诗一首精彩之作。其中尾联“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承接前三联的内容和气势,运用对偶的手法,将全诗的情感抒发得淋漓尽致。阁中的帝家皇子早已经不在,而楼阁槛外的长江,却是永恒地流动着,无穷无尽。尾联通过对滕王阁景物的描写和滕王阁今昔的对比,表达了对人去楼空物换星移的感伤和感慨,以水作结,含蕴无穷。相传王勃写这首诗时,末句空了一个字不写,只留下“槛外长江□自流”,便飘然而去。在座的人议论纷纷,各种猜测,莫衷一是。阎伯舆包了千两银子,亲自率文人们来见王勃,请求补全。王勃接过银子,故作惊讶地反问:“我不是把字写全了吗?就是空字啊,‘槛外长江空自流’!”众人恍然大悟,王勃名利双收,实在是赚足了面子。更多描写怀古的古诗词名句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www.xigutang.com)

  《泊秦淮》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一首忧时伤世之作,表达了较为清醒的封建知识分子对国家没落的担忧,以及对达官显贵的批判。前两句描写了秦淮河朦胧清幽的夜景,酒香四溢,歌女清唱,本是令人欢娱之事,作者却体会到了一种危亡之感——“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后庭花》是《玉树后庭花》的简称,南朝陈皇帝陈叔宝(即陈后主)溺于声色,作此曲与后宫美女寻欢作乐,终致亡国,所以后世把此曲作为亡国之音的代表。陈国虽亡,这种靡靡之音却留传下来,还在秦淮歌女中传唱,这使杜牧非常感慨。他说,这些无知歌女连亡国恨都不懂,还唱这种亡国之音!“不知”抒发了诗人对“商女”的愤慨,也间接讽刺不以国事为重、沉迷声色中的达官贵人,即醉生梦死的统治者。“犹唱”二字将历史、现实巧妙地联为一体,委婉深沉。后来,王安石也曾感慨“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便由杜牧这两句化出。另有金朝的一位词人吴激在感慨故国的败亡时,也直接引用了杜牧这句“犹唱后庭花”。据记载吴激在张侍御家会宴,发现一位宋皇室的女子,沦为歌妓,感慨万千,写下了《人月圆·宴北人张侍御家有感》这首词。这句一语双关,既表达了对歌女遭遇的同情和哀怜,又抒发了国家破亡的蜀黎之悲。

  金谷园是西晋豪奢石崇,为与贵族大地主争富而修筑的别墅,是当时洛阳规模最宏大的花园。当杜牧过金谷园时,看到的却是一片破败的景象,他不禁感叹“繁华事散逐香尘”。而园中的流水春草对人事的变迁好无感触,它们依旧潺湲而流,依旧碧绿如茵,正是“流水无情草自春”。“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两句,由眼前美景而抒黯然之情。傍晚时分,风中传来鸟儿的啼鸣,如怨如慕,如泣如诉。此刻又有落花飘洒而下,就好像当年坠楼而死的美人绿珠一样。春水、春草都是美景,但在诗人眼中,它们都是无情之物,是令人感伤的。于是,日暮时分的鸟鸣亦是哀伤的,它好像在凭吊这一历史遗迹。一个“怨”字,为全诗蒙上了一层凄凉感伤的色彩。末句运用了联想手法,把特定地点中的落花形象,与曾在此处发生过的绿珠坠楼一事联想到一起,寄寓了无限情思。诗人的这一联想,揭示了绿珠和“花”在命运上有相通之处,渗透着诗人许多悼念、怜惜之情。

  需要说明的是,本篇所选取的怀古诗都带有悲哀的成分,属于感伤(与喜悦相对)类诗词中的一部分。因此,选择不够全面。此外,其他类别(如爱国诗词)中涉及到的怀古诗词,本篇不再予以介绍。

 

  (责任编辑:夏素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