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罗汉图集—古代之(明)宋旭作品 2

 愚雅轩 2017-05-07


 
 

罗汉图集古代

 
宋旭 伏虎罗汉 挂轴

    《伏虎罗汉》轴,画中的罗汉,神态端庄严肃,凝视前方,沉思熟虑,惟妙惟肖。我国唐、五代时期,人物画的分类佛像是单独的画科,宋、元以后,这传统逐步变得不那么严格了。明代中、后期的丁云鹏、吴彬、崔子忠、陈洪绶等等,是其中的佼佼者,但是,追求文人意趣、笔墨调情才是他们主要的创作方向。

    从技法和笔墨上来看,以线条勾勒为主,而又区别于宋李公麟的单线白描方法,以水墨晕染,呈现凹凸的效果,表现对象外部的质感。用墨浓淡施置得体,画面更加变得气韵生动。仔细观看其浓墨勾勒人物的发须、眼部的结构,微妙之处的处理都一丝不苟,自然轻快的笔调显示其严谨的创作态度和熟练的艺术手段。

    佛像绘画是中国佛像艺术创作的一个高峰。这幅罗汉像绘有罗汉一尊,其形貌端正,国字头型,大耳垂肩;其神态戒定自持,双目微睁,双唇紧闭。观其肤色,当属栗黄,其色端正,和乎罗汉敷彩必属五色之规格。

    此画中罗汉身穿青色罗汉衣,衣外左披绯色偏衫,偏袒右臂。如此鲜明的色彩对比,自宋代以来,中国画设色,常以水墨淋漓、色彩清淡为雅,雅而艳是极难做到的。这种对艳丽色彩的把握感在当时享誉中外,今人犹不能及。他创作许多徽墨图谱、文学戏曲插图,与徽州虬村著名的黄氏刻工亲密合作、绘刻配合默契,制作出大量具有代表性的徽州版画。其绘制的《程氏墨苑》,其中复制西洋宗教画《宝相图》,在当时亦是开创中国版画界借鉴西方版画的先河。他运用中国传统线描,依据原画形象重新组织白描式的形体结构,画面却以崭新的形式出现,显得极为生动,在国外诸如日本竟被看作是“对欧洲和东洋美术交流的研究,作出很大成绩”的一件事。另外,古代中国人将色彩归结为青、赤、黄、白、黑五种基本元素,与五行、五方等相配,分别象征自然界和社会人类的各个方面。罗汉身着的青、赤两色,具有宗教上的原色性质。这恐怕是作者在暗示佛教正本清源的醇正特质。

    石门方熏在《山静居画论》中写道:“一颜其室曰:白毫庵、陈章侯、崔子中皆出群手,落墨赋色,精意毫发,僻古予奇各出幽思。”该评论是很恰当的。

此画是其精力旺盛时期,创意、笔墨都极为成熟,古质朴厚的艺术风格为后世所重。

    宋旭(15251606),字初旸,号石门,后为僧,法号祖玄,又号天池发僧、景西居士,居松江;明代后期著名画僧。宋旭擅山水,兼长人物。他师法沈周,所画山水,常绘巨幛大幅,笔墨苍劲有力,大气磅礴。明后期著名的画派“苏松派”和“云间派”便是导源于宋旭,可见宋旭在晚明画坛上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传世作品被多家博物馆收藏。

    宋旭后来皈依佛门,隐居佛寺,通禅理,一生笔耕不辍,81岁时尚绘《平沙落雁图》轴,精神难能可贵。他笔下的山水人物大都严谨细秀,用笔沉着劲练,以骨力胜。尤其难得的是他的画技艺全面,功力浑朴,在师法前人的基础上有自己的创造,有一种超然物外的情趣,继承了宋、元讲求士气逸格。
宋旭 伏虎罗汉图轴 画心
题识:嘉靖丙子暮春石门宋旭恭写于圆通精舍。
钤印:宋旭之印、石门山人
藏印:镜塘平生珍赏、海昌钱氏数青草堂珍藏金石书画印
 明 宋旭 达摩面壁图 尺寸:縱 121.3厘米 橫32.2厘旅順博物馆藏
    此畫描繪菩提達摩面壁打坐,苦行修煉的情形。達摩面部的刻劃,堅韌虔誠。據南朝梁釋慧皎《高僧傳》謂,達摩,天竺人,本名菩提多羅。于梁普通元年入華,武帝迎至金陵。後渡江往魏,止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傳法于慧可。達摩爲中國佛教禅宗的始祖。畫中自題七絕詩一首,年款爲庚子。《明畫錄》載其“遊寓多居精舍,禅燈孤榻,世以發僧高之”。這幅作品署有“超泉精舍”。觀其筆墨簡練沈著,應當是晚年八十六時所作。
达摩面壁图 局部 1 
 达摩面壁图 局部 2
达摩面壁图 局部 3  
明 宋旭 达摩面壁图 
明 宋旭 达摩面壁图轴 广东省博物馆藏 

宋旭 达摩面壁图轴 广东省博物馆藏

    从宋旭流传至今的画作可知,其所绘山水大都气象雄逸,构图紧密,景物细致入微,用笔缜密沉着,善于运用勾、皴、点、染的不同技法,抒状风、晴、雨、雪的不同山水景貌,所绘峰峦、丛树、溪泉、房舍,浑然一体,呈现出峦光山色、朴茂静穆、情景交融的天然意境。尤其难得的是他的绘画技艺全面,功力浑厚,在师法前人的基础上勇于创新,其画继承发扬了宋、元讲求士气逸格、缜密秀雅的文人画传统风格,追求摹古之风,同时师法自然,布局疏朗明媚,景物深窅疏淡,笔墨苍润清逸,于萧简疏丽中追寻清旷雅致、静谧幽深的自然意趣,寄寓了作者窥透世事红尘、寄情山水的幽雅情怀,令人观之眼界肃清,清心寡欲,在向往之余,生起无限联想。宋旭传世的山水画作,现多分藏于北京、上海、武汉、南京、山东、沈阳、重庆等地的博物馆。现介绍其中七幅佳作,略作赏析,以窥一斑。

 明 宋旭 万方来朝图 立轴 绢本 
 明万历二十九年宋旭设色达摩像轴 
明万历二十九年宋旭设色达摩像轴

    明万历二十九年宋旭设色达摩像轴是一幅颇具特色的佛教画,纵54厘米,横29厘米,纸本,设色。分上下两部分,下部为宋旭所画达摩像,上部为朱振飞所写题跋。

  先看达摩像部分。达摩身披红色僧衣,端坐于蒲团之上,深目高鼻,目光炯炯,身后有一白色布包。画面线条简洁,人物栩栩如生。画的左下角落款:万历辛丑新秋日善男子宋旭初旸拜写。钤白文方印“宋旭之印”。

  万历辛丑即万历二十九年,这幅达摩像作于万历二十九年秋天。作者宋旭(1526-1620),字初旸,号石门山人。先世会稽人,后迁崇德石门湾。宋旭后来到武康天地寺出家为僧,号天地发僧,景西居士。

  宋旭能诗工画,善山水、兼长人物。万历间名垂海内。师沈周,晚年融董源、巨然及元四家,古拙苍劲,自成风格。万历四十八年卒于苕上天圣寺(今湖州城内)。

  也许因为有出家为僧的经历,宋旭所画的达摩像更为传神。

  达摩像的上面是清朝朱振飞所写的题跋:达摩祖师真性颂:“真离性情缘理空忘照寂身至净明圆始终常妙极。”二十字,写成一个圆圈。

  左侧有小字云:达摩西来,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独有真性一颂,虽二十字,回环读之,成四十首,计八百字。每首用韵,四至俱通,以表真性,无有穷尽也。此近得之友人赵希观用宾云。云间张之为识。七十三老人朱振飞书。钤白文方印“朱振飞印”,朱文方印“后斋”。

  朱振飞,字南九,嘉兴人,清代书法家,擅长楷书。

 宋旭 观音大士

    宋旭《观音大士》一帧用笔缜密严谨,苍中寓秀,柔中有刚。构图紧密,意境幽静。宋旭善书画山水,又兼工人物、佛像和诗文。他的山水师法吴门四家之一的沈周,又从大自然中汲取营养,画风似沈氏而又有创意。所绘峰峦、丛树、房舍、苍劲古朴、其巨幅大幛,亦颇有气势。他是吴门画派的继承者或支流,世称为“苏松派”。明末著名画家赵左、沈士充、宋懋晋都出自他的门下。他与华亭派顾正谊的关系十分密切,相互影响,闻名画坛。

    此幅为纸本设色画,作者构图高远,老态龙钟的老树,不畏严寒的苍松,端坐山之洞的观音,奔流不息的泉水,颇具禅意之境。画中的观音佛像用笔简练,造型准确有神,甚有意趣。山石用细笔勾轮廓、留白,淡墨染天空以烘托意境,苍松、山石用勾勒法,全图笔法工细严谨,苍中带秀,平中求奇。构图高远,静中寓动,意境幽静妍美,此图中的署款书法,是宋旭惯用的笔法风格。

    宋旭曾于白雀寺画壁画,从而闻名遐迩,受到好评。所署款识,喜用八分书(隶书一种)。谈到他傅世之作,据《中国书画图目》统计,仅有五十余件,现在社会上流传之作,甚为罕见。

    款识:万历丁酉日长至,槜李善男子宋旭焚香拜写。

宋旭 普贤菩萨 
 宋旭 万历甲子浴佛日 仿吴道子
宋旭《羅漢圖》(絹本)﹐
作於一五六八年﹐那年他四十四歲。題識 隆慶二年仲冬月上浣石門宋旭繪  
宋旭《羅漢圖》(絹本)﹐
作於一五六八年﹐那年他四十四歲。題識 隆慶二年仲冬月上浣石門宋旭繪 
明 宋旭“皆大欢喜”图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蒼松與雲岫隔岸相對,松下三位羅漢,臨濱或行或止;其一敞胸露肚,捧缽引鵲,眉目含笑,狀甚歡愉。
    纸本。宽27、8厘米,长60、1厘米。钤印:椭圆印“乾隆御览之宝”。方印“太上皇帝”。圆印“乾隆鉴赏”。椭圆印“嘉庆御览之宝”。方印“宣统御览之宝”。长方印“三希堂鉴藏宝”。方印“宜子孙”。长方印“养心殿鉴藏宝”。长方印“石渠宝笈”。圆印“石渠定鉴”。方印“宝笈重编”。
明 宋旭“皆大欢喜”图 局部
    宋旭,明代著名画家,沈周之徒,赵左、宋懋晋、沈士充之师。 纸本。宽27、8厘米,
长60、1厘米。钤印:椭圆印“乾隆御览之宝”。方印“太上皇帝”。圆印“乾隆鉴赏”。椭圆印“嘉庆御览之宝”。方印“宣统御览之宝”。长方印“三希堂鉴藏宝”。方印“宜子孙”。长方印“养心殿鉴藏宝”。长方印“石渠宝笈”。圆印“石渠定鉴”。方印“宝笈重编”。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羅漢圖》 宋旭
 繼承了五代貫休筆下的羅漢胡貌梵相﹐形骨古怪的外形特徵。
 宋旭《红衣罗汉图》
    题识:隆庆壬申新正六日石门山人宋旭 题跋:大唐做宝大和尚张芝潘题
    备注:(1525-1606)明代 作者简介:字初旸,号石门山人,宋旭一生喜云游,多居于寺庙精舍,日就禅灯孤榻,时人即用“发僧”来称呼他,即带发的僧人之意。后来他真的出家当了和尚,法名祖玄,自号天池发僧、景西居士等。
 
宋旭《群仙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