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疯狂购物太坑人,有多少“透支”可以重来?

 看看58qpf0z9kx 2017-05-07


听广播,轻装前行

来自老马价值观

00:00 05:54

1.


要说疯狂购物,我今天看到听友留言,这老兄参与一场疯狂购物之后,后悔了。他说,“坑死人了,我为什么要买这么多可有可无的东西浪费钱?”


在他的购物清单当中,我看到了菜刀。我就笑了。是的,这群不理智的购物群体也被称为“剁手党”。




今年,剁手党又要集结。我看到工商总局、各地的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都频频出来表态,工商总局最新约谈十五家大型购物网站,你们要规范经营,不得先涨价后打折啊,也不得借机以次充好,以假充真。


各地消保委则不厌其烦地提醒消费者要理性消费。比如上海市消保委提醒,血拼须理性:一要合理计划、二要提前咨询、三要注重售后,可谓苦口婆心,细致入微。


为什么?工商总局和消保委都提到一个共同点,简而言之,就是坑太多。


说按照往年经验,就是在双11之后的7到15天之内是消费投诉的高峰期。这些投诉主要涉及天猫、京东、淘宝等大型电商,投诉商品以服装、家用电器、家居用品等居多。


相关的,发布《2016年中国消费者网络消费洞察报告与网购指南》,揭露了网购中的六大陷阱和四大误区。


这么一看,这个所谓购物狂欢节,原来布满陷阱,如果稍不注意,那可不就“坑死人”了嘛。


对此,您怎么看?欢迎通过微信公众号老马价值观参与讨论。


今天我为老马价值观代言环节,有请河南新乡的职敏,她是一位公务员。(见二条)



2.


那么现在我们就要分析一下,这些消费,这些疯狂购物背后到底是一个什么心理?


在我看来,主要有这么四种心理:一种是实用性心理,第二是冲动性心理,第三种,就是炫耀性心理;第四种,是补偿性心理。


实用性心理。


属于满足刚需进行的购买,这种是最理性的消费。平时看好了某样东西,在打折的时候购买。但有些人,为了买一个便宜的东西,本为了省下八十块钱,结果呢,又看到很多东西挺实惠,也买了。


可有可无、可用可不用的消费,实则是浪费。


冲动性心理。


商家特别善于营造情境引发消费者冲动消费。有些商家的广告,一个双11,会制造渲染几十个娱乐欢快的场景,刺激消费者的自制力释放。结果,很多人一激动,买了,买得越快越后悔,买得越多越后悔。所以说,冲动是魔鬼啊。


就像刚才那老兄,回头后悔了,哎呀,我为什么要买这么多可有可无的东西浪费钱? 



再说炫耀性心理。


这个,常表现为对于奢侈品的购买上。他们觉得这个东西买了之后可以抬高身价,获得更多谈资,增加优越感。


有人为买一个LV包,吃仨月泡面,这不是死要面子活受罪嘛。


还有一种消费,属于补偿性心理。


很多人觉得,自己总是缺一些东西,通过购买,以这种物质的满足,来获取这种心理上的安全感。


老年人爱买保健品,总上当,据说人都买,好,我也买。他买的不是保健品,实则就是安全感。


有人也把这个称作穷人心理,总觉得缺点什么。这个心理机制,有一个类似现象可以比照,就是在物质贫乏年代出生的孩子长大后更容易出现肥胖。



以上四种消费心理,都可能造成透支消费。


你看,双11大型购物网站动辄卖上几百亿,双12则乏善可陈,不是一个量级。原因之一,就是透支了消费者的购买力。


这种透支,还包括造成财务透支;更有甚者,通过不良网贷去消费,比如大学生裸贷,更不可理喻。这透支的,还有个人的声誉。


很多没底线的商家,则在这样一场清库存大战中透支了信任,节后那么多消费维权诉讼的发生,商家岂能不信誉扫地?


3.


有一回,星云大师来到美国。同行的人看到美国东西很便宜,疯狂购物。有人说,大师你不买一点吗?星云大师说,我什么也不缺,我就不买了。


这句话,很有深意啊。这个世界,看似物质极大丰富,很不幸,东西再多,也赶不上内心物欲的增长。不是东西拥有的太少,而是生命的匮乏感太强了。


这时候,我要再次提倡极简生活,断舍离的意义也正在这里,“断”,不买不需要的东西,“舍”舍弃没用的东西,“离”,脱离对物品的迷恋。


其实,东西不是越便宜越好,物品不是越多越好。少就是多,正是富足状态、品质生活的要义所在。


是时候,看破商家制造的物欲幻象,轻装前行了。

老马价值观
有腔调的
财经杂谈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财经评论专栏
微信号:

想评论,可直接留言,谢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