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叨叨新闻史15

 Rqhahaha 2017-05-07

写在前面的话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在这份报刊上发表,《新民丛报》曾与它论战却惨败,它的创办标志着革命报刊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今天为大家推送的有关新闻史的内容就是这份极具历史意义的《民报》。 



关键词——

            三民主义、论战、狭隘的民族主义、幻想 

       和维新派不同,革命党的兴起和发展经历了从分散到统一的路径。

       起初,主张革命的团体不止一个,有兴中会、光复会、华兴会等等,既然大家都有同样的政治目的,那么就合并吧!

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这是由孙中山领导的统一的全国性资产阶级革命政党。而《民报》就是同盟会的机关报,1905年创于日本东京,孙中山为其撰写发刊词,提出了著名的“三民主义”,即“民族、民权、民生”。 “三民主义”的提出,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然而,学过近代史的同学一定听过一句话:中国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这是其阶级局限。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中国的资产阶级从诞生那天起,一方面受制于清朝封建统治的压力,在重农抑商的国度里,商业经济的经济基础本身就很薄弱;另一方面,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外国商品和企业在中国的土地上倾销和立足,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瓦解着小农经济,客观上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但是势单力薄的民族企业怎么能匹敌强大的外国资本?

       说人话:清朝维护统治的办法是鼓励农业而反对商业,鼓励大家去种地但是反对大家做买卖,于是,靠做买卖为生的资产阶级自然得不到清廷的支持。然而,外国列强通过武力打开中国的大门,目的之一就是要在中国做买卖,把外国生产出来的工业产品卖给中国,这样一来,中国资产阶级就看到了做买卖的契机,但是做买卖是要讲求竞争的,势单力薄的中国资产阶级在外国大老板面前几乎没有什么竞争优势。摆在中国资产阶级面前只有一条路可走:在夹缝中求生存。

       所以,小编认为,听到一句承诺的时候,不仅要分析这句话的对错,还要看说话的人是否靠谱。 所以,“三民主义”给中国人民的承诺是吸引人的,然而,却很难兑现。并且,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三民主义”所倡导的“民族”,扩展开叫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丝毫没有提及反对帝国主义,试想,仅仅推翻清王朝,就真的能实现民族独立吗?不仅如此,革命党甚至对帝国主义抱着幻想,希冀得到帝国主义的支持,从而推翻清廷,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同时,“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带着浓厚的狭隘民族主义,过度排斥满族,小编不禁要问,难道我们将满族赶回东北就能实现中华独立了吗?真正的中华复兴,离不开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地区、每一个人的共同努力。 绕了这么一大圈,其实是想让大家了解《民报》背后的人。《民报》的不足也是其背后资产阶级革命党局限性的映射。 

       但是不可否认,《民报》也具有开拓性意义。具体体现在与保皇派《新民丛报》的论战中。1906年,双方开始论战,这场论战主要围绕四个问题展开: 

    1.要不要进行民主革命推翻清政府; 

    2.实行民主共和制还是君主立宪制;

    3.要不要实行土地国有、平均地权;

    4.革命会不会引起帝国主义干涉,招致中国被瓜分。 

       这场论战,在某种角度上讲,类似于宣传战。在这场论战中,革命党扩大了自己的影响力,壮大了革命党的声势。但小编想说,虽然客观的历史无法改变,但革命党和维新派都值得我们尊敬,他们都是在挽救中国的道路上做出过巨大贡献的人,他们的不同点,其实仅仅是不同的救国路线之间的分歧。 


《民报》标准作答示范 


     《民报》是中国同盟会机关报,大型时事性政论月刊,革命派在海外重要的宣传阵地。1905年创于日本东京。孙中山为其撰写发刊词,提出了“三民主义”。该报的创办及宣传壮大了革命派的声势,也壮大了同盟会的队伍,成为进步舆论的中心,曾与《新民丛报》论战,扩大了革命党的影响力。但是其宣传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过分强调排满而陷入狭隘的民族主义,后期该报进步性锐减。《民报》的创办,标志着这一时期的革命派报刊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陪你度过新闻传播考研的小岁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