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客家习俗
2017-05-07 | 阅:  转:  |  分享 
  
客家人的节日习俗:1、春节:过年“百节年为首”,客家人与中原汉族多数地方一样,视过年为一年中最为隆重和欢乐的节日。人们很早就开始准备过年
。九、十月开始晒番薯片、米糕片供过年油炸和炒食,甚至,年头买的猪仔、养的小鸡就准备下一个过年供用。“冬至”一到,开始蒸酒。年近三十
日,家家户户要蒸糖糕粄、做米果、杀猪、做豆腐、宰鸡鸭等,欢欢喜喜迎接新年到来。主要的活动内容简介如下:祭灶十二月二十三日祭灶,
二十三日晚后要把灶台刷干净,把旧的灶君取下烧掉,三十日晨把新像贴上,一送一迎,都要摆置酒肉、糖果、甘蔗、米果等,在灶前烧香、点烛、
放纸炮。过大年大年三十,也就是除夕,是过年气氛最为热烈、最为欢乐愉快的一日。这天上午,家家户户要拜菩萨、敬神。大年三十,各家土楼
厅堂要挂起祖宗画像,在大门口贴上鲜红春联,谷仓门上、禽畜栏前、家俱床铺以及水缸边都要贴上红纸条,叫做“封岁”,也叫“上红”。大人小
孩都要洗澡,穿上新衣,干干净净过年。有的顽童不想洗澡,大人便会哄他们“不洗澡,明天就会变牛”,孩子们便都半信半疑地就范了。各家厅堂
还要陈设供桌,布置香案,摆起鸡、鱼、肉、果品等,敬奉祖先。除夕晚上,吃团圆饭,菜肴丰盛。桌上要多放几副碗筷,以示请祖先回来一起过
年。饭前,要先给祖先筛酒,将酒洒地,然后开始吃饭。席间,老人小孩吃鸡腿,以示尊老敬幼——“小孩大一岁,老人添一寿”。守岁吃罢团
圆饭,灶具要洗得干干净净,以备正月初一早上或全天吃素。晚上要守岁,辞旧岁,迎新春,每个房间要整夜灯火通明,叫“照岁”(要一直照到初
二晚上),有些地方牛栏、猪舍也要点上灯。然后,家长要给老人小孩发压岁钱(红包)。午夜,土楼里的锣鼓队在祖堂前或大门口尽情地敲锣打鼓
,有的地方也叫“养年”。开大门正月初一按《通书》规定的吉利时辰开大门,顿时鞭炮声此起彼伏,响彻云霄,姹紫嫣红的烟花在空中盛放。
拜年正月初一早上吃素(斋)。饭后人们相互拜年以吉利话相颂。小孩们穿着新衣,欢乐嘻戏,有的争向年长者拜年:“公公叔叔家发财,糖子
饼果拿给涯(我)。”主妇们往同土楼的各家孩子分送柑桔或蔴萁。正月初二走亲戚拜年。特别是新婚女婿(旧时岳家会用书贴来请)要去岳父母
家中拜年。一般小俩口一起去,也有只女婿一人去;有的当天回来,也有住五、六天的。去时要带小母鸡、米果、糖果和香烛、鞭炮等,到时要在岳
家祖先灵前烧香、点烛、放鞭炮。中午岳家请客,女婿要喝醉,不醉不热情。大年初三客家人谓“穷日”,一般不走亲访友。这天,也不能杀生,
鸡要在初二杀好或过年时留下。初三晚上不“照岁”(要熄灯),传说,这天是老鼠嫁女儿,要黑灯瞎火让老鼠们难堪,所以是晚多闻老鼠们唧唧喳
喳的哭叫声。出年界正月初五,出年界,也叫“开小正”。厅堂的祖宗画像要收起,纸门帘要取下烧掉,外出做工干活的就可以启程了。这天晚
上要点灯“照岁”。春节到元宵期间,客家地区(各地有所不同)还有一些游乐活动:稻草龙一截一截,插满香火,由小孩抬着到各户灶
前和猪舍牛栏去舞,祝贺合家平安、六畜兴旺,各户要给红包,小孩得欢乐,主人求吉利。蝙蝠灯也由小孩逐户去舞,“火龙进屋,要你蜡烛
”,“恭喜发财,买田建屋”,蝙蝠灯不收红包,只要蜡烛。2.元宵节:正月十五是中国民间传统的元宵节。又叫“开大正”、“上元节”,家家
户户要筹办菜肴,喝酒过年。要闹元宵,新春游乐活动到达高潮。这天晚上也要点灯“照岁”。从过年开始到正月十五,各地游乐活动不断,以游龙
灯、舞狮为多,有的从正月初一、二起开始活动。龙灯和狮队来到前,会预先发贴,来后要给他们送红包、吃点心。龙灯、狮队等除到各家各户表演
外,还要到村中各庙宇和祠堂向神灵及祖先拜年。逢到春节后的第一个墟期,各路龙灯、船灯、狮灯等都要到集上表演,叫做“开墟”。这一天“闹
”完之后,原放在祖堂的锣鼓也存放起来,标志过年的各项活动正式结束,大家开始要把精力放在学习、生产、工作上去了。元宵节吃元宵,玩灯,
赏灯,猜灯谜。客家民间城市乡村到处点缀着各种花灯,十分美丽。有些地方风俗元宵节前,做母亲的还要送莲花灯给出嫁而未生孩子的女儿,灯谐
“丁”音,取“送丁,添丁”之意。各地元宵节大同小异。3.清明:客家扫墓习俗多从春分开始,清明达到高潮,延续到谷雨前后,约一个月左右
。先醮众墓后醮家墓。三月清明,祭拜祖先。客家地区除大部分是春分扫墓祭祖外,也有一些地方是清明扫墓的。清明节这一天,也有一些地方要
祭路旁土地伯公等神坛的。立夏过后再扫墓则称“祭野鬼”。客家的美食客家菜也叫东江菜,“无鸡不清、无肉不鲜、无鸭不香、无汤不浓”是客家
菜的特色。传统的客家招牌菜是:梅菜扣肉、盐焗鸡、客家酿豆腐、猪肚包鸡、酿苦瓜、闽西八大干、盆菜、四星望月、芋子包、芋子饺、三杯鸭
等与潮州菜比较,客家菜的口感偏重“肥、咸、熟”。一、盐焗鸡“盐焗鸡”是广东的一款名菜。它首创于广东东江一带。3000多年前的东江
地区沿海的一些盐场,有人把熟鸡用纱纸包好放入盐堆腌储,这种鸡肉鲜香可口,别有风味。后来东江首府盐业发达,当地的菜馆争用最好的菜肴款
待客人,于是创制了鲜鸡烫盐焗制的方法现焗现食,因此菜始于东江一带,而东江是客家所在地,故称这种鸡为“客家盐焗鸡”。二、水蒸鸡选
用家养或在山上用虫草谷物群养的鸡,整只放在锅里用水蒸熟,用手撕或刀切成六大块趁热吃,十分鲜甜滑嫩。另据资料介绍,这种用土法饲养的鸡
比用精饲料养的其含氨基酸要高出10余倍,可见其营养价值极高。三、豆腐套餐客家人酿豆腐源于中原时包饺子的习惯,因迁徙到岭南无麦可包饺子,想出了酿豆腐的吃法。客家人吃豆腐各种煮法都有,所谓豆腐套餐包括了餐前吃用的豆腐花,当主菜的煎酿豆腐、豆腐煲、豆腐丸、糯米酿豆腐、炸豆腐皮等,还有当小吃的豆腐乳等等。
献花(0)
+1
(本文系学习资料仓...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