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水石合·博士谈】续:德国休闲农业(一)概述

 W平静心 2017-05-07


谭超

德国卡塞尔大学建筑学博士

World  University Service全球化教育可持续旅游项目负责人


引言

休闲农业的发展在国外已有较长的历史,最早于欧洲德国等国,后来扩展到亚州,本文将梳理休闲农业的欧洲发展格局,由德国休闲农业的体系介绍,对比到目前中国的现况。


小编在上一期已经发布了世界休闲农业发展历程德国休闲农业概述这两点,今天继续本章的最后一节,来了解和展望一下我们中国休闲农业


三、对比中国休闲农业


(图片来自网络)

1. 中国休闲农业现状:


休闲农业Agritourism,是指依托农业、农村、农民独特的生产、生活、生态环境,充分挖掘和开发农村丰富的自然、景观、文化以及农业生产等资源的多种功能,向社会提供具有一定特色的观光休闲、风情感受、文化欣赏、农事体验、科普教育等休闲服务以及农产品的新型产业。这个概念在台湾被译为休闲农业 ,在大陆则习惯称为观光农业。这与大陆该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 ,旅游产品以观光为主有关。但是观光农业从发展伊始就包括一些度假类的产品 ,而且随着观光农业的发展 ,其产品形式必然向休闲度假方向发展。就是说,不仅仅是能看能玩,还要能住得下来

(图片来自网络)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民收入水平迅速提高, 2001年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 2010年人均GDP达4682美元(国家统计局),2016年超过8000美元。居民消费从温饱形向小康型和富裕新转变,使得城乡居民,特别是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休闲消费支出不断提高,从而为休闲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需求空间,形成较大的需求拉动的。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用于休闲消费的支出比例也会相应提高。这将有利于促进休闲产业的发展,其中就包括休闲农业发展。反过来看休闲农业的经济规模同样十分乐观,中国首届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大会2017年4月11日在浙江召开,中国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出席会议时表示,2016年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近21亿人次,营业收入超过5700亿元人民币。


随着经济发展和生产率的提高,中国居民的休闲时间普遍增加。2008年1月1日,我国开始实施《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同年9月18日,开始实施《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带薪休假自此有了法律依据。虽然带薪休假制度实际落实率只有50%左右,而公众愿意通过带薪休假出行旅游的比例却已涨到了80%左右。从经济学角度来看,时间是一种稀缺资源,居民休闲时间的增加必将促进休闲消费的发展。休假制度安排是盘棋,牵扯到各部门各群体的利益博弈。带薪休假的全面实施,需要相关制度安排的逐步到位和落实,尤其要上升到依法保障职工休假权的高度去完善顶层设计,毕竟这事关职工的基本权益和社会文明进程。2016年8月21日,国务院公布《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应将带薪年休假制度落实情况纳入各地政府议事日程,这让人看到了更多推动带薪休假落实的曙光。


举例来说,“黄金周”是作为全民集体行动、集中办事的“共同时刻”,集中出游、探亲、聚餐、办婚礼等成了每年“规定性动作”。《中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研究报告(2016年度)》显示,全国休闲农业和现存旅游上规模的经营主体达30.57万个。 2016年国庆黄金周期间,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游客接待量占同期旅游人次的69%,带动672万户农民增收,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越来越成为市民出行旅游的首选。


韩长赋认为: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有利于调优我国农产品品种和品质,增强农业的供给活力,同时统筹城乡的要素资源,补农村短板、美乡村风貌,还能增加农业经营性收入和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并通过扩大就业容量增加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当前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和带薪休假制度的逐步落实,休闲旅游的需求将更加旺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也将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更加完善,使乡村的好山好水好风光更有魅力。



2. 中国休闲农业问题和展望:

(图片来自网络)

①尽快完善休闲农业行业和评估体系,明确各部门职责

一个行业是否达到了成熟标志关键在于是否有其行业标准体制建立,行业标准对产业的发展及模式的创建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让各部门各司其职,分工合作,避免管理混乱和责任不清。德国十分注重创意休闲农业用地、服务设施、文化条件、公共基础设施、从业人员资格考核等标准的制定。通过制定乡村旅游品质认证制度,规范创意休闲农业的建设标准,从而保障农场经营方和游客的合法权益。正是因为制定了这套体制和法规,休闲农业才得以健康有序的发展,才造就了各具特色的创意休闲农业发展模式。这些发展经验是值得借鉴的,在具体操作上也要注意结合中国的国情,农业人口规模等。

②加强休闲农业的产品、经营多样化

乡村旅游虽然如火如荼蓬勃兴起,但一些项目建设同质化严重仍制约着产业发展,布局分散也不利于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前面第二部分就提到了德国的休闲农业注重产品和市场营销的多样化。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韩俊也表示,要深度挖掘农业的多种功能,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休闲产业,培育宜居宜业特色村镇,使其成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新亮点,成为城镇居民休憩的新去处,成为传承农耕文明的新载体。对此,一些专家建议从拓展功能、满足需求入手,多样化发展农家乐、渔家乐、牧家乐、草原游、森林康养等,提升信息化水平和科技支撑能力,推动融合发展,推进产业发展集聚化。同时,注入主体新元素、鼓励互助合作,支持自主创业、强化利益共享,不断拓宽支持产业发展途径,并多渠道筹集资金,推进基础服务设施现代化。前文介绍过德国政府积极组织农民联营、农场联营、农场与政府联营,农场与开发商联营等多种方式共同发展。这里顺便提一下,台湾休闲农业的经营实体有: ①农民共同经营; ②农民个人经营; ③法人农场; ④农民团体; ⑤农企业机构五种,其组织严密度依次增大,脆弱性渐小。今后,小型休闲农业经营者将会日渐增多,辅导为数众多的农民共同经营或个人经营的休闲农业将是政策的核心。

③加大农民的经营主动权和参与权

韩长赋表示,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要转变发展思想,做到四个“坚持”:坚持以“农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以“农业”为基础的发展定位;坚持以“绿色”为导向的发展方式;坚持以“文化”为灵魂的发展特色。首当其中的就是以农民为中心,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但是在休闲农业发展过程中 ,小农场或农户的利益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实现是一个普遍现象。 因为中国大陆的休闲农业还在观光农业的起步阶段,很多以观光农业名义兴办的观光农园,其经营主体是企业投资集团,农民则以受雇佣者的角色参与服务业,其所能得到的经济收益十分有限。农民在休闲农业的投资、经营、管理等方面处于劣势, 在目前的体制和政策框架下,观光农业对农村发展、农民收入的贡献是有限的。发展大型综合性休闲农园还是“小而美”的“农家乐”是中国休闲农业的阶段性发展战略问题。这一点和德国发展休闲农业中农民积极主动经营,政府部门从旁加以资助并制定休闲农业的行业法规,还有第三方协会做产业评估并定期审核是完全不同的。

④合理引入体验经济模式

最近很火的小黄车从产业上应该是划属于交通产业,但是这个项目最大的实际意义是提供了一种共享经济模式,作为新的运作思路。同理,随着近年来国内外对体验经济研究的深入,有关体验经济时代的旅游产品开发新动向已引起了旅游学界的重视,并引入到农业中来。休闲农业具有使游客深入体验乡村氛围和田园生活的功能,是体验经济的一种重要形式。休闲农业与一般旅游产品相比突出的特点是高度参与性,游客可在农园或休闲农业区参与农业生产过程 ,亲自制作食品、礼品、艺术品,租赁农场自己经营管理,根据爱好设计个性化的游憩活动,实践环境保护和绿色生活理念,开展农业知识科普和相关研究活动,这是休闲农业旅游产品及客源市场开发的优势之一。因此,休闲农业必须针对消费市场的新特点,增强互动参与性,创造性地开发出更加个性化、人性化、绿色化、自助化、高附加价值的体验式旅游产品,以满足体验经济时代的旅游消费需求。从发展阶段看,观光农业是休闲农业的初级形式,体验经济是休闲农业的高级形式。同一类产品,、包装、策划后依次从农产品 →礼品 →艺术品 →体验品逐步升级。例如一个牛油果当水果卖是初级农产品,经过加工升级为护肤品和核雕的原料,又经过包装出版牛油果料理画册和食谱等影像制品,再策划一系列节目活动让游客自主参与牛油果种植、收获和部分加工,整个过程附加值逐级提高,每一个环节都有利润,市场和客户群体也逐渐拓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