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或许是坂本龙一的最后一张专辑了。

 贺兰山民图书馆 2017-05-07


4月28日,坂本龙一发行了时隔8年的新专辑《async》。8年间,日本发生了东日本大地震,教授自己更是经历了癌症。他说,这或许是自己的最后一张专辑了。



从电子乐团 Y.M.O 风靡世界,到凭借《战场上的快乐圣诞》《末代皇帝》《荒野猎人》等电影的配乐享誉国际,坂本龙一的新专辑让众多乐迷期待已久。这位音乐大师将带给乐迷怎样的听觉体验?坂本龙一想通过专辑表达什么呢?



为了制作这张专辑,坂本龙一将自己关在小小的录音室里,每天「像纺织工人一样」劳作。在专辑完成前他说:


「因为这一次打算到最后都做到精益求精,目前还差一小部分就能完成。如此一来,它便成为了自己非常宝贵的作品。因为太过重视,至今为止仍未让任何人听过,只有自己一个人每天听一听。」


可见他在其中倾注的心血,和他对音乐品质的态度。


然而抛开这些不谈,比起为了完成一部“成功的”“革命性”的作品的外界评价,对此时的坂本龙一而言,最重要的是给自己一个交代与答案。 为自己做音乐,诚实面对自己。


2014年7月,坂本龙一确诊咽喉癌,他停止了音乐活动,专心治疗。

即使在康复后,他唾液分泌也比之前减少一半,一个人的时候,时常咀嚼口香糖,晚上睡觉需要起来两三次,进行水分补给。在深感生命的有限的时间里,他深刻地思考了很多问题:现在只有自己能做的音乐是什么?他用这张专辑给出了答案。

好奇心与探索欲旺盛的坂本龙一,决定要将精力投入最紧要的地方,具体点说,他还是把剩下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了工作上。


杂志switch曾经拍摄了一组记录坂本龙一一天康复生活的照片


在这张专辑中教授最喜欢的一首,是第8首《full moon》,他将美国作家 Paul Bowles 1949年所作,同时也是自己担任电影版配乐的《遮蔽的天空》中的念白,用多种语言循环叠加,表达了 「人生其实并没有自己所认为的那么长。我们还能仰望多少次满月呢?或许只有20次了,但人却总认为还有无限多次机会。


对有限生命的感悟,便是他这张专辑的一大主题。


在第11首《life,life》中,以自我意识的自省为基础,他创作了近似于冥想状态的作品。「生命是奇迹中的奇迹,我为这奇迹献出自己。」



说到坂本龙一,或许人们还是更熟悉他的电影配乐,《战场上的快乐圣诞》是他参与配乐的第一部电影,其中《圣诞快乐,劳伦斯先生》,融合了东方与西方的音色,成为了坂本龙一最有名的一首曲子,在无数的瞬间,感动过无数人。而《末代皇帝》更是让36岁的他收获奥斯卡金像奖、格莱美奖和金球奖。随后他与多位世界各地导演合作,配乐大师的称号当之无愧。


电影《末代皇帝》中的坂本龙一


与David Bowie共同主演了《战场上的快乐圣诞》

《圣诞快乐,劳伦斯先生》2015年纽约录音室 Avatar Studios 演奏版


坂本龙一在今年接受《电影手册》采访时说:「音乐与电影配乐是截然不同的东西。电影配乐像电影中的人物、主题、时代背景、服装一样。然而这四十年来我创作的非电影配乐的音乐,却都是没有具体形象的,都很抽象。我写曲子的唯一理由就是我想听到它。(翻译by深焦 DeepFocus)


尽管如此,在专辑《async》中,却隐藏着电影的成分。在专辑附录中,坂本龙一告诉大家,这张专辑可以说是想象着安德烈·塔可夫斯基的电影而作的,换句话说,就是安德烈塔可夫斯基的假想电影配乐。 

第一首曲子《andata》,意思是「逝去」。其中可以听到浓浓的巴赫色彩,安德烈·塔可夫斯基的《飞向太空》 原声音乐中同样采用了巴赫的曲子。大家都知道坂本龙一喜欢巴赫,把作为音乐历史的出发点的巴赫的乐曲,作为第一首,也是确认自己的出发点的一曲。第3首《solari》让人感到仿佛在宇宙中漂浮,这首曲子就是以电影《飞向太空》为灵感的一曲。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的电影总是讲述着生与死的主题,这个主题可以说贯穿了专辑的始终。不仅如此,频繁地提起《飞向太空》,更是别有深意。


《飞向太空》


大约从1999年开始,坂本龙一开始关注环境议题,近年来更是积极地展开各项关于环保的活动。3.11大地震,对日本来说是一个不可抹去的伤口,除了逝去的生命,福岛核泄漏所引发的议题,更是值得世人关注。

《飞向太空》上映于1970年,安德烈·塔可夫斯基在这部电影中表达了对人类一味追求科技竞赛的担忧与警告。

坂本龙一不止一次表达过,尊重自然,希望留给后代更好的环境的意愿。

3.11大地震中引发的核泄漏,以及至今未得到妥善处理的现状,不能不说是对人类科技敲响的警钟。6年过去了,持续追问东日本残留的核能问题的声音越来越少,更多人疏于关心,或是无暇顾及,还有一些人想要发声却被迫不能发声。几年来,坂本龙一从未停止发声,在这张专辑中,更是以音乐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立场。

《andata》后半段的悲壮旋律仿佛就是对在地震海啸中的逝者的安魂曲。

在第4首曲子《ZURE》中,我们可以听到很多「不和谐」「非同期」的音调,这首曲子中融入了以3.11地震后,进水的钢琴的声音,当自然破坏了人类的音阶 ,出现无法逆转的偏差,也可以理解为,自然的力量为人类的所做所为进行了校准。


坂本龙一表示,不想在专辑中直接表现政治。比起政治,或许更为长久的「正义」更能代表他的立场。



如果说电影配乐是让大众认识自己音乐的方式,那么坂本龙一更擅长的是走在世人之前,先锋与前卫向来都是他的标签。


1978 年,坂本龙一与细野晴臣、高桥幸宏结成 Y.M.O,在人们还在思考电脑与人一起能创作出怎样的音乐的时代, Y.M.O 已经用前卫的电子乐,引领了潮流。不仅在日本确立起 Techno-Pop 的新门类,拥有独特的东方元素的电子音乐,也在西方世界获得了成功。



在音乐制作方面,他们颠覆性的打破传统的非线性的音乐创作方法。

细野晴臣曾这样描述他们的制作方法:基于计算机数据,先写一个短乐句,然后重复播放,再插入循环鼓点,接下来混音,做成参考音轨。在此基础上添加其他想法,逐步构建起来。


Behind the Mask

来自知日

00:00 03:37

Y.M.O经典作品《Behind the Mask》,发表于1979年。后来被迈克尔杰克逊填词翻唱。


《async》的意思是「非同期」,到底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也许很多人在听完之后,依然摸不着头脑。这张专辑的确非常异质、神秘、前卫。不过,与其说是“异质”,不如说坂本龙一用这张专辑进行了一次对传统音乐的反叛。


Y.M.O 时代也好,电影配乐也罢,此前的音乐,都遵循人们可以理解的旋律与节奏创作着“正确”的音乐。40年来,用电脑非线性创作音乐也已经普及了。对于这种音乐,坂本龙一已心生厌倦。

世界上大部分的音乐都有着优美的旋律,追求同期、节奏与律动感的音乐,是人类的本能。坂本龙一用这张「非同期」对人类的本能,提出了疑问。

在第2首曲子《disintegration》中,出现了大量非乐器的物质组成的声响,节奏混乱,没有旋律,可以说是“噪音”。第5首《walker》中出现了踩踏枯叶的声音,与动物的叫声重叠,这是他在纽约与东京收集下来的各种各样的声音。这样反常规的制作方式在这张专辑中随处可见,连坂本龙一本人都说他自己是在「用没有人使用的语言说话」


教授用iPhone在街头收音


坂本龙一工作室的乐器,但在专辑中很多乐器发出的声音,却是不是人们印象中的声音,坂本龙一在专辑中还原了他们「作为乐器之前,作为物质的声音」


在专辑附录中,他这样写道:

节奏不必统一,不同的声音、音节,以它们固有的节奏行进的音乐。」


这不仅是「非同期」这张专辑的主要方法,或许也预示新的音乐的潮流的到来。


4月发行的switch杂志中记录了坂本龙一工作室的乐器


我们在这张专辑中听到了一种自由的音乐形式,对于精密计算,追求人类快感的音乐的反叛,以及抛开人类中心的立场。

所有的声音都有同等的存在理由,声音的重要性、悦耳与否,其实是人类追加的判断,试着打开耳朵,平等地倾听声音。视觉、思维方式、生活态度更是如此。


2016年,坂本龙一在地震受灾地的一所中学校,进行了这样的一场实验活动。原本与中学管弦乐队一起演奏的坂本龙一,让孩子们把手机拿出来,逐个或是同时开始播放手机铃声,会馆中,响起了大大小小,风格各异的声音,在一片杂乱的声音中,坂本龙一开始弹奏钢琴,加入了声音的阵列,用起起伏伏的琴声笼括所有的音调。这让在场所有的孩子都看呆了,惊叹于声音的魅力与乐趣。


最后,送上整张专辑的试听影像,这是坂本龙一在专辑发布前,按照曲目顺序,陆续在主页上发布的影像,树木、茶壶、熏香等意象,以及坂本龙一的创作灵感和工作状态都收录其中。

和教授一起,感受「非同期」的乐趣,解放你的耳朵吧!




专辑曲目

01. andata

02. disintegration

03. solari

04. ZURE

05. walker

06. stakra

07. ubi

08. fullmoon

09. async

10. tri

11. Life, Life

12. honj

13. ff

14. garden

15. water state 2 (vinyl only bonus track)


yamaha / text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