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帝外经》

 369蓝田书院 2017-05-08

《黄帝外经》又名《外经.岐伯天师传》大约晚于《黄帝内经》二三十年成书,是《黄帝内经》的姊妹篇,是黄帝、岐伯与二十几位大臣共同探讨研究养生修真的专著,具有极高的养生修行价值,全书重在阐明养生修真之道,是我国道家养生修真的活水源头,也是道学文化真正的鼻祖。

《黄帝外经.颠倒阴阳篇》指出“至道”(即大道)“窈(yao)窈冥冥,昏昏默默”的基本特征,揭示了上古道家养生修真“颠倒术”的基本原理,提出了“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的基本原则,阐明了“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的基本技巧,暗示了“玄关一窍”(大明之上)和“玄牝之门”(窈冥之门)的秘密,从而为中国传统养生修真学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黄帝外经.顺逆探原篇》揭示了五行生克的“阴阳之道”和“顺逆之理”阐明了“害生于恩”、“仁生于义”两种基本关系,指出了“顺中求道,逆处求生”的基本原则,强调了“土”在五行生克中的重要作用,为性命双修正确运用“真性”、“真情”、“真意”提供了理论依据。

《黄帝外经.命根养生篇》针对人生天地之中,却不能与天地并久的原因,提出了“精是人的命根”这一核心命题。强调了“养精”在养生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保养肾精的关键在于“心寂神静”。

《黄帝外经.任督生死篇》通过对任督二脉的循行路径和重要性的阐述,揭示了小周天的运行的根本规律,使得“取坎填离、还精补脑”成为道家养生修真的基本原则和重大技巧,是命功修行的主要运行方法和修炼手段。

《黄帝外经.奇恒篇》揭示了奇恒之府(脑、髓、脉、胆、胞)在养生修真中的重要作用,特别是脑为元神之府,胞为元气之宅的重要作用,从而成为道家性命双修丹道功法的脏腑依据。

《黄帝外经.命门真火篇》揭示了位于两肾之中的命门是“水中之真火”,“为十二经的经主”提出了“修真之道,无非温养命门”的重大命题,指出了“存神与上丹田,所以温命门也;守气于神室,所以养命门也”这就为我们指明了养生修炼的重要技巧和方法。

《黄帝外经.三关升降篇》指出了人体河车“三关”:“玉枕关,夹脊关,尾闾关”的具体部位,强调了此三关是“先天之气所运行的经道”是道家性命双修“取坎填离”修行的基本路径,也为老子述说《道德经》和庄子写作《逍遥游》提供了可靠的“关窍”依据。

《黄帝外经.善养篇》针对导致人体四时致病的因素,提出了“先时以养阴阳”的基本原理。阴阳在人体就是人的“性和命”。提出了“养阳则取之于阴,养阴则取之于阳,以阴养阳,以阳养阴,阴阳交媾。”就是性命双修的基本原理。

《外经》后于《内经》除首篇为黄帝直接三问借以公开养生修真长生不老之至道,余为太子雷公与太师伯高等二十五位大臣问道,岐伯师傅个人作回答,所以又称为《外经.岐伯天师传》。相对于《内经》而言,《外经》具有后来居上的四个特点:

(一)、公开养生修真至道功法诀窍,为内功“一脉真传”之源头。

(二)、继黄帝公开了修真养生大道之后,岐伯犹豫再三,自己说“我不敢再隐满了!”,从而又公开或半公开了不少养身修真的经窍要点,补充了《黄帝内经》阐述不足的缺陷。

(三)、从人体经络、脏腑、病因、病理上总结实践养生和治病的方式方法,进一步调整补充了《黄帝内经》所没有涉及到的有关问题,纠正了《黄帝内经》阐述的偏差。

(四)、基于“治未病”的观点,天师反复论证病因,突出说明由于“五脏之虚,外邪乘虚而入,内外夹攻”的危害,明确地指出了五脏之虚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节欲少,纵欲多”造成的后果。

从上古真人的问答和修炼实践中使我们认识到:要想学习养生,延年益寿就必须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弄清楚,搞明白,才能下手修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