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尺素寄畅——中国画名家惠山邀请展

 书画雅苑 2017-05-08


展览前言

一部中国绘画史,是一部重心由北渐南的历史,如同华 夏文脉,由远古之黄河流域转向中古之长江流域。在这部由北 而南的艺术史上,一种关乎江南的情怀始终通明。这一情怀, 使得文人画思想得以延宕,更注释了中国绘画必成为“绘事” 一一或是“诗余”的雅事。 这次“尺素寄畅”展汇聚了南北方十几位作者,他们(艺术家) 具备相似的文化经历:都是有着传统背景的文人画家,好读古学, 厚爱诗文;追求简淡的画风,清白、自励的为人性格;既不张扬, 也无所谓拘束依傍,不矜才,不炫学……

而无锡是馥郁风雅的文化名城,希望通过这次展览能在濛 濛的烟波中读到她更为恬静的味道。 至于无锡的味道,曾经在离开这座城市的路上我发愿要在 鼋头渚置业,这样我可以选择三月天在附近赏樱;整整一月, 可以去望山路或是双虹路看油菜花;转身可以到梅园探梅;累 了再去老街看看倪云林的前身今世。出门,可以轻触淅沥适合 的小雨,随着疏落的残红,俯仰自如;或伴着尘世遗忘的缓慢 音乐,呀呀地轻摇在这个被雨裹着的城市里。衣袂皆香,自然 淡淡的醉人。 这次还有无锡的诸位同仁一起共享,让我等觉得真是三生 有幸。 是为序!

汪为新 /2017.4.21 夜深灯下

艺术家

王大濛

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77 年毕业于南京艺 术学院。2000 年结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名家班。出版专 著《文人壶》、《镌刻》、《蒲草》等,其中国画与壶刻艺术 以及菖蒲文化的研究,在国内颇具影响。人送雅号江南“草圣”。

在当代的生活中,花草慢慢进入了人们的生活了,这才是接地气的生活。 文化艺术的样式一定是随时代不断变化着的。唐诗、宋词、元曲、明清戏 剧小说……每一种文学形式的改变都是那一代人找到了更自由表达内心情感的 方式,种植文化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花草的绘画,在中国历史上有专门的画派与画家,这说明花草在中国人精 神生活中的位置。甚至有的画家一生主要只画一种植物,比如“杨州八怪”的 郑板桥一生只画竹子,仿佛竹子是他情感表述的唯一语言。恽南田的没骨花卉, 画尽了江南人心中清雅温润的美态。在近代苏州无锡一带也有许多画家只画“墨 兰”、“墨竹”,只画“牡丹花”“松树”的不在少数。这些花花草草的艺术, 构成了我们这个民族爱好和平安闲温暖生活追求。 花草的绘画,从前中国画家是从来“不写实”的,他们不与照相机竞争, 反感于朗世宁那种彊死的写实主义,中国绘画画的是理想而不是现实,是诗性 的绘画。(文 / 王大濛)

王大濛 花鸟 纸本水墨 68cm×34cm 2017年

艺术家

李文亮

号量工,山西临汾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 会员,山西画院画家,北京品逸文化艺术总监。

纸面上这点事,怎么说也是小道,大道还要画外求,画外的事圆融通达了, 画也就真正磊落宽敞了。 整个美术史就是一部淘汰史,时间在悄无声息的选择。对画家来说,一切 虚无的计较,都是扯淡的,无论披挂多么华丽的外衣,终被时间扒个净光。一 切向内求,才是真真切切的落实。画家终究还得靠画说话。(文 \ 李文亮)

李文亮 纸本水墨 33cm×33cm 2017年

艺术家

雨 石

上海人,1984 年毕业于江南大学。现居江苏无锡,职业画家。 童年由祖父领入江南张怀仁、王汝霖门下学习传统水墨,早年 始喜作简意随笔,后力追宋元山水,兼作花鸟人物小品。

雨石是孤独的,我想。一个好艺术家即使朋友遍天下,本质也是孤独。尤 其像雨石这样的,人也英俊,待人也服切,如果天赋中没有一份孤独,饮饮食 食男男女女早把他忙坏了,哪有时间画画,再说还画出好画。 雨石是我这几年见过的在这几年里越画越好的画家。画家画了多年,某一 年,突然画好了,“啪哒”一下,灯亮了,花放了,盒盖打开了。中国画,说 到底还是笔墨问题。笔墨既是技法,又是灵魂。 笔墨是我们的宗教。一根线是我们的上帝。笔墨是因人而异,在一个人的 笔墨里可见到他的个性和修养。有个性而缺乏修养,笔墨则失之于野;有修养 而缺乏个性,笔墨则失之于史;个性与修养相等相洽,文质彬彬,不期然而然, 才说得上是笔墨,才说得上是好笔墨。 我说雨石的笔墨不错。从修养这方面讲,他敛枉于顾恺之的虎头之上捕风 捉影;从个性这方面讲,他用缠缠绵绵如云似烟妮渠道来的一根线画出了他的 前身。一位大师告诉我,雨石前身,乱世红粉。(文 / 车前子)

雨 石 山水 纸本水墨 69cm×35cm 2017年

艺术家

朱宗明

字止谿。江苏无锡市人。跨界艺术家,美术考古博士;现任中 国社科院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研究员,太湖学院艺术学院副 院长、教授,江南大学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任民革无 锡中山书画院常务副院长,中国南社社员,中国殷商文化学会会, 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书法之格贵在清新脱俗,苍秀飘逸。静中显荒疏,且无不满、失落味道流 于画面,而且以与世无争的平和心态诠释所经的世态百味。 纵观中国画的发展,不难体会到老庄的“天人合一”、“阴阳相生相克” 的哲学观的影响。东晋顾恺之便提出了“迁想妙得”的主张,到了唐代就确立了“外 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创造原则,形成了“气韵生动”的审美标准和“以形写神”、 “超以象外”、“缘物寄情”等艺术理论。大凡作画是为了“写意”、“写性”、 “写心”,状物即为“寄情”。所以,写意是中国画的一大文化特点。 字有态度,心之辅也;心悟非心,合于妙也。且如铸铜为镜,明非匠者之明: 故翰墨作书,假笔转心,妙非毫端之妙,如是感矣。 尝记得刘师国松先生对我说过:作画须先求异,再求好。这话让我思考体 味了二十多年。(文 \ 朱宗明)

朱宗明 纸本水墨 46cm×35cm 2017年

艺术家

汪为新

又名止亭,江西永新人,现居北京,职业艺术家,独立撰稿人, 发表文章 60 余万字,出版个人书画集 20 余册。

一种心灵的苍凉之旅,已经可以使普通的鉴赏者在汪为新的画中漫游一过, 或者说,汪为新的画就是他灵魂“自我宽恕”的见证。然而由“心灵的苍凉”到“灵 魂的宿缘”,仍然需要对“恕的怨”和“怨的恕”的深层解读才能完全显现。 我总感觉汪为新的画可以比之于姜白石的词,皆以“清空”为美……撇开 构图和意境不谈,我更惊诧汪为新对自己作品中画面纯净感地倔强维护,那种 倔强是不计“桥边红药为谁生”的“寒水自碧”——还有“寒水自碧”背后的“《黍 离》之悲”。 (文 | 李林)

琅园花鸟 纸本水墨 136cm×22cm 2017年

艺术家

刘大石

又名刘文杰,河北迁安人,现居北京。中华诗词学会会员,职业书画家,自由撰稿人,《中国书房》丛刊主编。

优雅是一种质地。 大石的作品,总透着一份优雅。而且,那优雅是属于婉约派的。 面对传统经典,尤其是文人画系统,大石始终视之为一片清风朗月。—— 你甚至惊讶于他对这份笔精墨妙世界的入迷之深。他的笔下,无论花卉、禽鸟, 还是文字、书法,也包括他编辑的《中国书房》丛刊等等,都溢满了诗情画意, 犹如此时这百花齐放的季节,他独守一份清雅而烂漫的绽放。 大石性格和善,慢条斯理的谈吐中,让人觉得他有足够容量的宽容与涵养。 他擅诗文,一份能够保持良好的日常写作,能够使遣词造句成为一种习惯或者 本能的能力,今天并不多见。 另外,大石似乎也有疑惑。与他的谈话中,能够感觉到他对创作的“于心 不甘”。显然,在现今时代,如何面对经典遗产的承继,如何打破守成固化的 既有模式,如何寻求新的突破,他还在思考。而这,也正是我们所有钟爱艺术, 并对艺术有所梦想的人所必须思考的。(文 / 王东声)

刘大石 纸本水墨 32cm×45cm 2017年

艺术家

华 斌

无锡人,金石书画家,中国美术教育学会会员, 出版《感情与 传承》、《闹红精舍课徒画稿》等专著。 现担任顾恺之艺术研究会副会长,西神印社副社长,中山书画 院秘书长,三蠡文化中心主任,寄畅传统文化活动中心主任。

华斌自颜其居为“问字楼”。“问字”这两个平凡谦逊的字眼,用意不可 谓不深,可以说他在艺术上全心追求的旨趣尽萃于斯了。学艺贵在取法乎高, 他在书法训练中提炼出具有较高品质的“金石味”用笔,直接进入了他的画面。 华斌早年即雅好古文字学,对汉字造型的演化有著天生的敏感和摸索兴趣, 对甲骨文、金文的研习使他走上了一条与多数同辈大相径庭的路子。金石成就 了今天华斌对人生与艺术认识的深度,华斌的“金石情节”成就了他今天书画 印成就的高度。华斌正值壮年,精力弥满,读诗、淘书、访碑、刻陶、画瓷、 制匾、编书、设计制作各种各样的文房雅玩,充滿了动感。但可贵的是他能动 而不躁,各种艺术门类的综合滋养,广泛交遊所扩充出來的气局,让他早早地 稳住了心神,超越了浮躁的俗境,他正信心满满地在向艺术的自由王国迈进。 祈愿他在艺术之海中优遊得更为快意。(文 / 任克奇)

华斌 纸本水墨 50cm×50cm 2017年

艺术家

曲 洲

刘耿,字曲洲,山东沂水人。曾游学京华,钱塘,问道于陈绶祥、季惟斋诸先生,自由书画家、撰稿人,现居北京。

曲洲刘耿,生于壬子,古琅琊人,少有异秉,笃好书画,尤勤于读书。弱 冠从军,转业归故里,不改其志,痴嗜笔墨,好学不辍。琅琊未能畅其志,徙 地京、杭,转益多师。其先后师从陈绶祥、季惟斋二位先生。一南一北,两相 对峙,是当代的两位高人,两座山峰。刘耿负笈北上、南下,辗转于陈、季二 师之间,受益匪浅。其从二师学者,得到的最多的,也是最根本的,便是如何 读书。此诚治学治艺之不二法门也哉!前日我们聊起山水画史,刘耿如数家珍, 聊到一件史实,能直指当代某君所作山水史的舛误,能见真学问,也见真性情, 诚慧心人也。 在画事上,我喜欢刘耿笔下的竹,旷朗而姿畅,潇散而有致,得整饬深雅 之韵。山水是刘耿最擅长者,摹古而能达意,以至于遣怀怡情,直抒胸中块垒, 诚此中高手也。无论立轴横批,短册长卷,展开来便有拂拂文气,扑面而来, 盖因书卷气充盈其间者也。人物画取法宋元,于明清人,最膜拜陈洪綬,能得 老莲疏简散逸,旷古高迈之意趣。

( 文 \ 郑逸群 )

曲 洲 纸本水墨 16cm×65cm 2017年

艺术家

王震宙

山东胶州人,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美术系,中国艺术研究院艺 术硕士,中国画创研院聘任画家,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艺术 研究员,胶州画院画家。

震宙的笔墨清新,这种感觉的清新,出奇,大胆,构成了一种很现代的风度, 但骨子里却藏着悠远深沉,蹉跎忧郁,豪兴斯文的气质,甚或还有一些无奈与 落魄的味道……他的画最吸引人的地方正是这种极丰富而又敏感的诗性气质。 震宙好酒,喝酒时眯着眼睛吸吮,似乎连酒气都要吞下肚去,这是我平生 见到最可爱的酒徒之一。 震宙好诗,震宙常常沉浸在自己诗境里,或手舞足蹈,或曲肱而乐,沉醉处, 时常忘记归路。震宙的画总有一种诗人的情绪,快乐而忧伤,令人激赏又叹息, 由躁动归于安怡。 震宙的画路极宽,不好局限的说他是山水人物。他自由地游走在心中的世 界,笔下的世界和眼中的世界里。(文 \ 老远)

王震宙 纸本水墨 69cm×17cm 2017年

艺术家

高 永

1977出生于山东巨野,《从游》主编,现居北京。出版:《高 永画集》《品凑集》《艺术家工作室-高永卷》《从游-高永卷》等。

在这个全国空气都不太好的时期,西湖也没能幸免。下满觉陇就在湖畔的 西南角,紧挨着龙井。不知是入住酒店的中央空调太老,还是湿度的问题,凌 晨五点,鼻子又有过敏反应了,干脆冲了凉到酒店的山坡上走走,幻想着让山 里的新鲜空气改善下鼻子。 西湖边的植被真是没得说,郁郁葱葱,各种树木纵横交错,也许是在北方 居住的太久,这穜碧色的繁茂让人很舒服。我拾阶而上,往酒店的後山,伴着 淡淡的虫鸣,还有偶尔被惊起的斑鸠缓缓前行,远处竟然还有茶园,可惜没有路, 只得作罢。 天亮的真快,还没等你细细端祥这朦胧的美,阳光已展示它的神彩了,紧 接着就能听到远处的汽车和渐渐多起来的嘈杂声音,这就是城市,这就是西子 湖畔的下满觉陇,一个相对宁静的地方,只是它的静也是有时间安排的。西湖 画会在此,金心明和几位好友的精神领地,在当下的文化状态下,西湖画会主 导的传统文人精神,无疑是对当下的中国画起着积极的推进作用。(《下满觉 陇小记》文/高永)

高永 山水 纸本水墨 34cm×34cm 2017年

艺术家

杨 丹

江苏无锡人,2010 年公费考入中国美术学院山水画专业,硕士研究生,师从中国美院博士生导师林海钟教授。江苏省青年美术家协会会员,无锡市书画院特聘书画家。

杨丹与山水画有较深的缘份,三年研究生学习颇有心得,其方向主要研究中国传统山水画笔墨,专攻明清金陵画家龚贤,得其浑厚苍润之意。杨丹性格浑朴实在大气,精读《论语》,能将书画与人品相连系,见地很高。希望将此认识用于将来的实践之中,成为中华文脉之传承者。( 文 \ 林海钟 )

杨丹 山水 纸本水墨 34cm×34cm 2017年

艺术家

魏 萍

山东临沂人,求学于中国美院。受道于陈振濂、王伟平、方严、 彭作飚诸先生 。绘画取法陈白阳、恽南田等,职业书画家,现居无锡。

诗心灵动,禅心静寂。 万物自美,美在浑然不觉。 世事如花开又落, 生命万物在且开且落之间, 循环不止, 有着语言所不能到达的自性…… (摘 / 魏萍)

魏萍 纸本水墨 35cm×46cm 2017年

惠山古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