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4个被忽视的冷技巧,却让你制作PPT的效率翻倍!

 唐瑶的图书 2017-05-08

预计完整阅读本文需流量 170KB

请放心食用~


工作中制作 PPT,唯快不破,每一个职场人都想做一个高效率的人。而 PPT 作为职场人经常打交道的一款工具,有一些不太广为人知的「冷技巧」,却能够提升工作中制作 PPT 的各种效率问题,比如排版、制作、演示等。


今天的这篇文章,就为大家总结了 4 个冷技能,赶紧学起,一般人我不告诉他——




短代码即刻生成假文字

提升测试排版效果的效率


想要测试排版效果,可是又苦恼没有现成文字内容怎么办?简单代码帮你排版即刻显现!


在PPT页面上输入:=lorem(2,3)代码后按【Enter 回车键】,会出现「Lorem ipsum……」字样,常用于排版设计页面的长文字内容;输入:=rand(1,1) 后按【Enter 回车键,会出现「The quick brown fox jumps over the lazy dog」(敏捷的棕毛狐狸从懒狗身上跃过),一个著名的英语全字母句子。

 


以上代码括号内的数字可变,不同的数字出现的文字多少不同。以下是不同的数字组合产生的不同结果,你看出规律了吗?

 


没错,就是「行数」和「列数」啦~


有了这个办法,就可以测试在不同字型、版型下看起来的效果,尤其在做 PPT 模板的时候想迅速看到整体的效果时会非常方便。




选择窗格提升选择对象的效率


如果一页 PPT 上元素太多,尤其是做动画的时候经常很多图片叠起来,给选中对象和操作带来很大的不便。通过【开始】-【选择】-【选择窗格】,可以调出类似于 PS 中图层那样的菜单。

 


在功能和操作手法上,与 PS 中的图层也完全一致:


直接选中。直接在选择窗格中单击对象名称则选中对象,即使该对象被遮盖也是没有关系的。


调整层级。还可以直接用鼠标在选中的情况下调整对象的层级。以往我们调整对象的层级是通过右键单击对象,选择【置于顶层】、上移一层之类的操作来实现,繁琐不说更关键的是不直观,而通过【选择窗格】可以清楚的看出该对象所在的层级位置,调整也就很方便。而且双击对象名称可以为该对象重新命名,方便寻找和管理。

 


临时隐藏。有时候我们想暂时去掉某些对象看效果,可又不想删除,那么单击对象右侧对应的眼睛图标即可临时隐藏或显示该对象。




设置打印方式制作PPT脚本

提升PPT制作的效率


如果要打印 PPT 文件,默认情况下会一页 PPT 打印成一页,很废纸的……所以可以设置每页上有多少张幻灯片,比如选择「3 张幻灯片」,效果预览如下:

 


如果你在备注页上精心准备了演讲词,就可以打印成备注讲义模式,这样非常有助于背稿,如果你有非常重要的 PPT 演示或分享,打印成这样的册子,既可以看 PPT 还可以看文字,并且方便携带,准备的越充分,上台越有底气,简直就是个神器。

 


这个技巧还有另外的应用,比如在 PP T中新建一些空白的 PPT 页面,用刚才的方法,用 A4 纸打印出来是这样的:

 


想提升制作 PPT 的效率,据说断网是第一生产力,这个时候逃离电脑,拿起纸笔认真构思 PPT 脚本,你会发现你会很专注于内容本身。脚本构思好之后,下来打开电脑,根据之前的脚本制作成 PPT 即可啦~亲测效率杠杠滴~

 


如果你需要每一页上的幻灯片多一些,可以选择放置 9 张,但是选择 9 张后,你会发现横版的 PPT 在竖版的 A4 纸上让空间很浪费,矩形框还特别小:

 


其实只要多选择一个「横向」就可以啦~

 


大部分 PPT 高手都有制作脚本的习惯,此处应该上一张@曹将 的 PPT 脚本,感觉这个质量哪怕不做 PPT 都能直接用了……

 


看看曹将的,再回头看一下我的,真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T.T




设置保存选项给文件减肥

大大提升文件传递效率


我们做好 PPT 后,经常需要发送文件给领导或同事,但加了很多高质量图片的 PPT 让文件大小动辄就是几百M,传送效率很低,况且很多公司的邮箱所添加的附件大小有限制。


那怎么给文件「减肥」呢?


保存的时候点开【工具】中的【压缩图片】。

 

通过选择不同的分辨率,可以进行不同程度的压缩。

 


比如由原先默认的【高保真】改为【web(150ppi】之后,文件由 100多M 迅速减肥到 20多M 啦~而且放映投影仪的清晰度并未受很大影响~

 


这 4 个技巧你都掌握了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