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初一下学期开始,数学越学越吃力?告诉你终极解决方案!

 七紫 2017-05-08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初一是初中三年打基础的一年,掌握好各种运算本领和计算能力对孩子今后学习代数式运算、函数计算以至于高中的学习都至关重要。


下学期已经过半,很多家长发现,孩子的数学越学越吃力,于是忙着报辅导班补课。但是,你知道孩子越学越吃力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吗?





我们都知道,随着学期的日渐深入,初中所学的知识会越来越难,到了初一下学期,可以说代数、几何两条主线的脉络已经是非常清晰了。那么这两条主线的未来走势是什么样的呢?


我们先来看看代数的知识主线




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在经历了初一上学期的数的运算与式的运算之后,我们的初中代数学习即将进入一个代数变形技巧和数形结合的阶段。


我们先来看代数变形技巧,相信大部分版本的教材里都会有一部分内容是“因式分解”,这就是代数变形技巧的巅峰。在这一章节之中,孩子所面对的将会是纯粹而抽象的代数板块,没有概念,只有茫茫多的技巧。


那么,什么样的孩子会在这里犯难呢?


1、初一上代数基本功不扎实,整式运算等内容掌握不牢固的;

2、从初一上开始,已经习惯“刷题求高分”的(因为这里的题目根本刷不完);

3、数学思维习惯的养成缺失,在方法技巧的原理没搞懂时,就“迫不及待”想先把题做了,找找感觉,然后就在不断重复的一知半解中慢慢麻痹的。



如果这三类孩子没人帮助,没有找到正确的学习技巧,那么必然会在初一下学期的学习中渐渐迷失,成绩逐渐下降。


那么,因为教材版本的差异,如果我们的孩子在这个学期先进入的是不等式的学习,又会面临什么样的问题呢?


相信大多数孩子在初一上学期已经学习过了方程,进度快的地区现在已经学习到了方程组,与这两个章节对比来看,同等条件下,不等式比等式变化多,更抽象,更难理解。


而在这一部分,以下三种孩子将会面临迷失的风险:


1、一元一次方程概念、解法、衍生知识掌握有漏洞的;

2、数学思维严谨度不够,不重视解题过程细节,做题习惯不好的;;

3、面对大信息量实际综合问题时,不够耐心的;



那么这三种孩子也需要从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上做出改进,才能更好地适应节奏。


然后我们再来看看几何的知识主线




在初一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几何的入门概念以及直线、射线、线段之后,本学期我们也要开始对于封闭式图形的学习了。


本学期我们即将学到的第一个封闭式图形,就是三角形,而三角形不仅是初中的制高点,也是平面几何的制高点。甚至我们可以大胆的说:“得三角形者得中考数学!”这一块的知识点,博大精深,贯穿3年,关联性强,在我们的七年级下学期当中,它就是我们期末考试的基石。


这两类孩子会在这里犯难:



1、不能够独立思考克服必经困难,遇到不会的题,一味根据图形找解析的。

2、不关注总结模型和辅助线思路,只盲目刷题的。


所以,当我们的孩子说学校的知识越学越难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注意是不是孩子的学习方法出了问题。



我们会发现,在进入初一下学期之后,学校布置的作业会越来越多,经常会有孩子做作业做到十一二点。这是为什么呢?学校老师为何不得不如此加重孩子的压力呢?


其实,根本原因只有一个:


在初一下学期,我们的学校教育将会面临一个窘境:进度快的学习,为了赶进度,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无法对各个知识点进行深入的探究和思考;而如果学校把时间用在几个知识点的深入探究上的话,那么教学时间的紧迫将会完不成教学进度。


因此,学校只能通过布置大量的习题,指望学生通过自己的能力进行消化和吸收,这就造成了我们孩子经常要到十一二点才能写完作业。



有一部分同学因为对初一数学不够重视,慢慢的发现跟不上老师的进度,感觉学习数学越来越吃力,我们分析出的主要原因是对初一数学的基础性重视不够。我们这里先列举一下在初一数学学习中经常出现的几个问题:

1、忽视解题过程,对知识点的理解停留在一知半解的层次上;
2、解题始终不能把握其中关键的数学技巧,孤立的看待每一道题,缺乏举一反三的能力;
3、解题时,小错误太多,始终不能完整的解决问题;
4、解题效率低,在规定的时间内不能完成一定量的题目,不适应考试节奏;
5、未养成总结归纳的习惯,不能习惯性的归纳所学的知识点;


以上这些问题如果在初一阶段不能很好的解决,在初二的两极分化阶段,同学们可能就会出现成绩的滑坡的现象。相反,如果能够打好初一数学基础,初二的学习只会是在知识点上和难度上的增加,在学习方法上同学们是很容易适应的。在中考越来越重视“坚韧的计算毅力”的背景下,由于计算能力对初一的重要性,因此一定要引起家长们的重视,以便在中考中不出现“瘸腿”的现象。





从初一到初三毕业,每个学生要解决的数学题目是非常多的,但数学题目有个特征:题型。万变不离其一,不管题目怎么变化,题型是不会变的。要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方法,要慢慢地培养适合自己的分析习惯。因此,初一必须做好以下六点:





很多学生对概念和公式学习只是停留在文字表面,对概念和公式一味的死记硬背,缺乏与实际题目的联系。这样就不能很好的将学到的知识点与解题联系起来。


还有一部分同学不重视对数学概念和公式的记忆。记忆是理解的基础。如果你不能将公式烂熟于心,又怎能够在题目中熟练应用呢?





许多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为解题而解题,满足题目做对即可,至于从解题中可获得哪些启示,已经既无时间顾及也无此意识,因而缺乏对自身解题的认知过程进行反思,难以获得题目已有信息之外的更多有意义信息,从而最终降低了解题的收益率。


学会解题反思,学会总结题目,对所做的题目会分类,知道自己能够解决哪些题型,掌握了哪些常见题型解题方法,还有哪些类型题不会做,这样便对数学学习了如指掌,真正做到“做一题会一类”。  





错误、不会的问题恰恰是自己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但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学生只追求做题的数量,草草应付作业了事,而不追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更谈不上建立错题本。


数学解题有两个重要的作用:

一是将所学的知识点和方法技巧,通过在实际题目中得到训练,强化这些知识点和方法技巧。

二是通过解题找出自己的不足,然后对症下药。


面对做错题目和完全不会的题目,我们之所以建议大家建立错题本,是因为可以发现问题所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上面的描述,我们已经发现了,刷题已经不再是取得高分的“捷径”了,所以在这个阶段,做一道练习题学会方法,比这道练习题本身的对错更加的重要。因此我们需要从外界帮助孩子整理做题方法和知识体系,并且要从外界给孩子以鼓励,多给孩子正反馈。同时呢,知识体系可以做成比较可爱的模式。





数学学习遇到不懂问题,就积极提问,积极向他人请教,讨论发现问题所在。


一些学生怕问问题一个是对该问题的重视不够;二是,不好意思,怕问老师被训,问同学被同学瞧不起等不健康心理。


讨论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一个比较难的题目,经过与同学讨论,你可能就会获得很好的灵感,从对方那里学到好的方法和技巧。



初中与小学的学习方法是有很大差别的,在小学时,只要孩子认真去学、认真去记,仅靠重复记忆就可以取得好成绩。但到了初中却完全不同,它不仅需要孩子记忆,更需要孩子掌握知识之间的联系、把握知识之间的规律。因此,有些孩子由于能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显得轻松自如而依旧学有余力;而有些孩子还在套用小学时的学习方法,所以越学越吃力,最后学习变成了孩子的负担,学习成绩只能是越来越下滑。


另外,我们也可以这样说,在初一,孩子所学的科目比小学时多出几门,在学习方法上就处于一种“爬陡坡”的状态,“爬”上去的孩子在初二阶段的学习就会得心应手;没有“爬”上的孩子在初二阶段的学习就会力不从心,并且会因此受挫而失去学习的信心,造成学习上的恶性循环。


所以,不论是从心理上还是从孩子的学习状态上,“陪伴”永远是这一段时间不可避免的主题。



来源:初中生i学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