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知足常乐」是正确的生活态度,「乐不知足」则为事业臻境

 玉峰牛 2017-05-08


| 读史 |ID:dushi818

博闻通识,知古鉴今。有品、有趣、有态度。

文:向尚瞰 读史(dushi818)专栏作家 

《醒世恒言》中有个故事:录事薛某,一日在高烧睡梦中梦见自己化为鲤鱼跃入湖中,遇一老者垂钓,开始倒知这钩不能咬,但终因难耐钩上之饵的诱惑,张嘴咬钩,遂成老者钩上之物。


冯梦龙点评说:薛录事被钓皆因“眼里识得破,肚里忍不过”,贪婪所致。《菜根谭》的作者洪应明也曾说:“贪得的人,身上富有了,但内心却一贫如洗;知足的人,身上虽然贫穷,但内心却很知足。人只要有一点贪恋私利,就会销熔刚强,变为软弱;阻塞智慧,变得昏聩。仁惠变为狠毒,高洁变为污浊,败坏一生的品行。”所以,做人首先要知足。


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需要不断地产生,满足总是有限的短暂的。过去曾流行一首《不知足》歌,讽喻的就是人的难填的欲壑,其歌曰:

终日忙忙只为饥,才得饱来便思衣。

衣食两般俱丰足,又想娇容美貌妻。

娶了美妻生下子,恨无田园少根基。

买了田园多广阔,出入无车少马骑。

糟头拴着骡和马,恨无官职被人欺。

县令七品还嫌小,又想朝中挂紫衣。

做了皇帝求仙术,更想登天跨鹤飞。

世事要想心里足,除是南柯一梦西。


希望本来就意味着失望,得到的同时就意味着失去,满足之后接着就是不满足。钱钟书先生曾把爱情比作围城,城里的想出来,城外的想进去。人生愿望也大都如此,人就有这么不知足。


因此,“知足常乐”蕴着深刻的哲理,是一种境界,一种大度和宽容。知足使人平静、安详、达观、洒脱,是一种正确的人生态度。

但是,“知足常乐”只是问题的一面,是对人的生活欲望而言的。另一面,人对事业的追求,对道德的完善又应该“乐不知足”。


这话怎讲?改革、创新、发展,对事业成功的追求,也是人的天性,鲁迅说“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能够载着不自满的人类,向人道前进。”美国教育家卡耐基也说,朝着一定的目标走去的是“志”,一鼓作气,中途不停止是“气”,两者结合起 是“志气”,一切事业的成败都取决于此。进取之心,人皆有之,这进取之心就是对事业成功的追求的一种不满足之心。


再者,为人处世,超越自我,前提是“知不足”。我们常常说,人无完人,意指人总要受到各种局限,有主体自身方面的,客观条件方面的,历史文化方面的,社会时代方面的,在这种种局限面前唯一正确的态度是“知不足”。“知不足”,是以全面认识自我为前提的。现实中的人们总是自觉不自觉地用自己的长处,比他人的短处;用自身的优势,比他人的不足。


肯定自己、表扬自己容易,否定自己、批评自己则难,全面认识自己更难。不能全面认识自我,就难以做到“知不足”,给自我铸就固步自封的“外壳”。只有“知不足”,才有可能真正超越自我,实现进步、发展和道德的自我完善。


因为,只有“知不足”,才能准确地发现自己的具体弱点,才能主动寻求超越自我的理想目标,找准自我发展的参照系,才能突破自我狭隘眼界,把自己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孔子曾说,“人生有涯,而知无涯”。从这个角度来看,做人与做学问当然要“乐不知足”!

“知足”与“不知足”是相对的,关键是看比什么,怎么比?


人要“知足常乐”,不要在金錢、名利、物质、享受上和人家比较,我国古代思想家老子说过:“欲而不知止,失其所以欲;有而不知足,失其所以有”。如果不知道适可而止,控制自己的欲望,就会什么欲望也满足不了;如果不懂得知足克制,连已有的一切也保不住。


人又要“乐不知足”,要在道德、能力、学问、心量上跟別人比,我比你肚量大,我比你道德高,我比你有智慧,我比你有能力!“乐不知足”是事业成功的推进器。“志当存高远”,这是做到“不知足”的关键。只有在事业上目标“高远”,才会永不知足,永远奋进。


作者简介:向尚瞰,真名曾春生,一九三八年二月生,一九六一年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当时名江西师范学院)中文系,长期从事新闻工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高级编辑,以写蕴涵人生的哲理杂文见长,江西省杂文学会对他的杂文曾作出这样的评价:“向尚瞰标举哲理杂文。以丰富的学养,智慧人生取胜。”曾出版杂文集《学海泛舟》、《俯读仰思集》、《喻世心语》、《笑对人生》、《哲思随笔》,散文集《佳山·丽水·名城》,传记文学《两代瓷工》、《瓷坛瑰宝——王锡良传》等。二○一七年开始给网络投稿,二○一六年全年《微信录》被公众号《读史开眼界》、《读史阅世》采用,连续发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