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份的时候,从居凤到马鞍挖石竹笋,在路上看到这样一种花,不认识。
贴出来以后,博友们纷纷来解题,说是叫做溲疏。这个名字,之前在很多家的博客上都看到过,觉得这个名字很怪异,不知古人是怎么想起来给一种花命名为这么古怪的名字。但是看着这个花,溲疏给我的感觉,是文雅,有书卷气。灰衣白裳,春寒薄袖,灰襦白袷,开在山间,虽是野花,但也自有其一番味道。 博友甚至给了更为详细的名字,说是叫做宁波溲疏,虎耳草科,我在老蒋的草木园里见到了这花,也是一种中药。 以下百度: 灌木,高1~2.5m。老枝灰褐色,无毛,表皮常脱落;花枝长10~18cm,具6叶,红褐色,被星状毛。叶对生,具柄;叶柄长5~10mm,被星状毛;叶厚革质,卵状长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3~9cm,宽1.3cm,先端渐尖或阔楔形,边缘具疏离锯齿或近全缘,上面绿色,疏被4~7辐线星状毛,下面灰白或灰绿色,密被12~15辐线星状毛,稀具中央长辐线,毛被连续覆盖,侧脉每边5~6条。聚伞状圆锥花序,长5~12cm,多花,疏被星状毛;花梗长3~5mm;萼筒杯状,高3~4mm,直径约3mm,裂片卵形或三角形,长宽均1.5~2mm,与萼筒均密被10~15辐线星状毛;花瓣白色,长圆形,长5~8mm,宽约2.5mm,先端急尖,中部以下渐狭,外面被星状毛,花蕾时内向镊合状排列;外轮雄蕊长3~4mm,内轮雄蕊较短,两轮形状相同,花丝先端2短齿,齿平展,长不达花药,花药球形,具短柄,从花丝裂齿间伸出;花盘环状,扁平;子房下位,花柱3~4,长约6mm,柱头稍弯。蒴果半球形,直径4~5mm,密被星状毛。花期5~7月,果期9~10月。
生于海拔500~800m山谷或山坡林中。分布于陕西、安徽、湖北、江西、福建、浙江。
采制:全年可采根、叶。
性味:味辛,性寒
功能:清热解毒,截疟,利尿、接骨。用于感冒发热,小便淋痛,疟疾,骨折,疥疮。
用量:9~15克。外用适量煎汤洗或捣烂包敷。






2016年7月24日,周日,顶着38度的高温,来到故地,特意来看这几株花结的果子,记录一下,也记录一下这一条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