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内科病症の失 眠篇

 戴氏风水仙灵子 2017-05-08
第一章 内科病症の失 眠篇 - 杨凤弟老师 - 杨凤弟老师的博客
 

失 眠

    ●病 因:失眠为常见的一种睡眠障碍。导致失眠的原因很多,可分为生理性、病理性、精神性和药物性等。

    ●症 状:睡眠障碍表现为难以入睡,或睡后易醒,醒后难以入睡或睡眠不实。常见的伴随症状有多梦、头晕、心烦、焦虑、疲乏等。

    ●治 疗

    一、内 治

1.气血两虚型: 心悸失眠,肢倦乏力,头晕眼花。选方:①归脾丸(成药),每次10克,每日3次。②养血安神片(成药),每次5片,每日3次。③夜交藤30克,炒枣仁15克,茯神12克,水煎服,每日1剂。④浮小麦30~120克,大枣15~30克,甘草6~15克,水煎40分钟,每天1剂。⑤龙眼肉10克,酸枣仁10克(布包),芡实15克,煎煮至芡实开花,去酸枣仁,喝汤食米。⑥核桃仁50克,捣碎,大枣10枚,与大米或糯米共煮粥,可常服用。或还可加白木耳、百合、枸杞同煮。

2.阴虚火旺型: 心烦不眠,口干舌燥。选方:①天王补心丹(成药),每次10克,每日2次。②珍珠母30克(先煎),生地黄30克,百合20克,水煎服。③生百合60~90克,蜂蜜1~2匙,拌匀蒸熟。临睡前服用,但注意不要吃得太饱。④糯米100克,薏苡50克,红枣10枚煮粥,每晚服用。

3.民间小验方: ①酸枣仁15克,焙焦为末,煎水服,每日1次。②莲子心30个,将莲子心煎水,加入少许盐,每晚临睡前顿服。③珍珠母6克,研细末,每服0.2克,每晚睡前服。④五味子150克,当归120克,大枣60克,用低度酒浸泡10天,每晚睡前服1~2杯。⑤桑椹15克,煎水服,每日2次。⑥夜交藤60克,大枣60克,水煎服。⑦花生叶25~50克,水煎,睡前服。⑧五味子6克,茯苓、菟丝子各10克,水煎去渣,加蜂蜜。每日1剂,每天服用2~3次。适用于神经衰弱、心悸不眠。⑨远志、五味子各等份,研细末,每晚睡前服1克。⑩五味子10克,白酒100克,可按此比例配伍,浸泡7天,每天可饮酒2~3次。

    二、外 治

    (一)针灸

    1.体针: 取穴神门、内关、安眠、百会、三阴交,或加风池、印堂、足三里,针刺手法宜轻,留针30~4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2.耳针:王不留行子穴位埋压法。取穴神门、心、内分泌、肾脑干、皮质下,每次取一侧耳穴,将王不留行子置于0.4厘米的胶布上,分贴于上述穴位,嘱患者自行揉按,每穴1~2分钟,每日3~5次,3天后,换另一侧耳穴,方法同前。

    (二)按摩

1.病人仰卧,术者以两手大拇指指腹着力,从病人两内眼角睛明穴开始,分别经外眼角瞳子髎穴抹至太阳穴,反复按摩50~100次,手法要求轻快,柔软,并按揉百会穴及其四周3分钟。

2.拿捏背部两侧膀胱经俞穴,自上而下3~5遍,力量不可过大,使患者产生一种轻松舒适感。

3.点按神门、内关,揉摩中脘、气海,按揉足三里、三阴交,搓摩足底涌泉穴各1分钟(按摩宜在临睡前半小时进行)。

    【防  护】避免紧张情绪,保持心情舒畅,排除一切影响睡眠的干扰因素。平时养成临睡前用温水泡脚的习惯。睡前不喝茶或咖啡。

冠心病

    ●病 因:冠心病又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后,造成血管腔狭窄,或阻塞而引起的心脏病变。胆固醇代谢障碍、高血压和饮食等因素,对此病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此病多见于40岁以上的人。

    ●症 状:心前区疼痛,呈发作性绞痛或有压迫感,可放射至左肩、左臂、左手等,多发生于体力活动、情绪激动、饱餐、受寒时,疼痛发作短暂,几秒到十几分钟,休息或含硝酸甘油片后,即可缓解。亦可无临床症状,但休息时心电图检查有心肌缺血或损伤图形,患者常伴 血脂浓度偏高。

    ●治 疗

    一、内 治

   (一)西药

 1.硝酸甘油含片,每次0.5毫克,需要时含舌下。或亚硝酸异戊酯,裹于手帕中挤破吸入。此两药应随身携带,病情发作时立即服下或吸入。

 2.潘生丁25~50毫克,每日3次,口服。或心可定15~34毫克,每日3次,口服。

   (二)中药

    1.心血瘀阻型:胸部刺痛。选方:

   (1)速效救心丸。遵医嘱或按说明服。

   (2)地奥心血康。遵医嘱或按说明服。

   (3)复方丹参片,每次3~5片,每日3次。

   (4)三七粉,每次3~6克,温开水送下。

   (5)血府逐瘀丸(成药),每次1丸,每日3次。心血瘀阻,兼气虚者:胸痛隐隐,劳累后发作,心悸气短,体倦乏力。

    选方:

   (1)心通口服液。遵医嘱或按说明服。

   (2)黄芪30克,川芎10克,丹参15克,三七粉6克,除三七粉冲服外,余药水煎服。

     2.痰浊壅塞型: 胸满闷痛,气短喘促,肢体沉重,形体肥胖,痰多,苔腻。选方:

   (1)瓜蒌30克,法半夏10克,薤白10克,厚朴6克,水煎服。

   (2)法半夏15克,陈皮10克,炒枳壳10克,全瓜蒌30克,水煎服。兼气阴两虚者:胸痛隐隐,劳累后发作,心悸气短,咽干口燥。上方加党参15克(或洋参5克),麦门冬12克,五味子9克。

     3.阳虚阴寒凝滞型:胸闷而痛,遇寒冷则发作,劳累后亦发作,手足不温,畏寒,口淡不渴。选方:

   (1)冠心苏合丸,每次1丸,每日3次。

   (2)红参3~10克(另煎),干姜10克,当归10克,甘草3克,瓜蒌20克,三七粉3克,除三七冲入药汁外,其余水煎服。

     4.民间小验方

   (1)香蕉50克,蜂蜜少许,将香蕉去皮研成泥状,加入等量的茶水,加蜂蜜调匀当茶饮。

   (2)酸枣根30克,百合12克,鱼腥草20克,乌药10克,水煎服。

   (3)苏合香油、朱砂、乳香、冰片各30克,檀香、木香各60克,上药研为细末,制成颗粒小丸300粒,每次服1粒,日服1~3次。舌下含化比吞服效果好。也可在心绞痛、心肌梗死发病时服用。

   (4)生葛根15~18克,丹参18克,茯苓10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2~3次。适用于冠心病、以心前区闷痛、放射至肩背者。

   (5)薤白、陈皮各10克,每天1剂,水煎分两次服。

   (6)菊花、生山楂片、草决明(打碎)各适量,水略煎,或滚开水冲泡代茶长期饮用,可降血脂,软化血管硬化。

   (7)椰树根皮适量,烧研细末,白开水送下。或椰壳15~30克,水煎服。每日1剂,每天3次。

    二、外 治

    敷贴法

    鸡血藤30克,透骨草30克,葛根20克,香椿皮20克,羚羊角6克,石菖蒲6克,将上药研细末,调拌凡士林或熬炼成膏,外敷贴胸部、背部穴位。

    三、其 他

   (一)体针:

    取穴心俞、厥阴俞、膻中、巨阙、内关。心血瘀加血海、三阴交;痰浊壅滞者加肺俞、足三里、丰隆;阴寒凝滞者加气海、关元。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得气后留针15~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5~7天。

   (二)耳针

    取穴心、交感、胸、脾、神门。采用针刺法或埋压法,每次选用2~4穴,两周为1个疗程。

   【防  护】①进行适当的体操和运动,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紧张,不吸烟。②应进低脂肪和低胆固醇食物,动物脂肪、动物内脏、鸡蛋黄等含脂肪或胆固醇较多的食物尽量少吃,多吃蔬菜和水果。③一旦发生心绞痛,要立即用药或喊家人救治。

尿路感染

    ●病 因:尿路感染是由于泌尿系统受细菌的直接侵犯而引起的炎症性改变。通常分为下尿路感染和上尿路感染,如膀胱炎和肾盂肾炎。多见于20~40岁的女性,50岁以上的男性亦偶见,女婴幼儿也常见。男女患病比例为1∶10。

    ●症 状:急性膀胱炎常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排尿时有尿道灼热感及下腹部疼痛。急性肾盂肾炎可伴有畏寒、发热、恶心呕吐、腹胀等,同时出现腰痛、肾区叩击痛等。若反复发作,症状较轻或无尿路刺激症状,仅为长期低热,血压增高,间断出现血尿,贫血,水肿等,则为慢性肾盂肾炎。

    ●治 疗

    一、内 治

    (一)西药

     1.呋喃妥因片,每次100毫克,每日3次,或氟哌酸胶囊,每次0.2克,每日3~4次。

    (二)中药

     1.湿热型: 尿频,尿急,尿痛,发热,口不渴,苔黄腻。选方:车前子15克(布包),泽泻12克,海金沙15克(布包),石韦12克,赤茯苓15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3~5剂。

  2.肾阴虚型:病程较长,伴腰酸痛,手足心热。选方:①知柏地黄或六味地黄丸,每次10克,每日2次,空腹温开水送下。②左归丸(成药),每次9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下。

  3.民间小验方

    (1)凤尾草全草30~60克,冰糖15克,每日1剂,浓煎,分2次服,连服3~5日。

    (2)臭牡丹根皮6~10克,洗净,剁成细末,调入鸡蛋1个,煎炒,每日服1次。

    (3)玉米须50克,车前子25克,甘草6克,水煎服。

    (4)绿豆芽500克,白糖适量,将绿豆芽洗净,捣烂,以纱布压挤取汁,加白糖,代茶饮服。

    (5)鲜地胆草150克,瘦猪肉200克,共煎煮汤,分4次服完。

    (6)向日葵根9~15克,以水2碗煎至1碗,温服。

    (7)取成熟的鸡冠花花头1个(小的用2个),葵花杆内芯30厘米。将两味合在一起,水煮沸5分钟,每日早、中、晚各1次,连喝3天。

    (8)鲜鱼腥草(全草)或白茅根或马齿苋300克(或各药单用也可),洗净后加水2000毫升,盖紧盖,文火煎至500毫升,趁热温服。或鲜鱼腥草100~300克,炖肉(适量),喝汤吃肉。

    (9)芦荟叶适量去刺,捣碎,冲水喝。每日2次,1周后症状可消失。

    (10)竹叶菜、车前草各30克,甘草10克,水煎去渣,一日服3次。

    二、其 他

    (一)针灸

    取穴膀胱俞、肾俞、中极、秩边、阴陵泉。发热者加曲池、外关;血尿者加血海、三阴交;尿液混浊加蠡沟、三阴交;肾气不足者加关元、气海、足三里。针刺方法以泻法为主,留针15~30分钟,每日1次,背俞穴点刺不留针。

    (二)按摩

     1.医者让患者取仰卧位,在患者小腹部用手掌跟部按顺时针方向由轻到重的按揉,直至病人感觉小腹部温热为宜。然后用大拇指点压中极穴1分钟。

  2.让患者取坐位,在患者双膝内下2寸,医者用手掌跟轻轻揉3~6分钟,再用大拇指点压阴陵泉约2分钟,患者感到穴位酸胀为宜。

  3.如尿中带血的,用大拇指点揉血海、三阴交各1分钟。

  4.经常反复发作,用大拇指点揉百会穴2~3分钟。

    【防  护】①急性肾盂肾炎,应尽早治疗,应求彻底治愈,以防转为慢性。②如患者为女婴,尤应注意勤换尿布,以避免大便污染尿道口。③女性患者,应尤其注意保持外阴清洁卫生。④治疗期禁止性生活及饮酒和刺激性调味品。注意多饮水,勤排尿。⑤一旦急性发作,必须彻底治愈,以防转为慢性。

泌尿系结石

    ●病 因:泌尿系结石的病因,说法不一,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所致,如钙代谢障碍、尿道梗阻、尿道感染、尿道异物及长期在干燥,炎热高温环境中,使尿液浓缩,也有利于结石的形成。因结石所在部位不同而有肾盏结石、肾盂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和尿道结石之称。

    ●症 状:疼痛:肾、输尿管和尿道部位的间歇性,持续性或阵发性疼痛,程度可呈隐痛、胀痛、钝痛与绞痛。血尿:为肉眼或镜下血尿,多在运动、骑车、劳动或绞痛后出现,多数同时伴有尿痛等尿路刺激症,少数为无痛性全血尿。尿石或尿砂:可排出大小、形状、数量及色泽不一的结石,有些微小结石,不易发觉,需用纱布滤过时才被发现。排尿异常:有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也可排尿困难,尿流中断甚至突然尿闭,尿路感染,多数结石可伴尿路感染,而尿路感染亦容易形成结石,两者常互为因果。

    ●治 疗

    一、内 治

   (一)西药

    1.解痉止痛剂:如阿托品、非那根等。

    2.抗感染药:抗生素、磺胺药等。

    以上治疗须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二)中药

    1.湿热型:尿色黄,小便时有灼热感,或小便淋沥不畅,舌质红,苔黄腻。选方:金钱草30~60克,海金沙15克(包煎),冬葵子15克,穿破石15克,怀牛膝12克,滑石15克,水煎服。兼气虚者,饮食减少,四肢乏力,上方中加入黄芪20克,党参15克,白术10克,茯苓30克;兼肾虚者腰膝酸软,或腰痛,乏力,选方:黄芪30克,黄精15克,怀牛膝15克,金钱草20克,海金沙15克(包煎),穿破石15克,王不留行子15克,水煎服。

    2.气血瘀滞型:腰腹胀痛,时或刺痛。选用:炙山甲10克(先煎),青皮10克,乌药10克,桃仁10克,川牛膝12克,金钱草30克,车前子15克(包煎),水煎服。

    3.民间小验方

   (1)滑石粉60克,蜂蜜120克,白酒120毫升,将滑石粉加水浓煎,过滤,将药液调蜂蜜、白酒,每日1剂,连服3剂为1个疗程,停药3~5天,未见结石排出时,可继续服至结石排出为止。

   (2)茅莓根200克,切片,加米酒200克,水适量,炖2小时。日服1剂,服2周后,停1周,以后继续再服,直至排石或症状消失为止。

   (3)金钱草60克,海金沙15克,鸡内金6克(研末另冲),水煎服。

   (4)白果根120克,冰糖120克,每周4~5剂,水煎服。并发尿路感染、尿常规检查有脓球、蛋白时,加用八正散、白花蛇舌草。服上药每日饮水量要增至1200~1800毫升。

   (5)鸡内金1个,晒干后研末,白开水送服,每日早晚1次,可连续服用。

   (6)玉米须50克,加水煎汤,随时不拘量饮用。

   (7)鲜葫芦、蜂蜜各适量,先将葫芦捣烂绞取汁,调以蜂蜜,每服半杯或1杯,每日2次。

   (8)核桃仁120克,冰糖120克,香油120克,将核桃仁用香油炸酥,捞出,然后和冰糖共研细,再以香油调成糊状,此为1剂,成人分早、晚2次服完,儿童分3天服完,每日3次。亦可用于其他结石。

   (9)金钱草、玉米须、玉米心适量,或三味合用,或单用,水煎或滚开水泡,每天代茶频饮。

   (10)土牛膝适量浓煎,加少量乳香、没药(研细末)服下,每日2次。适用于砂石血淋痛甚者。

    二、其 他

    针 灸

    取穴中封、蠡沟、天枢、水道、关元、三阴交、水泉。以泻法为主,得气后留针15~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5~7天。

    【防  护】①早发现,早治疗。②平时保持多饮水,勤排尿的良好习惯。③症情较重者应去医院诊治。

水  肿

    ●病 因:水肿指水液滞留于皮下组织的病变,分细胞内水肿  和细胞外水肿。以功能性原因为常见,器质性原因中以心、肝、肾脏疾患最多见。

    ●症 状:水肿处皮肤光亮,或按之凹陷,水肿可随体位改变而减轻或加重。并可伴有其他原发病的症状。

    ●治 疗

    一、内 治

 1.车前草、白茅根各30克,积雪草15克,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适用于急性肾炎水肿。

 2.鲜白茅根500克,以4大碗水煮一沸,移其锅置炉旁,候10分钟,视茅根若不沉水底,再煮一沸,移其锅置炉旁,待白茅根皆沉水底,其汤即成,去渣。温服大半杯,每日服5~6次,夜服2~3次,忌食牛肉。

 3.绿豆、大米各50克,鲜猪肝100克。将绿豆与大米加水适量煮作粥,再加切碎的猪肝共煮,待肝熟透即成,不宜加盐。可常食。

 4.鲇鱼500克,酱油、醋、葱、姜末各适量。先将鱼开膛,保存鱼体上的黏液,切段装盘下调料,隔水蒸熟。

 5.青头鸭1只,草果1个,赤小豆250克,葱、盐、味精少许。将鸭开膛去内脏,把赤小豆洗净与草果同纳入鸭腹内,置于蒸锅内加水及调料蒸熟即成。吃肉喝汤(空腹)。

 6.青蛙(腹膨者为佳)1只,砂仁8个,黄酒适量。将砂仁纳入青蛙腹内,用泥裹封,置火上煅红,取出捣碎,研末,黄酒送服,忌盐百日。

 7.冬瓜500克,连皮切片,放碗内上锅蒸熟,不加盐,与大米饭同吃,每日3次,治营养不良性水肿。

 8.冬瓜皮50克,蚕豆60克,加水3碗煎至1碗,去渣饮用。治肾脏病水肿,心脏病水肿。

 9.鲤鱼1条,花生米100克,白酒适量。将鱼与花生米炖烂后佐酒食用,不加任何调料。

 10.玉米须50克,加水600毫升,煎30分钟,熬成300毫升,过滤,每日2次分服。治慢性肾炎水肿。

 11.生鸡蛋1个,明矾1克。将鸡蛋开小口,放入明矾粉,煮熟食。

 12.蟋蟀5只(或蝈蝈2只),焙黄后研细末,黄酒(或白开水)冲服。每日2次。可利水消肿。

 13.丝瓜秧250克,红糖120克,水煎服,日服3次,每次200毫升。可利水消肿。

 14.菠萝肉60克,鲜白茅根30克,水煎服。适用于肾炎水肿利水消肿。

 15.马齿苋用黄酒泡服。适用于肾炎水肿,利水消肿。

 16.三七、琥珀各等份,共研细末,每次3克,温开水冲服,每日2次。治愈后仍间断服用30~50天。以防复发。

 17.莲子、芡实各30克,糯米50克,白果10个(去壳),花生米20克,加水适量煮粥食用。每日或隔日1次,10天为1个疗程,连用3个疗程。肾炎有蛋白尿者效佳。

 18.芝麻根30克,晒干后洗净,煮水代茶饮。适用于肾炎水肿。

 19.黄芪、薏苡仁、白茅根、玉米须各30克,水煎装开水瓶内,代茶时饮。适用于肾炎气虚体弱水肿。

 20.带红衣的花生米50克,大枣25克,加水适量,共煮烂熟,加红糖适量,每日分2次服用。适用于肾炎气虚血虚,体弱水肿。

 21.出了籽的萝卜、浮小麦各等份,水煎代茶。全身水肿。

 22.榆皮、冬葵子等份,煎服。适用于各种水肿。

 23.老蚕豆150克,红糖100克,加水2500毫升,煎成600毫升,每天早上空腹喝100毫升,同时吃蚕豆,6天吃完,2个月为1个疗程,1个疗程即见效(水肿、蛋白尿、高血压、高血脂都会有明显改善)。

 24.紫皮大蒜7头,猪肚1个洗净,大蒜去皮,塞入猪肚内,不加盐等佐料,加水煮至猪肚烂熟时吃肚喝汤,一次吃不完,可分多次吃完。善治肾盂肾炎。

 25.糠谷壳、稻草根各15克,每天1剂,水煎分2次服。适用于体虚水肿。

 26.取冬瓜皮、白茅根、赤小豆、车前草、玉米须各一把,鲜、干品皆可,加水适量同煎,代茶饮,不论何种疾病水肿均有消肿利水之效,但还必须治疗病本,即原发疾病。

 27.大蒜去皮20瓣,生花生米250克,鸡爪6只,水及佐料适量同入锅中煮烂,喝汤吃渣。治脚气性水肿者有效。

 28.冬瓜1000克,鲤鱼1条(1000克左右),盐、黄酒、胡椒粉、白糖、葱段、生姜、植物油各适量。将冬瓜去皮、瓤,洗净切片,将鲤鱼去鳃及内脏,洗净,下油锅煎至金黄,加水适量,加入冬瓜等上述诸佐料,煮烂,加入胡椒粉调味即可食用。可常服之,可用治肾炎水肿、肝硬化腹水等体虚水肿。

    二、外 治

    1.大蒜5瓣(去皮),蓖麻子40~60克(去壳)。两味共捣为泥,纱布包裹,压成饼状。于晚上敷双足涌泉穴,再覆盖塑料薄膜,用绷带或宽布带缚住,次晨去掉。连用7天为1个疗程,如未愈,停3天,如上法再用7天。适用于急性肾炎水肿。

    2.巴豆霜4克,轻粉6克,生硫黄3克,葱白适量。将前三味共研成细粉末,瓶贮密封备用。用时取药末3~5克与葱白共捣烂如泥,做成药饼,贴在脐孔上,外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3~5小时后去药饼,喝温粥1碗以助药力。隔日敷药1次,至病愈。忌食盐。

 3.大田螺、蒜瓣各适量,将田螺壳捣碎,取螺肉同蒜瓣共捣烂,贴脐下三指宽处及两足心,外加包扎固定。

 4.活蝼蛄5个,捣烂贴敷肚脐,每日1次。连用3天。适用于全身水肿。

 5.鲜浮萍适量,或蚕豆叶1把,煎汤熏洗。适用于四肢浮肿。

 6.蓖麻仁30~50粒,薤白35个,每日1剂,捣烂临睡前贴脚心,固定,第二天晨起揭下,连用3天。适用于头面部、上肢水肿。

    三、其 他

   (一)体针

    取穴三阴交、阳陵泉、膀胱俞、水分、内关、中极、肾俞。用提法或平补平泻法,留针9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

   (二)耳针

    取穴肾、膀胱、肺、三焦、交感。毫针刺,中等刺激量,留针30分钟,或用埋压法。

   (三)灸法

    取穴同体针。用温针灸或艾条灸,至穴位皮肤潮红为止,每日或隔日1次。

   【防  护】①积极治疗原发病。②低盐饮食。

自汗、盗汗

    ●病 因:如果不因外界环境因素、或剧烈运动、或发热的影响,而白天自然出汗过多,稍活动则汗出淋漓者,称为自汗;夜间睡眠时汗出较多,醒来即止者,称为盗汗。自汗与盗汗都是某些全身性疾病的一个主症,多因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和结核病所致。中医学认为是由于人体阴阳偏盛偏衰,腠理不固,毛窍疏松,使津液外泄所致。自汗多属阳气虚弱,卫外失职;盗汗多属阴虚内热。

    ●症 状:自汗者多伴有阳气不足的表现,如面色苍白、肢冷、少气懒言、肢倦乏力、畏风寒、易感冒、舌质淡苔白、脉虚等。盗汗者常伴有阴虚内热的表现,如面色潮红、咳嗽少痰、口干咽燥、心烦失眠、遗精、舌质瘦红苔少、脉细数等。

    ●治 疗

    一、内 治

1.山茱萸、白术各15克,龙骨、牡蛎各30克。水煎服,每日1剂。用于自汗症

2.生黄芪15克,炒白术6克,浮小麦10克,糯米稻根12克,防风6克,水煎服。每日1剂,用于自汗症。

3.糯稻根30克,泥鳅鱼90克。先将泥鳅宰杀洗净,用食油煎至金黄,加水煮糯稻根约15~20分钟,放进泥鳅再煮,起锅前加调料,食鱼喝汤。用于自汗,盗汗症。

4.黑豆100克,红枣20枚,黄芪50克,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用于气虚自汗。

5.猪心1个,黄芪、党参各12克,五味子5克。将三药填入猪心,加水炖熟,吃肉饮汤。治体虚自汗,盗汗。

6.百合、太子参、北沙参各25克,饴糖50克,水煎前三药,调入饴糖服。治气阴不足之自汗、盗汗。

7.乌梅10枚,糯稻根1把,浮小麦15克,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用于盗汗症。

8.糯米粉15克,白芷30克,共研细末,每次5克,温白酒送下,每晚1次,连服5晚,治盗汗症。

9.当归、黄芪、黄芩、黄柏、生地黄、熟地黄各10克,黄连4克。水煎服,每日1剂。用于盗汗症。

10.冬葵子10克,水煎加糖,每日2次服用。适用于盗汗症

11.浮小麦30克,水煎服,或加黑豆30克。每日分2次服用。适用于盗汗症。

12.带霜桑叶焙干,研细末,空腹每次服6克,每日2~3次。适用于盗汗症。

13.霜打过的桑叶60克,研细末煮粥食用,每日分2次吃完。适用于自汗症。

14.黑豆、浮小麦各30克,水煎服。适用于盗汗症。

15.韭菜(或韭菜根)60克,水煎,每天临睡前服用。适用于阳虚自汗和阴虚盗汗症。

16.黄芪100克,黑豆30克,和羊肚1个,同煮熟后吃肉吃渣,可加少许盐,分次服完。适用于自汗症。

17.前一日晚用冷开水浸泡5克左右的干桑叶,待次日早晨空腹喝下。隔日1次,一般40天后盗汗可愈。

18.龙眼肉20克,五味子10克,大枣15克,加冰糖适量共放碗内,加白开水适量,放锅内隔水蒸1个小时候即可服用。每日1剂。适用于老年体弱自汗者。

19.大枣、乌梅各10个,水煎服,每日1剂。10日为1个疗程。

20.泥鳅90~120克,去内脏,油煎至金黄,加水煮汤,汤煮沸至半碗,加盐调味,饮汤吃鱼。每日1次。小儿可分次喝汤不吃鱼。尤其适用于小儿盗汗。

21.黄芪10克,或太子参15克,大枣10枚,水煎服。适用于体虚自汗。

    二、外 治

1.广郁金60克,五倍子18克,共研细末,瓶贮。用时取药末10~15克,用蜂蜜调成药饼两块,贴两乳头上,用纱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用于自汗、盗汗症。

2.郁金粉0.24克,牡蛎粉0.06克,和匀以米汤调成2份,放在左右乳中穴,用胶布贴好,1日换1次,连用3~4次即可。用于小儿盗汗有奇效。

3.何首乌30~60克,研末贮瓶。用时取10~15克,用唾液调成糊状,涂于脐眼,外以胶布固定,每天换药1次,至汗止为度。用于自汗。

4.五倍子、枯矾、黄柏各等量,共研细末,备用。每次取药末15~20克,以醋调成糊,敷脐,外以纱布、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10天为1个疗程。

5.取明矾、五倍子粉各等份,以醋调匀,贴于脐内。适用于盗汗者。

6.五倍子粉30克,滑石粉10克,枯矾粉10克,合在一起。用药粉扑打在手掌、脚掌,可大大减少手足汗出。治手足汗出。

7.王不留行子研细末30克,明矾10克,煮水半盆,趁热浸泡手脚,每次15分钟,每日浸泡2次,每份药可浸泡2天。1~2周为1个疗程。治手足汗出。

   【防  护】①积极防治原发病。②注意调摄精神,防止人体阴阳的偏盛偏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