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描写爱国忧民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江山携手 2017-05-08

  【关键词】

诗词名句,抒情,爱国忧民,担忧,战争,悲伤,流泪

 

【名句】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出处】

唐·杜甫《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译注】

北方边关战事又起,我倚着栏杆远望泪流满面。

?戎马:军马借指军事、战争,战乱。这年秋冬,吐蕃又侵扰陇右、关中一带。

?凭轩:倚着楼窗。涕泗流:眼泪禁不住地流淌。涕泗:眼泪和鼻涕,偏义复指,即眼泪。

 

【说明】

  《登岳阳楼》是唐代诗人杜甫于大历三年(768年)创作的一首五律,是一首即景抒情之作。诗人在作品中描绘了岳阳楼的壮观景象,反映了诗人晚年生活的不幸,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全诗表现了杜甫得偿多年夙愿,即登楼赏美景,同时仍牵挂着国家的百感交集之情。

 

【赏析】    

  大历三年(768年),杜甫已五十八岁,年老体衰,凄苦不堪。他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来到岳州,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然而想到自己晚年飘泊无定,国家又多灾多难,不免感慨万千,写下这首《登岳阳楼》。

  诗人对洞庭湖是很向往的,如今终于得偿所愿,诗人却没有高兴愉悦,只简单叙述:“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这“昔”与“今”之间,是多么漫长的一段时间,这期间人事自然都在变化。昔日国泰民安,今日国家衰落,人民受尽了苦难,诗人怎能高兴起来?可无论如何,洞庭湖是值得观赏的,它是如此的壮观:“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洞庭湖水茫茫一片,吴楚两地似乎被这浩瀚的湖水撕裂为两块。整个天地似乎也被湖水浮起来了,日夜在湖面上漂游。这两句一是极写水面的宽阔,二是极写水的力量,境界广阔、气魄宏大,同时透露处唐王朝的分裂衰败和国势的不安定。在如此苍茫壮阔的洞庭湖旁,他想到了自己的孤独处境:“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由于诗人心中始终惦念着自己的国家,所以就很自然地勾起了自己不能施展抱负的痛心。于是,这飘泊无依,老弱多病,亲友无消息等等可悲之事都涌上了心头。如果将洞庭湖水比作整个国家,那么那一点孤舟就是诗人杜甫自己。这鲜明的对照之中,既包含着诗人对自己遭遇的痛心和不平,也体现了诗人将自己的命运、国家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更多有关爱国忧民的古诗词名句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www.)

  尾联“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写国家的动乱以及自己的担忧。“戎马”即战马、兵马,代指战争;“关山”在这里是泛指,“关山北”,指打仗的地方。前一句具体指的是当时吐蕃入侵,战争不息的现状;后一句则写作者遥望关山,想着战争之激烈,人民灾难之深重,就忍不住涕泪横流。诗人从洞庭湖望去,是看不到长安的,当然也望不到关山,但对于亲身经历过战争的诗人来说,那悲惨的情景如在眼前,所以他流泪,一为国家人民的担忧,一为自身不能奔赴沙场报国的无奈。这两句勾勒出两幅画面,一个是西北长安附近的战火,一个是岳阳楼上倚窗眺望、泪流满面的老人。一个是诗人心中的想象,一个是诗人现实实景,作者打破了空间的距离,将之融入到同一幅画面中,这真是身在洞庭,心在长安。末句非常形象而深刻地显示出杜甫晚年时的精神痛苦。虽然悲伤,却不消沉;虽然沉郁,却不压抑。

 

  (责任编辑:夏素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