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六六:宠不惊;辱,不抱怨

 WAERTER 2017-05-08

六六几乎一步登天:从一个寂寂无闻的新加坡幼教工作者,到现如今中国“十万编剧俱乐部”的领军人物,许多编剧一辈子都企及不到的高度,她几乎是弹指一挥间。这个合肥女人为全中国的观众奉献了可供全家大小一同观赏的家庭伦理剧。年轻人有认同,中年人有触动,老年人有感悟;北方人觉得痛快,南方人觉出细腻——无分年龄还是地域,六六轻而易举就拿准了中国人的各种命门,每抛出一部电视剧,都能成为话题风潮,都叫人欲罢不能。

五年,三十倍
2005年,六六在“文学视界”网站的后花园论坛以发帖的方式首发了自己的长篇小说《双面胶》。之前在“后花园”看过《王贵与安娜》的网友以为这大概又是一篇热热闹闹,充满温情的生活小说,一路追看下去,出乎意料的结局几乎让所有人倒吸一口凉气。六六毫不留情地揭示生活中最有可能的惨烈和不堪,对所有读者来说,这几乎都是当头棒喝。
虽然“后花园”并非公开论坛,但《双面胶》马上走红开来,小说中涉及的婆媳关系议题迅速成为焦点话题,尽管它已存在了成千上万年,但只有六六用最直接、最惨痛的表现形式让它变成了人人谈论的社会话题。
小说走红,导演滕华弢将其拍成电视剧,掀起更为持久广泛的热潮。电视剧《双面胶》的片头,六六并不在署名编剧之列,但实际情况是,全剧剧本都由六六亲自改写。而更令人吃惊的还在后面:写剧本时她正在怀孕,没黑没白地工作,最后却没要一分钱的编剧费,用她自己的话说,“活儿是我白送的”。
六六毕业于安徽大学国际贸易系,做过多年房地产销售,而付出辛苦劳动却分文不取,这怎么看都不像是“生意人”所为。但在写小说写剧本时,六六一定没把这当成生意做。或者说,做生意要有长远眼光,尚在起步阶段,失去一定比得到更重要。
六六的母亲曾说:吃亏是福,六六吃的“没稿费亏”马上就成了“福”:虽然不是署名编剧,最后六六却获得电视白玉兰奖的最佳编剧提名。
2007年,六六出版长篇小说《蜗居》,又是由她改编成电视剧本,滕华弢导演,结果这次的成功更为空前。观众们都跟着海清计算着房子和票子,感叹着自己的买房之苦;看着“海藻”当小三,大家一半气愤一半同情,而那些被“海藻们”拆散家庭的女人们,则将邬君梅的经典台词当成励志名言……
仅仅只是第三部戏,跟头也才翻了一番,这时的六六,已经跻身名编剧行列,到了最新的电视剧《心术》,便已有了“六六身价涨了三十倍”的说法。
如果也换成励志一些的修辞,或许我们可以这样说:当年六六的编剧费是零,现在涨了三十倍,其实还是零,但谁都知道,这不是零,而是无限……

灰姑娘奋斗史
人们总对“一夜暴富”的传说感兴趣,六六的发迹就属于这样的典型,因此“身价暴涨”的传言也就总伴随在她左右。而在专业编剧看来,她的迅速走红简直值得好好声讨一番:为什么,不是科班出身(六六自嘲自己连分场大纲这些专业术语都不晓得),为什么,没有著作等身,为什么,为什么成功的却是你?
与六六形成反差的是两位家庭情感剧的编剧老前辈王海鸰和王宛平。王海鸰本身是军队的专业剧作家,主旋律的舞台剧创作无数,电视剧的口碑是靠十几年前的《牵手》开始一部部累积而成;《金婚》的编剧王宛平本身就在戏剧学院教剧本创作,是绝对的经验派加学院派。而六六,几乎是乱拳打死老师傅般,马上成为新一代情感剧教主,并大有与前两位三分天下的架势。
但正如王海鸰有痛彻心扉的离婚经历、王宛平在走红前沉寂了很久一样,六六也绝非“一夜暴富”神话的主角。她的奋斗故事如果写出来,大概会比电视剧《奋斗》更好看。
1999年,原名张辛的六六在做了四年房地产销售后随丈夫移居新加坡,丈夫读博士,六六满世界找工作未果,在丈夫论文导师家当临时保姆一个月,挣了六百块钱,如雪中送炭般令她感激。在经过补习中心家教等职后,她开始在当地幼儿园教华文,一开始,她的薪资是一个半小时十五新币,而除去路上花费的两三个小时,外加车钱和饭钱,“我基本上教书就是图一个乐子了”。能住到新加坡的人一定都不差钱,不过能把顶着毒太阳去上班,坐地铁累得睡着而坐过站当做爱好,而且还坚持当成爱好好几年,六六的境界实在是不一般。而且,“吃亏是福”,过了两三年,六六一小时挣上百块钱,工作安排一直排到两年后。而且她的幼教身价与当地大学教授齐平,已成行业翘楚。
最令她自豪的,是凡她教过的孩子都不厌学,甚至有的孩子上了大学后都还保持着对华文的兴趣。
有了这样的故事垫底,再怎么看六六的成功都不是偶然。更重要的是,既然选择了“吃亏是福”,那就省去了抱怨和纠结的精力,全身心努力活每一天,六六说:我最大的快乐是,我通过努力,过的每一天,都是我想要的。

生活不是电视剧,它还会继续
六六的成功一度曾达到最完美:有名利双收的事业,生了儿子陈偶得,和丈夫生活美满……但这样的“非常完美”并没持续很长时间:六六也离婚了。
六六一度并不避讳谈到婚姻危机,其中大概端倪可从她当时的博客窥得一二。尽管没有明说,联想丰富的读者也一定会往电视剧常见的路数上去靠。这也会让人生出“编剧过生活好像也是在演电视剧”之叹。
六六和前夫是青梅竹马式的爱情。她十五岁时就认识了他,两家同住一个家属区,双方父母均是大学里的同事,因此几乎不存在“双面胶”式的婆媳关系。但是她和前夫的结合一开始也并不顺利,她甚至不惜为此与父母决裂,也要跟心爱的人走天涯。经历岁月变迁,当可以收获生活果实的时候,夫妻关系却走向了宿命般的老路:人一阔脸就变、半老徐娘敌不过青春美丽……诸如此类,就是放到电视剧里也是毫无新意的裹脚布。
从婚姻破损到彻底破碎,从婚姻攻坚战到保卫战再到彻底停战,六六的心路一定只会比电视剧人物的更坎坷复杂。再生花的妙笔也无法准确表达当事人的心情,虽然她每每虚构写出的电视剧桥段情节总是让人感同身受。最后关于她婚姻状况的描述,是夫妻二人为了争夺儿子的抚养权而大打出手,险些需要报警。但对于离婚的最终结果,她选择不再详告。唯一可以知道的,是2008年,在《仙蒂瑞拉的主妇生涯》出版后不久,六六便和丈夫正式离婚,灰姑娘也没有一定幸福的终局。
离婚之苦究竟是短暂还是持久,没人能说得清。六六认为一切只是暂时,生活却必须往下走,而且她已经得到了更自由和洒脱的人生观。她现在住在“蜗居”的起源地上海,却打死都不买房,不上淘宝就背着环保袋逛街。儿子是她当初历尽千辛万苦争过来的,却因为喝了毒奶粉查出肾结石而不得不送到安全的新加坡。与在新加坡遥想南方媳妇和东北婆婆的恶战或杜撰上海“居不易”相比,现在的六六无异更贴近现时生活与她笔下的社会。而经历了情感波折,六六会如何书写爱情与婚姻,无疑是人们更想看到的。当然,这位“时代话题女王”从不会直白描写感情。有时,她借时代矛盾哀悼爱情,有时,她借社会乱像替我们埋葬最后的纯真。她抽走了我们关于生活的过分美好想象,但又让我们更多几分直面惨淡人生的勇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