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董卿喊你去朗读,你还待在原地不动吗?

 易良义 2017-05-08

本文约1600字,阅读需6分钟

最近,央视的“朗读者”节目火了。该节目以其精准的定位、著名的主持、感动的故事而迅速走红,被业内人士称作是电视节目中的一股“清流”,同时也在全国各地掀起了一股“朗读风潮”。那么,人为什么需要朗读呢?“朗读者”节目的成功举办,又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启示呢?

01

人为什么需要朗读?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必须要做出回答的一个问题就是:人为什么需要阅读?因为朗读说到底是阅读的其中一种方式。人需要阅读,只因为他是人,不是什么飞禽走兽;人之所以区别于禽兽,是因为人会思考,有自己的思想。诚如法国著名思想家帕斯卡尔所言:“人是一株能够思想的芦苇。”但“能够思想”只是指出了思想的潜在可能性,一旦这种潜能没有得到应有的成长,就会有丧失掉的危险,从而落入与禽兽无异之地步。试想,如果整个人类都丧失掉了思想,那将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能够使人类不至于丧失思想潜能的方式,总体言之,即是要在汲取既有的全人类智慧的基础上不断实践,从而产生出新的智慧,如此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汲取既有的全人类智慧最丰富、最便(biàn)宜的方式就是阅读。俄国图书学家尼古拉·鲁巴金说,“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又说“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可见,阅读与思想的关系重大。说完了阅读的必要性了,下面来谈谈为什么需要朗读。

阅读按照方式来分,大体可以分为“默读”与“朗读”。“默读”,顾名思义,就是不出声的阅读。这种阅读方式适用性很广,可以用它在需要安静的地方阅读,不至于影响他人;也可以用它来快速阅读,尽快地获取知识。既然“默读”的功用如此之大,那么,用“默读”的阅读方式就行了呀,为什么还需要“朗读”呢?原来,“朗读”有着“默读”达不到的功用。

朗读有助于记忆与理解。据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最新的一项研究表明,向他人大声朗读的人对知识的记忆效果最好,向自己大声朗读的人次之,默读最差。这也难怪乎我国自古就有“功夫靠练,文章靠念”;“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古训了。

朗读有助于提高审美能力。朗读一篇优美的文章,随着嘴唇的开合,优美的文字转换为语音从齿间倾泻而出,传入耳际。此时,我们的内心随着声音一起沉静在优雅的氛围中,获得了美的感受。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审美能力。

朗读有助于情感的宣泄。在现代社会中,生活节奏加快,人们变得日益忙碌,生活压力亦随之变大。这种状况下,如果情感得不到宣泄,压力得不到释放,对个人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都有着极为不利之影响。朗读,正是这样一种能够宣泄情感、释放压力且不失优雅的一种途径。通过朗读,人们不断释放“负能量”,心情趋于平静,心态恢复自然,而且还能获得美的感受,何乐而不为呢?

02

“朗读者”节目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哪些启示?

央视“朗读者”节目自今年开播以来,圈粉无数、好评如潮,获得了业内外人士的不少赞誉。一个事物成功的背后,一定有许多原因,而在诸多原因之中,必然有一个是最主要的。这就是它对生命的敬畏。正如节目主持人、制作人董卿所说:“《朗读者》就是‘朗读的人’,在我看来可分两部分来理解,朗读是传播文字,而人是展示生命。”在节目播出之前,主持人都会用一个主题词对一期节目进行圈定,从而去找寻与这个主题词契合的人与事;在“朗读者”朗读文章之前,主持人都会用类似访谈的形式,引导“朗读者”讲述人生故事。被访者有学者、艺术家、厨师、学生等社会各类人,尽管他们社会角色不同,讲述的人生故事不同,朗读的内容也不同,情感的表达也不尽相同,但他们都有一种对人生的感悟和对生命的敬畏。而正是这种感悟与敬畏,才使得观众与之能够心灵相通,感同身受,以致于每朗读一篇文章,其实都是对生命的礼赞。这无疑是最大的成功!

所以,“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热爱生活,敬畏生命。我想,这无疑是“朗读者”节目制作的初衷,同时也是它带给人们生活的最大启示吧。  

- END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