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在明朝末年,赶上了小冰河期,全国的气温都开始变冷。在那几十年里,甚至南方地区都经常性的狂降暴雪。 而这也导致了粮食的大幅度的减产,百姓吃不饱饭,自然都为了活命纷纷起义。同时,在东北地区,满族开始兴起,可以说,大明朝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局面。 > 最终,李自成所率领的起义军攻破的北京。崇祯皇帝不愿意南逃。值得一提的是,在当时南方比北方形势好很多,而且众所周知,明朝的南方分为南北两个国都,南方的南京城正是明朝的龙兴之地,有着配套的官员体系。 当时如果崇祯帝南逃南京的话,以长江天堑为中心,再度整兵北伐,鹿死谁手还很难说。毕竟后来南明的弘光、隆武、永历等政权,哪一个都没有崇祯的号召力和凝聚力。 崇祯皇帝一个生死未知的朱三太子,还搅合的清朝几十年不能安稳,更别说让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任皇帝顺治都要去磕头的崇祯了。 在崇祯帝自杀之后,李自成也被入关的八旗军队打的四散逃窜,农民起义军数十万人不堪一击。满清铁骑很快就占领了中国的大部分地区。但在清朝统一中国之后,并没有就此安定下来,还经历了差点想要逃回关外的情况。 第一次就是在顺治年间,清朝的八旗铁骑虽然强大,但是水师却并不出色。明朝的延平郡王郑成功还拥有几十万军马。郑成功曾经三次从海上进行了北伐。在顺治十六年,郑成功率领了17万大军水陆并进,包围了南京。这一次,沿途的所属府城纷纷投降,一旦南京城破,江南等地也就很快能够收复。顺治皇帝眼看形势不妙,就动了逃出关外的想法。但被后来的孝庄太后所制止,派出了部队增援南京。 而当时胜利在望的郑成功却没有选择速战速决,而是在城下放松了警惕,并且开始为自己的生日进行庆祝,战斗意志也松垮下来。 就这么一松懈,却被清军抓住机会,遭到突袭,在随后展开的决战中,最终兵败退回了浙东。 可以说,北伐包围南京是郑成功一生的巅峰,但之后的失败是郑成功一生最大的失败,从最巅峰跌入谷底,也让明朝此后抗清局面彻底进入了低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