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家指点初学者如何临写《九成宫醴泉铭》...

 昵称40945039 2017-05-08

《九成宫醴泉铭》碑石建于贞观六年(公元632年),由魏征撰文,欧阳询书丹。碑文记载的是唐太宗在九成宫避暑时发现涌泉之事。此碑为欧公晚年奉敕之作,被历代学书者奉为经典范本之一。

古人说唐代书法'尚法',而《九成宫醴泉铭》则是这种'法'的集中表现。其实,所谓的'法'就是一种规则----写字的规则。古人云,'不成规矩,不可以成方圆'。《九成宫醴泉铭》的点画结体都有明显的规律,初学书法的人极易从中获益,这也是许多老师把此帖定为学习书法的首选字帖的理由。那么,为什么许多初学《九成宫醴泉铭》的人会觉得练习到一定阶段,写字基本能够上手后就会出现'很难再进步'、'容易把字写死'……的难题呢?这也是因为字帖中本身的'法度'造成的。如果不善学,就会被'法'束缚,导致写出来的字毫无生气、状若算子,这就是不擅学'法'和用'法'的结果。

如何来临习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呢?我认为基本的学习过程应该是'发现—临习—记忆'。下面详细说一下每一个阶段的学习方法:

一、 发现

我们在这里所说的'发现',可以理解为是'读帖'的过程。读帖是临帖前非常重要的准备活动。自古至今学书者把读帖视为最简易的、最方便可行的学习手段。它并不是一般性的欣赏书法作品,也不是释读书法作品书写的文章,而是一个'与古人对话'的过程和'与经典交流'的过程,也是专门对自己所选字帖的范字进行细致的揣摩、观察、分析、对比、研究、品味、记忆、理解、消化的过程。读帖主要培养的是观察能力。只有深入的读帖,临帖时才能胸有成竹。从某种意义上说初学书法读帖比临帖显得更为重要。

我们以《九成宫醴泉铭》为例,说一说读帖到底要注意些什么。

1、 要仔细观察笔画特点

从《九成宫醴泉铭》原帖上看,点画藏头护尾,笔意不十分明显。虽用方笔居多,但笔画含蓄均匀,取势递相顾揖,相互呼应。长短合度,粗细折中。在读帖中通过仔细观察、分析对比发现了这些规律,在接下来的临摹过程中就可以抓住不同笔画的变化,通过大量的练习写出比较丰富的笔画形态,为创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 要认真体会用笔方法

仔细观察《九成宫醴泉铭》会发现,欧阳询此帖用笔起止干净利落,点画之间用笔势来形成呼应。书写时行笔速度不快,但果断而不犹豫,这样的用笔使点画滋润丰满,观之有清朗之气。

3、 要反复研究结构特点

《九成宫醴泉铭》的字形相对其他楷书而言略微偏长。欧阳询处理字的结体是因字成形----笔画少的,字形略小,点画粗壮;笔画多的,字形略大,点画稍细。仔细研究会发现,《九成宫醴泉铭》结字上另一个明显的特点是'缩左伸右',这也是欧书法度的一个表现。欧阳询被誉为楷书的'结构大师',他在结字时一方面增加横画的左低右高效果,另一方面增加整个字的欹侧程度,造成欧体字结构的险绝。

读帖练习中锻炼的是眼和脑密切的结合,学书法要养成临帖前认真读帖的习惯。如果对范帖一点都不了解就冒然临习,会造成对范帖中的'美'熟视无睹,临摹时手足无措。我们应该通过'读'发现范帖中的'美',这才是提高临写兴趣的关键。

二、 临习

经过了读帖的过程,我们马上迎来了面对原帖学习的阶段。这一步我们要做的是'理性的分析和逼真的临习',把范帖中的笔法、字法最大限度的掌握起来,才能在以后的创作中运用自如。临习可以分成两步来做,先是'摹帖'然后'对临'。

初学《九成宫醴泉铭》应先从'摹帖'上入手。'摹帖'是练习书法的基本功,是学习和继承书法艺术的重要过程,也是初学楷书的'不二法门'。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四步摹帖法':

a、从《九成宫醴泉铭》中选择自己认为写得好的100个范字,建立属于自己的'临帖字库',再用复印技术逐个放大范字到约10cm大小;

b、用比较薄的宣纸蒙在已经放大的范字上,用很细的笔沿着范字的边缘双钩下来,这个过程越精细越好;

c、采用国画的硃镖色将已经双钩好的字形像画工笔画一样填满(注意是'填'不是'写'),目的是让书写者在填色的过程中仔细体会原帖的细节,这种方法叫'双钩廓填法';

d、用毛笔蘸墨汁在自制的红色范字上依样描写,我们俗称'写影格',在这一步中,为了节省宣纸,书写者可以第一遍用比较淡的墨汁摹写,待宣纸完全干透后,再用比较浓的墨汁摹写一遍。

在《九成宫醴泉铭》的初学阶段,限于书写者的眼力,直接对帖临写往往顾此失彼,先进行摹写,目力集中,全神贯注,容易达到'形似'的要求。

当初学者通过摹帖基本掌握了《九成宫醴泉铭》中的字形特点与书写方法后,可以根据'摹帖'时选择的100个字,在原帖中找一些结构相近似的字,把自己的'临帖字库'扩大到400字左右,然后对这些字按结构分类,进行临习,写字的大小还是以10cm见方为宜。我们将临习的范字置于桌前,最好放在眼睛可以同时看见范字和自己临写的字的位置,依照范字的结构、笔法、笔势和笔意,在摹帖练习的基础上,一一对照书写。这个过程不能够随意行笔,必须专心致志,一笔一划的对照临写,力求逼真!把这400字写好,也就基本上掌握了《九成宫醴泉铭》的书写特点和书写方法了。

临帖时,可以选择使用'田字格'、'米字格'、'九宫格'、'回米格'等方格来确定笔画的位置,及范字结构安排的方法,以此来纠正个人自发的不正确的写字习惯,培养训练有素的书写意识和认真细致的学习精神。正确掌握使用格子规范临帖后,可以去掉格子进行对照临写。

临帖需要用头脑用心去琢磨、去观察、去分析比较。通过'临'达到'像'甚至可以'乱真'。因为只有像才能真正的学到方法,体会到古人书法的奥妙和真谛。也只有临的像,才能使书写者的观察力、眼力得到提高,驾驭毛笔、字法、结构、墨法以至章法的能力越来越强,基本功越来越扎实。

三、记忆

启功先生曾经说过:'功夫不是盲目的时间加数量,而是准确的重复,以达到熟练。'这就告诉初学者,临帖有两点必须要做到:一是准确,二是熟练。准确是质量要求,熟练是数量要求。想要达到这个目的,那就要靠记忆。在记忆原帖前提下的背临,是走向意临乃至创作的必经之路,也是临摹学习过程中从摹帖到实临的一个重要的阶段。

《九成宫醴泉铭》整体规矩、阵法森严,在欧阳询的笔下自出心机、意态百生,他能够大胆的突破,在笔法、结构和意态的变化上,有着独具特色的风格和体式。也正是因为欧体楷书的特点明显,更容易让初学者记住,因此为靠着记忆背临此帖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在书法的临习中,'背临'是最能考察学书者记忆能力的方法。要努力达到不看原帖、不照范字也能临写的惟妙惟肖,做到临帖'不走样'的地步是'背临'的最终要求。这主要锻炼和检验学书者对范字实临的熟练程度。靠着记忆,默写范字是临帖的第一步飞跃。唐代孙过庭在《书谱》中提到:'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背临《九成宫醴泉铭》应该注意默写与核对相结合,默写是凭借记忆将反复临写过的范字写出来,背临之后的认真核对极为重要,只有这样才能发现写不像的笔画和不准确的结构位置,进而去纠正。核对要严格,必须一丝不苟。

很多初学《九成宫醴泉铭》的人都说'临帖难'、'写不像',原因很多,其实解决这些问题的最好方法是'多写、多练',这需要花时间、下功夫,要耐得住寂寞,忍得了枯燥,沉得下心境,稳得住情绪,经得起考验。练习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当你能够胸有成竹的准确分析出它的用笔、结构、章法和风格特点,并且能熟练的书写出与范字相像的字时,就可以进行创作了。

学习欧体楷书,要研究欧体的法度,但又不能把'法'作为教条,不敢越雷池半步,须知学'法'是为了用'法',并且在日后的书法实践中逐步破'法',最终形成自己的'法'。苏东坡说:'我书意造本无法'这'无法'是指他的作品已打破了前人的成法,'意造'则是按照自己的'法'来创作作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