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曹雪芹的人生观决定《红楼梦》的梦幻结构(一)

 pengxq书斋 2017-05-08

论曹雪芹的人生观决定《红楼梦》的梦幻结构(一)




论曹雪芹的人生观决定《红楼梦》的梦幻结构(一)

 红楼梦》的梦幻结构说是笔者在红学上的一些拙见。自一九九八年提出“梦幻结构”始,便一直在深思曹雪芹为什么要采用这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令人不解的玄妙结构。

    “独立的梦幻框架”与“十二个梦”的前后联系,到八十回后的不了了之。曹雪芹是怎么样的一种思想,他为什么要做出这样的决策。与此种种,我又不由得再次翻开《红楼梦》……

    读《红楼梦》我常常感到有三个不同的开头,或者说有三处可以作为此书的开头。

    第一处是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原来女娲氏炼石补天,与大荒山无稽崖炼成高经一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娲皇氏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只单单剩下了一块未用,便弃在此山青埂峰下。谁知此石自经锻炼后,灵性已通,能大能小,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材不堪入选,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

    一日,正当嗟悼之际,忽见一僧一道远远而来,生得骨骼不凡,丰神迥异,说说笑笑来至峰下席地坐而长谈……

 

    从第一回写一僧一道,自此开始了那块石头的背景交代,它的传奇式的经历从此拉开了序幕。《红楼梦》的故事情节也由此展开。

    第二处是从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

 

    …且说黛玉自那日弃舟登岸时,便有荣国府打发了轿子并拉行李的车辆久候了。这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他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况今至其家。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

 

     这是林黛玉进贾府,至此主要人物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元、迎、探、惜”姐妹等等一一登场,以丰满生动的形象出现在我们面前,《红楼梦》的真实故事情节也由此展开。

    这两处可以作为《红楼梦》的开头的地点都是在前五回之内,我在拙著《<红楼梦>的梦幻结构说》一书中就曾经比较详细的讨论过,前五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结构。我称之为“独立的梦幻框架”,换言之,真正的故事情节是从第六回《贾宝玉初试云雨情,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开始的。曹雪芹自己也在书中白纸黑字的表述道:

 

    ……按荣府中一宅人合算起来,人口虽不多,从上至下也有三四百丁,虽事不多,一天也有一二十件,竟如乱麻一般,并无个头绪可作纲领。正寻思从哪一件事,自哪一个人写起方妙。恰好忽从千里之外,芥豆之微,小小一个人家,因与荣府略有些瓜葛,这日正往荣府中来,因此便就此一家说来,道还是头绪,你道这一家姓甚名谁,又与荣府有甚瓜葛?听详细讲……

 

    一本书三处“开头”。何以会让人产生这样的感觉呢?我认为这当然和《红楼梦》的梦幻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

    古今中外的伟大小说家,往往是通过他的笔下的主要人物形象来体现他对于人生的基本态度。比如我国的《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作品,作者是通过了刘备,诸葛亮,宋江,孙悟空等主要人物形象,表现了他们各自的政治理想和人生看法。又如《战争与和平》的彼埃尔,《安娜卡列尼娜》的列文,《复活》的聂赫留道夫,每一部小说,都有一个固定的主要人物来表现作者的思路,体现他对人生的探索。

    《红楼梦》除了与一般小说有此特点以外,还把作者的人生观运用到自己小说的结构中去。这一举动是开小说史之先河,那么此书的三处“开头”与曹雪芹的人生观有什么样的关系?这种关系对“梦幻结构”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三处“开头”之后故事情节的发展与曹雪芹的人生观发生了什么样的碰撞?“碰撞”之后曹雪芹又怎么样把握自己的人生观?最后又怎么样化解情节结构与人生观的“碰撞”?

    要解决这些疑团,我们首先要了解曹雪芹的人生观,或者说就是要了解曹雪芹审视人生的观点。

《红楼梦》与其他文学作品一样都来源于作者的生活。主人公贾宝玉与林黛玉,当然最经常代表着作者的思想观点,体现着作者的人生态度。但是《红楼梦》与一般小说不同的是,它还有另外的寄托着作者曹雪芹观照人生的视点。他们分别是来往于仙界与尘世,贯穿于小说情节之中的一僧一道,以及几进几出于贾府的刘姥姥。他们从不同的侧面与方位,寄托着作者自身对人生的审视。这三个视点,便构成了作者曹雪芹的人生观,构成了他的一个多元的矛盾思想体,同时也成就了一个美妙绝伦的“梦幻结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