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第一文化频道) 中国水墨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唐代诗画家王维提出“水墨最为上”,被明末董其昌推为绘画南宗之祖。宋代经苏轼、文同,米芾等文人画家的拓展,文人水墨画成为主流,并影响了元明清的绘画创作走向。水墨写意花鸟画也在历代得到发展,徐熙的风竹、苏轼的柘木怪石,徐渭的大写意瓜果,直到现代吴昌硕、齐白石、李苦禅的水墨花鸟画,可谓生生不已,光景常新,水墨写意花鸟画是构成中国绘画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湖北宜昌专业书画家杨小强同志,从事书画创作二十多年,他活跃于宜昌书画界。杨小强1980年代求学于湖北美术学院,学院的艺术教育为他打下了良好的造型功底,他对中国古代书法史和绘画史认真钻研,特别对水墨花鸟画和山水画更是专心学习、临摹,然后结合自己对自然与生活的体验进行新的创作。他对徐渭、八大山人、齐白石和李苦禅的水墨写意花鸟画情有独钟,在继承中国写意花鸟画传统的基础上,认真揣摩,吸收养料,用以滋润自己的艺术创作,取得可喜的艺术创作成果。
杨小强工作于山青水秀的宜昌长阳县,他禀承唐代画家张璪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宗旨,细致地观察与体验山川、草木的自然形态,捕捉清新的花卉、鸟虫的生机与天趣,并以此作为创作母题,绘制出一批清新自然、意境隽永的花鸟画和山水画作品。
由于小强喜爱书法,他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他的行书和行草笔力劲健,流光溢彩,这对他的绘画创作亦带来积极的帮助。唐代艺术史家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就提出过:“书画同体”,“工画者多善书”的观点,元代赵孟頫也倡导以书入画。杨小强对此有深切的体会,他将谢赫《画品》中的“骨法用笔”视为创作中的首要法则,将书法的线条引入自己的绘画创作中。他所画的梅、松的枝干,所画荷的枯梗,均遒劲有力,而所画兰草飘逸潇洒,体现了书法用笔的优势。小强在墨韵和色彩的运用上也颇具特点。他的绘画作品墨色润泽,浓淡相间,用墨色组成块面,并以石青、石绿、藤黄、胭脂加以点染,形成色彩对比,活跃画面,增加画面的形式美感。
小强画了多幅荷花图,每幅都能别开新意,或用大块墨色和淡绿描绘荷叶,或用枯笔表现荷梗,或用粉红表现荷花,仿佛荷香扑鼻,清趣盎然。作者对荷花的喜爱,正是其自然放逸,高洁情怀之抒写,观看这些荷花图,真有天然去雕饰,清水出芙蓉之审美感受。小强还对农家生活、花鸟虫鱼观察十分细致,注重捕捉其生动之姿和自然之趣。如《金秋时节》,画的上方是几枝秋果,下方画一母鸡带领数只雏鸡向前行走,突然母鸡转头后望,似乎警惕地发现什么,留给观众想象,此画极富生活情趣。小强于丙子年冬月画的《游鱼图》,红白相间,虚实相生,三条小鱼嬉戏于莲叶之间,富有童趣,作品水墨淋漓,形式感强,是一幅小品佳作。那张桃花图,遒曲的枝干上站立两只小鸟,神态自然可爱,绿叶映衬粉红的桃花,色彩亮丽,构图新颖。《鱼乐图》则画一群鳜鱼游弋于水草之中,好生自在。 小强还画山水,他对元四家特别是倪瓒淡雅清远的画风作了深入解读,吸收其造型和意境表现上的特点。他所画山水,构图布局十分讲究,山石点染,树木草丛,以及空间层次安排,均有特点,其意境清远,传达出当代画家的林泉之志。
无论是杨小强的花鸟画还是山水画,其共同点是情趣清雅,品位高洁,给人以清新隽永的审美享受,其花鸟形象自然生动,充满生机,笔墨淋漓酣畅,气韵流转活脱,创造出一片艺术美的世界。 20多年前,我在湖北美术学院曾教过小强的美术史论课,他刻苦好学,思维活泼,给我留下较深印象。毕业后他回宜昌从事专业书画创作,取得可喜的成绩。他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并担任宜昌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宜昌市美术家协会理事,长阳县文联副主席、长阳县美术、书法家协会主席、清江画院院长、湖北楚天画院长阳分院院长以及长阳县政协常委。1986年他的三幅油画作品入选湖北省美展,1987年又有五幅宣传画入选湖北省宣传画展。1990年代以来他又多次参加湖北省和全国的美术展览活动。如1993年他的《秋荷》入选《纪念毛泽东诞辰一百周年书画展》,1997年《清江叠岫图》入选《97湖北省美术作品展》,1999年《清江晨光》入选《纪念“延座讲话”发表6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并获优秀奖。此外他的书法作品也多次参加全国或省市书法作品展,并获奖。他的书画作品均获得艺坛好评。
小强的绘画作品集将由湖北美术出版社出版,这既是他此前绘画创作的一个总结,同时也是他今后继续努力的一个新的起点,相信小强今后会更加努力,拓展绘画表现的题材范围,进一步提高造型能力,在书画创作中进行新的探索,不断进步,实现自己的艺术理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