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确诊丨经典病例77】肾透明细胞肉瘤1例,附诊断分析思路及专家点评!#医学影像#

 panyunbo 2017-05-08


一、患者信息及影像


患者:女性,2岁4个月。


主诉 : 发现腹部包块10余天。


现病史: 10余天前患儿因自述间断腹痛时,家长触摸患儿腹部

发现腹部包块。患儿无发热,无血尿,无恶心呕吐,食欲、食量无变化,间断腹痛可自行缓解。至当地医院行腹部B超检查发现左肾占位性病变,遂来我院就诊。

查体:左侧腹部略膨隆,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腹软,无压痛、反跳痛,左上腹可触及一大小约10.0×8.0cm包块,质硬,边界尚清,轻压痛及叩击痛,活动度尚可,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


既往史: 既往体健,否认肝炎、结核等急慢性传染病史,无外伤、手术史。无输血史。血型不详。无药物、食物过敏史。预防接种随当地。患儿系第二胎第二产,足月顺产,无产伤及生后窒息史。生后母乳喂养。


实验室检查: 无。


超声: 无。


CT/MRI扫描: 腹部CT检查:西门子双源CT,扫描序列包括:平扫、增强扫描实质期及排泄期。扫描参数:层厚5mm,层间距5mm;管电压100kv,电流57-223ma,螺距1.2。患者采用仰卧位,扫描范围从肝上缘至髂棘水平。(如图1~9)


二、病例问答挑战



答案分割线


问题一解读

答案: B


该病例肾实质期可见肿块明显包绕一支动脉血管;平扫图像未见明显钙化灶,增强图像显示病灶为轻-中度强化,排除A,C。仔细观察,肿块位于左肾上极,肾皮质不完整,但肾脏本身位置无明显移位,排除D。



问题2:该病例在CT扫描基础上,关于病灶的定位,下列哪项描述正确?(单选)


A. 腹腔

B.

C. 肾上腺

D. 腹膜后


答案分割线


问题二解读

答案: B 


所示CT图像显示病灶位于左肾上极,左肾皮质不完整,局部缺损,左肾整体轮廓无明显受压移位征象。不考虑腹腔及腹膜后来源;因肿块较大,左肾上腺显示不清,但肿块的最大截面在肾脏,故定位为肾源性。



问题3:根据以上临床资料与CT表现特点,该病例最可能的诊断为下列哪一项?(单选)


A. 肾母细胞瘤

B. 肾癌

C. 神经母细胞瘤

D. 肾透明细胞肉瘤

E. 淋巴瘤



答案分割线


问题一解读

答案:D 


手术所见:切开左侧后腹膜及肾周脂肪囊,见左肾被一实性肿瘤占据,未见正常肾脏组织,形态欠规则,大小约12×10×9cm,包膜尚完整,内侧部分肿瘤已突破包膜,用与周围组织脏器(肾上腺、胰尾、结肠系膜、腹主动脉、脊柱旁)粘连紧密。


病理所见:


三、诊断分析思路


1
诊断征象和依据
 


CTU示左肾区巨大占位性病变。左肾体积明显增大,形态失常,左肾区见一巨大不规则软组织肿块,范围约8.4×7.6×15.0cm,分叶状,内密度不均匀,增强扫描呈中度延迟强化,局部包绕血管,周围结构明显受压移位,病变与部分邻近结构分界不清。左侧肾上腺显示不清,腹膜后未见肿大淋巴结。肝脏未见明显异常。


2
读片思路
 


(1)发现病变与认证:左肾区巨大肿块,与肾分界不清,增强扫描有中度延迟强化。


(2)定位诊断:肿块与肾分界不清,上极正常肾实质缺失,呈喇叭口样改变,但肾整体轮廓无明显移位,定位肾脏源性肿瘤。


(3)定性诊断:儿童肾脏巨大软组织肿块,不均匀强化,首先考虑恶性肿瘤。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1
诊断要点
 


本组病例首先要定位准确,定位为肾来源性肿瘤;一般而言,肾源性肿瘤肾脏的正常轮廓及肾皮髓分界消失,肾盏、肾盂有破坏, 即使肿块呈外生性生长,与肿块相交部分肾皮质仍有不同程度的破坏,并且肾脏本身移位不明显。左肾巨大肿块,不均质强化,结合年龄,考虑恶性肿瘤不难,但继续细化恶性肿瘤的类型存在一定困难。


2
鉴别诊断
 


(1)肾母细胞瘤:是儿童最常见的肾脏恶性肿瘤。肾母细胞瘤与肾透明细胞肉瘤发病的年龄分布相同,但影像学表现存在少许差别。a:肾透明细胞肉瘤容易侵犯肾外组织,并包绕血管;b:肿瘤血供丰富,肿瘤实性部分强化明显;c:肿瘤密度更混杂不均;d:可见钙化;e:肾外骨转移多见。


(2)神经母细胞瘤:与肾透明细胞肉瘤的鉴别要点在于定位。神经母细胞瘤是起源于肾上腺的恶性肿瘤,对肾脏是外压性改变,增强扫描显示肾皮质是完整的。神经母细胞瘤形态更不规则,更容易包绕大血管。


(3)肾癌:是成人好发的肾恶性肿瘤,但在儿童及青少年中很少见。肿瘤一般体积不大,强化方式轻-中度,可见钙化。



病例供稿: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所  张琰



专家点评


肾透明细胞肉瘤(CCSK)是一种儿童罕见的肾恶性肿瘤,约占儿童肾脏肿瘤的2-9%,与肾母细胞瘤影像学表现相似,但在临床治疗和预后方面存在较大差异。CCSk通常为单侧,多伴有坏死及不同大小和数目的囊性改变。肿瘤实性部分血供丰富,增强扫描呈明显强化,液性密度区无强化,两者可交错分布显示,称为“虎斑纹”征;约25%的病变可见钙化;CCSK容易发生骨骼转移。临床检测儿茶酚胺多为隐性。


本组病例囊变部分较小,但位于病灶边缘部分;病变包绕肾血管,但是无钙化及骨转移,与肾母细胞瘤不易鉴别,需靠病理诊断。展示此病例的意义在于拓宽思路,特别是对于出现骨转移、囊变坏死明显及钙化较多的病例应考虑CCSK的可能性。



点评专家: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所  孙丛  教授



快扫码关注医侃(yikantime),就差你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