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玩壶,你一要懂得紫砂这三大语言

 镜花水月00039 2017-05-08

佛家语:一沙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小小砂壶虽不言,若能读懂见乾坤。

一、材质语言


紫砂是一种仅出产在宜兴,全世界独一无二的特种陶土,是自然生成的含砂性矿生性陶土,含铁量高于其他陶土,不含对人体有害物质,不需要和其他物质配比即可制陶。基本色泽有紫、红、黄等自然色,三种自然色紫砂陶土,亦可互相调配成“万紫千红”,且无需借助现代化工原料。

▲王六初《古井移木》/段泥/140cc 


紫砂陶在艺人手中适应性非常强,可随心表现。根据艺人的设计创造出千姿百态的紫砂茶具及雕塑、花盆等素胎陶瓷艺术品,同时也可容纳其他艺术在其胎体上的表现,如书法、绘画、篆刻等。用紫砂泥制成的各种茶具,泡茶特香,长期以来,形成以茶具为主的一门独立的工艺美术类别。

二、工艺语言


世界上,制陶工艺在机械化尚未形成时,原始的制陶方法有捏塑法、泥条盘筑法、拉坯成型法,这几种方法是世界各大陶瓷产区的基本方法。宜兴有着六千五百余年的制陶历史,期间也用过上述类似方法制陶,但陶工的祖先在经过了多年的摸索和实践中,逐步发现并发明了一种宜兴独有的手工制陶法——片筑法。

▲蒋建军《方钟壶》/段泥/510cc 


片筑法是把陶泥放在木制的泥凳上,再用另一种木制工具撘只先把泥锤打成片,让后再把泥片根据所制陶器的形体尺寸裁切后,或围成圆形,或切成方块,然后再拍打、镶接成坯体。用这种方法制的陶坯泥门紧,坯体成活率高,在烧成时不易变形。宜兴紫砂艺人根据祖先传下来的方法,再进行细化,形成一种特殊工艺技法,祖祖辈辈,代代相传,沿袭至今。

 

紫砂艺人在制壶时,运用各种工具,把设计的壶体精心制作出来后,并不是成型就完事,而需要像琢玉、磨玉般进行再加工,这种再加工本领,实际上也是艺人的基本功。功力深厚的制壶高手,其壶出窑炉时就有一种玉质的润泽感,令人越看越爱。

▲胡洪明《福运连连》/紫泥/600cc 


所谓某某艺人功底扎实,功力深厚,就是这位艺人有高超的设计能力外,还具有娴熟扎实的技艺功夫,这种功夫,好比武侠小说所描写的武林高手,在声色不动中,使人感到一种力量,而不是花拳绣腿卖弄的把式,更不是故弄玄虚。紫砂技法工艺的特殊性是其他陶艺所不具备的。

 

形成紫砂工艺语言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它以茶具为主要表现对象,换具话说,就是以茶壶为主的特殊的工艺美术。

▲汪庆红《石瓢》/大红袍/340cc 


紫砂艺术为什么会如此吸引人?正是因为它是具有实用功能的艺术品。形成紫砂语言的主要物态是茶具,把物态的东西艺术化,某种意义上来讲是把物质享受转化为精神享受。如果不是茶文化的广泛普及和作泡茶品茗用具,那么紫砂壶就形不成所谓的艺术,只能成为一件普通的日用品而已。茶文化对紫砂艺术语言的影响,可以说是决定的要素之一,反之用其他材料如玻璃、搪瓷、瓷、玉等也可制作茶具泡茶,但这些都不具备紫砂壶泡茶幽香不散、使用时把玩、把玩中欣赏、欣赏中品茗这些独具的特殊功能。 

三、审美语言


构成紫砂语言的第三个要素是以传统文化为核心的审美语言。

 

一把茶壶,单纯具备泡茶功能是不会备受人们青睐的,它必须有可供人们看不厌、赏不完的精神内涵。应该说,在明代以前的紫砂壶只具备泡茶的功能,所以它不会流传到今天,而到了明代中期以后,茶文化在文人墨客中的影响越来越大,士大夫、文人墨客对紫砂茶具的创作影响和参与使紫砂茶具的中华传统文化气息越来越浓。在造型上,追求寄意于型。

▲曹婉芬《灵犀》/黑泥/300cc 


紫砂艺术的存在与发展,与文化是紧密相关的,缺少了文化,最终成不了紫砂艺术,形不成独立的艺术语言,应该说文化是紫砂的语言之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