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她13岁被性侵,用十多年写成小说,然后在结婚两个月后自杀……

 卜君心 2017-05-08

文丨卢悦(新浪微博@卢悦卢悦)

4月27日,台湾美女作家林奕含上吊自杀。她少时遭老师诱奸,后来创作了一本故事相似的小说《房思琪的初恋乐园》。她自杀前8天接受采访时,语气轻柔,但话语间压抑着痛苦。她说:“这个故事折磨、摧毁了我的一生。”

她看上去似乎拥有一切女人羡慕的东西:出身于台湾医学世家,曾是台南女子中学学科能力测验中唯一获得满分的学生,还曾获台湾数学科展第一名,被誉为天才少女。

图注:林亦含曾感叹说,丈夫无论如何都无法使她真正幸福。

26岁出书,轰动一时,刚刚嫁为人妻。接受采访公开了她这本书,其实就是她13岁时被性侵的经历再现,简直就是女性励志的楷模——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直面淋漓的鲜血……

但接受采访两天后,她就上吊自杀了。在光鲜的外表下,是惨不忍睹的脓疮:

由于被老师诱奸的经历,林奕含从高中就患有抑郁症,大学时也因为抑郁症几度休学,甚至产生幻觉幻听自残行为;

她在儿时阴影的困扰里越陷越深,自己再也无法体会到正常的恋爱,因为她身上关于爱的「第一笔」太重了;

“我是馊掉的柳丁汁和浓汤,我是爬满虫卵的玫瑰和百合,我是一个灯火琉璃的都市里明明存在却没有人看得到也没有人需要的北极星。” 

唏嘘之余,我们不禁想问问:是什么造成她一直无法从创伤中走出来?

01

事发前:完美的外壳——假性亲密关系式的家庭

著名医生世家,从小才貌俱佳,奖状挂满墙,这些信息暗示我们,这是一个非常注重面子的家庭。

在一个徒有其表的家庭里,父母之间、父母与孩子之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情感”,所有人都要做美丽的花瓶,一旦一个人有了“人味”,就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

当女儿表示自己需要性教育的时候,他们居然如此回应:刚刚在饭桌上,思琪用面包涂奶油的口气对妈妈说,「我们的家教好像什么都有,就是没有性教育」。妈妈诧异地看着她,回答「什么性教育?性教育是给那些需要性的人」。

需要性怎么了?

需要性说明你是肮脏的?

你不需要性吗?

而好不容易有一本告知儿童如何保护自己的性教育课本,下场却是被自以为保护子女的家长们起哄下架,殊不知,性教育的每一次沉默都是对恶魔的鼓舞。

中国文化里,“存天理灭人欲”一直都是一种文化主流,不信你从中学生穿的面口袋一样的校服上就会看见,中国文化是多么推崇禁欲。

食色,性也。性和吃饭一样,都是一个人活着最基本的需要,而我们的文化却要连这个都要否认,那我们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为什么到今天,我们的家庭还是“谈性色变”?

当一个女儿来到青春期的时候,她往往要面对一个处于中年危机的父亲和更年期的母亲。

夫妻关系可能早已从“爱情转亲情”,男女之爱早已贫瘠如荒漠,男人可能早已暗度陈仓,在外有了性满足的对象,女人则开始吃斋念佛,进入到无性的世界做鸵鸟去也。

而女儿越来越旺盛的荷尔蒙容易唤醒母亲的痛苦——我已经年老色衰,无法让丈夫对我产生欲望,我已经是一个濒临被废掉的女人,我是个需要性生活却没有性生活的中年妇女……

她的所有期待就是让女儿不要刺激她的痛苦,同时她希望女儿可以永远做她的乖乖女,小花瓶,成为她一生的骄傲。总之,她不希望女儿更有自我,更独立,更有欲望,这些都对她的自我催眠是可怕的破坏,会让她意识到自己是多么的悲催。

此时,她会黑化性、欲望和一切人性的存在。

她会黑化有性欲的女人是多么可耻,如果丈夫此时在外寻欢,她会有意无意地让女儿意识到:男人是一种多么可悲可怜可耻的生物,就算是你崇拜的爸爸也不过是一个低等生物,只有低等生物需要性,就是因为他需要低级的刺激,才会背叛家庭,而外面勾引他的小狐狸精是更是下三滥……

此时,如果父亲没有足够的情商,他也不知如何面对日益成熟的女儿,他能感觉到自己对女儿的欲望,但这是多么可耻的一件事!他能做的,就是渐渐疏远女儿。

女儿也会很困惑,我怎么会对如此下贱的事情有性趣?为什么我会对爸爸都产生了非分之想?如果我想拥抱爸爸,在爸爸怀里撒娇,是一种堕落吗?那我作为小女孩的时候怎么可以这么走而不受谴责?我如何区分做女儿和爸爸亲近,和作为女人和爸爸亲近的区别呢?

可以想见,这个新闻出来以后会有很多人大声疾呼:要加强对女童的性教育工作!

事情没那么简单,我们之所以在性教育上屡屡出问题,就是因为我们有阻力,这个阻力不光是观念的问题,性教育的失败,可能还来自家庭的失败,夫妻关系的失败,成人父母自我发展的失败:

夫妻进入冷漠期,无法发展人性的情感,只能将自我物化,男人到外面寻欢作乐,女人开始自我封闭;女儿无法面对日益膨胀的欲望和毫无加工可能的“容器”:她到底该如何面对欲望?是堕落还是压抑?

堕落有快感,但充满罪恶;压抑有安全,但毫无生趣。

此时,恶魔老师或坏小子就容易趁虚而入,他们是最糟糕的性启蒙老师,他们站在父母唯恐避之不及的空白地带,成为唯一回答女孩问题的那个人,但代价是,女孩要蒙受一生的创伤。

02

事发后:破碎的世界——缺少足够的疗愈环境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创伤?这是一个关于「女孩子爱上了诱奸犯」的故事。

我们所有人的情感,都是一个逐渐分化的过程。开始,我们会把所有需要都投射给父母,认为他们可以满足我们一切需求。

但后来我们发现,幼儿园老师也可以满足一部分我们父母无法满足的需求:在外面的世界,我们也需要权威保护;我们还需要同伴之间“平视”的视角;我们还需要俯视的视角,我们可以帮助他们,从中获取价值感……

这就是一个需求逐渐分化的过程,最终,父母对我们的满足只剩下一小部分,绝大部分需要已经分门别类逐渐转包出去了。但是在一个“情感低分化”的家庭里,因为父母无法给孩子足够的情感,孩子的所有注意力都在维护父母的需求。

林奕含的父亲是一个自恋非常不满的男人,他最需要的不是钱,而是别人听他滔滔不绝的演说。一个人如此需要别人倾听,别人的倾听就是在给他喂奶,这样的人怎么会有足够耐心听自己女儿的倾诉?(注:自恋不满即非常不喜欢自己,需要到处寻求点赞,让自己感觉良好。)

如果父母的自恋水平太低,他们就会不自觉地向孩子伸出手,让孩子以牺牲自我为代价,满足他们亟待满足的自尊。孩子的存在,就是为了让他们感觉自己值得活下去。

长期以往,林奕含只发展了一张完美的人格面具,而她的自我则停滞在很小的年龄阶段,她如此渴望被爱,甚至被性侵,也不得不长期忍受。

很多很小就缺爱的人都是如此,会爱上强奸犯,爱上长期家暴她的人,爱上不断出轨的渣男,就像妓女爱上了皮条客,瘾君子爱上了毒贩一样。她宁可受虐,宁可受伤也要那么一点被关爱的感觉,哪怕明知道对方是在利用自己,明知道这一切只是一次次受骗。

但罪恶和自我怀疑折磨着她,她酗咖啡,熬夜,长期严重失眠,睡到一半会尖叫哭醒,因为她的世界,一半是冰山,一半是火焰。

她曾跟家人暗示需要帮助,但妈妈说师生恋是女生自己发骚。后来,思琪开始拒绝,却被老师用绳子绑起来强行,从此思琪发疯。老师还把她的裸照寄去警告揭发他的其他被害女生。那几个被害女生,结果也没好到哪里去。

妈妈告诉女儿,你要做个有自尊心的人,即使有时候自尊心会缝起你的嘴。

她毕竟是名门之后,属于那个完美的世界,背叛她的父母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魔鬼老师那里有两样她需要的东西:性的满足和一点点被关心的感觉。所以只要老师一呼,还是会不由自己地赴约。

这是让人最悲哀的地方。

她被自己的父母物化为花瓶,又被另一个社会层面的“父母”性剥削。没有人可以理解她,安抚她;没有人可以保护她,指点她。

她无法理解的是,她所爱的人为什么会如此残忍地用非人的方式对待她?她也无法理解自己,为什么如此被剥削,被伤害,还是要一而再再而三沉溺其中?

她的自我太贫乏,无法区分爱与恨、欲望的满足与尊严的满足之间的区别,不断用父母的逻辑自我攻击,又不断用自己的人性的需求攻击父母的逻辑。

她的人生缺少母性的安抚和父性的思想武器,来消化发生在她身上的一切,所以她做的一切都是自相矛盾的。

即使在婚礼的时候,她也是把自己锁在房间里一边哭泣一边看着小说。她写小说有一种恶意,想要他人痛苦,同时又沉溺在对那些伤痛细节的不断“工笔描绘”之中。

她的结婚在某种意义上是完成了对父母的效忠,因为女儿的结婚往往意味着父母一生的荣誉的巅峰,想必也给了自恋父亲演讲的大好时机。

同时在结婚不久又出书,接受采访,又自杀,其实也是一种抗议,是对父母的一种指控,是对这个世界的攻击。也许,只有一死才能让这个世界理解她,重视她,爱她。

很多人告诉我,她是多么想死,死后有知希望去看父母后悔的脸,但后来为什么没有自杀?是因为她发现,就算她死,父母也可能会茫然无知,不知道他们的孩子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

03

杀死她的人,也在威胁着我们每一个人

直到她死后,父母才公开承认女儿被性侵的事实,在这十年里,为什么他们采取了姑息养奸?为什么那个老师性侵了那么多女生,却可以一直逍遥法外?

去年有黑客偷偷登录了很多好莱坞明星的手机,把女星裸照公布在网上,其中就有大表姐詹妮弗·劳伦斯,她很好奇地问记者:我为什么要道歉?要道歉,要被追究的应该是那些暴露他人隐私的黑客。

我想起当年的陈冠希和很多女星拍艳照,那也是个人隐私,但一旦曝光,本来是受害者的他和那些女星事业都大受影响,为此他还要退出娱乐圈,道歉不已。为什么他要道歉呢?是不法之徒黑掉他出问题的硬盘,才出现这些照片,他和那些女星才是受害者啊?

中国的文化里总是有这样的逻辑:你被偷了,大家会指责你没保护好钱包;女人被性侵了,大家会指责你作风不正——怎么别的女人没有被骚扰?

因为我们的文化就是面子文化,在面子的文化里没有正义可言,没有人性可言,如果你倒霉了,所有人都要墙倒众人推,所以你只能打肿脸充胖子。这是一个不允许有误差,不允许犯错,不允许弱者存在的社会。在这样的文化里,难怪有那么多巨婴,有那么多圣母,有那么多“心理的穷人”。

我的咨询室里就充满了这样的人,她们就是在内心世界“无片瓦遮身,无立锥之地”的人,没有人理解她,没有人支持她,没有人开解她。

就连精神科医师都曾几度更正过对她病情的诊断——「你是经历过越战的人」→「你是经历过集中营的人」→「你是经历过核爆的人」,一个比一个让她不堪重负。

我不知道这些话的前后背景,但这些描述仅从字面上看是有一定的问题的:明显林奕如的问题在于,她缺乏消化这些痛苦的思想武器,她的三观导致她会把这件事不断反复咀嚼。

发生在她身上的事情的确很可怕,但更重要的是,她该如何理解发生在她身上的事情?

这件事真的有这么可怕吗?不一定。

她需要性生活,没有错;她想要父母的爱,没有错;她的世界不够完美,也没关系;就算是这个世界被核爆了,她也可以重建更好的家园。

她的死,不在于性侵,而是找不到存在的意义了。创伤的可怕在于毁灭,毁灭你一切存在的意义,你再也没有什么可以防御这个世界了。

但创伤的好处也在毁灭,因为它通过毁灭也可以让你重建一个世界。而这个重建,来自有一个人可以和她一起待在那个越战之地,那个集中营里,那个核爆现场,与她一起走出来。

可惜,没有人可以真正走进她的心。

也许这是一种必然,她选择了完美的文学世界,而非选择相信一个人的陪伴,本身就说明了她可能命中如此了。

但这篇文的目的就在于:你一定要记住,你还有另外一个选择,那就是在爱中疗愈!

作者简介:卢悦,心之助女性心理平台联合创始人,情感咨询专家,作家。人生总有一段夜路要走,我就是黑暗中握住你的那双手。著有《爱到绝处便逢生》、《爱情有毒》等作品。新浪微博 @卢悦卢悦。微信公号id:luyuexinli。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