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看便知的冷却塔设计选型的简单方法

 西瓜暖通 2017-05-08


1、确定流体排热总量Q,kW;


2、确定冷却塔希望达到的进出水温度差Δt,即T1-T2。


在空调工程中,吸收式冷机一般取Δt = 8℃;压缩式制冷剂一般取Δt = 5℃。


3、按下列公式计算冷却水量:

名义水量 = 3.6 × Q × K /(C×Δt) m3 / h;

注: K: 吸收式取3.0;压缩式取1.56;  C: 水的比热4.19KJ / (㎏ ℃)。


4、根据当地的气象条件,当湿球温度小于27 ℃时,可不加设计富余量。


例:为一制冷量为1160kW的溴化锂制冷机配冷却塔,要求入制冷剂冷却水温度不高于32 ℃,安装现场大气湿球温度为28 ℃。取K=3, C=4.19kJ/kg, Δt = 8℃;


那么名义水量 = 3.6×1160×3 /(4.19×8)= 373 m3 / h;

冷却塔的型号为375或者400m3 / h,温差为40-32=8℃;



除外,冷却塔的选型受环境条件制约因素较多。

特别在置放在层间冷却塔,应当注意进、排风区间,是选型计算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如示例:


冷却塔放于层间,运行时冷却塔进 / 排风大致可分为六个区间(图中箭头表示风向,其长度表示风量大小);


它们分别是:

1、a 区——冷却塔在A轴方向的主要进风面,该处装有1250 mm高百叶三层;


2、b1 / b2——冷却塔入风回流区,在这两个区很可能出现负压;回流在b2区会较多出现;


3、c 区——冷却塔高速排风区;


4、d 区——冷却塔在1 / A轴方向通风区,该区为负压区,风速较a区高,且以乱流出现居多;


5、e 区——热风扩散区;冷却塔排风经过一段距离(冷却塔排风口到建筑顶部百叶约4000 mm)后,动压明显下降,静压上升,该区属正压区,其间大部分热风经建筑顶部百叶排入大气,少部分弥散后排风受阻会滞留一段时间,但由于上下(e区 ~ b区)空间随机存在着压差,使得部分e区弥散的热风回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