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无人感到成功

 介子平 2021-12-31
成功者头罩一道光环,云里雾里,兜售经验。而在失败面前,无论哀恸壮烈,孤高自矜,还是达观潇洒,平淡随和,皆凡人式卑微。

不浪费时间,保守秘密,忘记他人对己之伤害,此人生三难。黑格尔说“世上大概有两种人:一种人毕生致力于拥有,另一种人毕生致力于有所作为”,后者看上去安之若素,冷暖自知,背地里风雨兼程,经常熬夜。如此艰难,不为什么,只是心有所求,如梁实秋所言:“在有生之年做一点什么事,学一点什么学问,充实自己,帮助别人,不虚此生。”

炼金成液,弃滓存精,失败的分母越大,成功的机率越小,而人们永远只记得成功的那一次。成功的爱因斯坦也有不成功的过往,其大学毕业即失业,遂在1902年瑞士伯尔尼报端登出一则家教广告:“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愿私人为大学生或中学生讲授数学和物理学。本人住正义街32号楼,免费试听。”百余年后的今天,门外电线杆上,类似小广告不绝如缕,同样的名校毕业,同样的免费试听,但只有那则家教广告,至今仍被人津津乐道,成为安慰失意者的必谈。

失败的反思中,未读之书、未经之旅不论,多归结于外因,然砍断别人的腿,自己未必走得更快。人生的坎坷羁绊,遍体鳞伤,多半能力不足所致。谁也不知道,下一个岔口在哪里,优秀不够,已习惯失望。

高楼目尽黄昏,别是一段清愁。失败者很长时间都不会笑,故失败的成本,还应包括失落的诗酒趁年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语已多,情未了,待我有钱,待我事业有成,请问几人等得,待我离婚,便来娶你,骗你的人总比爱你的人会说。然沉沦不等于毁灭,暂且迷茫、消极抗争而已。

生活本不易,何必事事求得他人理解与认同。真正的道理,文字无法清晰表述,却在缄默中存在。求索者没有终点,成功失败,相对而言。王阳明云:“人才之能,自非圣贤。有所长,必有所短;有所明,必有所蔽。”若以其短论长,以其蔽论明,必生失败感。自知之明的适合,较之盲目努力更重要。在各自的领域,撑起一片天空,可算成功者,但在当事人看来,同行撑起的天空更广阔,郁郁依旧如故。

山峙水流,不变是变域里的中流砥柱。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纵有疾风起,人生不言弃。青春短暂,懵懂错过,在该奋斗的年纪选择安逸,且缺乏自律能力,宿命论便成为弱者的借口。梁漱溟云:“人一辈子就像斗鸡那样需要漫长修炼:第一阶段没什么底气还气势汹汹像无赖叫嚣的街头小混混;第二阶段紧张好胜俨如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年轻人;第三阶段虽好胜的迹象看上去已经全泯,但眼睛里精光还盛,说明气势未消,容易冲动;到最后,呆头呆脑,不动声色,身怀绝技,秘不示人。”第一阶段努力的结果,大致是买得起自己喜欢的东西,去得了自己想去的地方;第二阶段努力的结果,不仰人鼻息生存,不惟人马首是瞻;第三阶段努力的结果,当别人往道德的低处滑落时,仍向着高处继续前行。

在没有英雄的时代,无人感到成功。这个世界存在许多人人为己的卑微凡人,凡人做凡事,凡事却也可能改变世界,此或时代的成功。追求成功是社会的主流,不成功却是实际的结果,好在不成功不必承担任何责任,成功反倒成了意外的天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