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装历史剧“古装”这么滥竽充数,还不如裸奔呢! | 刘三解

 浩海青霜冷月 2017-05-08

人靠衣装,古装剧更得靠古装来撑。


《女医明妃传》是正儿八经的中国风


爱看电视的就说,瞧,《女医明妃传》的衣服真像韩国人的,爱读点历史的就会说,切,那是韩国人跟咱学去的。其实,你错了!


▍《女医明妃传》的主要角色,起码明朝角色的服装上,那真不是抄韩国的,而是李氏朝鲜作为明朝的藩属国,从明朝全套学过去的。


▍帕西瓦尔·罗威尔拍摄的《朝鲜国王陛下》,1884,收藏于波士顿美术馆,也就是李朝高宗,可以看他的衣冠,形制相似,但比明朝皇帝的服制要降等。



不过实话说,像《女医明妃传》这样考虑服装,并寻求美观和史实平衡的电视剧实在不多。



《武媚娘传奇》走日漫魔改路线


比如,我没记错的话,武媚娘应该是唐朝人吧?咱们天朝的古装剧证明,我太幼稚了。


▍《武媚娘传奇》宣传照


就算是唐高宗和武则天两夫妇自称天皇、天后,剧组也不至于真就拿日本二次元漫画来装扮他们两位吧?范爷头上的发髻和头饰确实霸气外露,李治大人手里要再拿一把一人高的风暴巨剑就更贴谱了。


▍刘晓庆版《武则天》剧照


▍《贞观之治》剧照


看起来,无论是1996年版的《武则天》还是历史正剧《贞观之治》,女装都太过素淡了,那来个浓艳的。


▍1990年《唐明皇》剧照


▍电影《刺客聂隐娘》剧照,这是国内隋唐电影布景、道具和服装比较考究的


色彩够丰富不?静态画面,几乎就是唐代绘画里走下来的人,可哪有怎么样?


当代古装剧的编剧也好,美术也好,有自己的认知体系,绝不向历史妥协,一条漫画魔改大法,一条抄袭日韩大法,横扫一切。


多说无益,只举一例。


▍《武媚娘传奇》剧照



《思美人》用日韩大法的套路


左边这位大哥外面套着这件硬坎肩是相当得硬扎,肩膀都翘起了角,看起来真是强健,这个路子,不止唐朝古装片里有,各种时代里的都有,比如正在热播的《思美人》。



▍《思美人》剧照


战国时代的小帅哥,外面也是一件硬质坎肩,不知道的还以为中国古代真有这么一种服饰呢,其实,这个衣服真是中国影视剧美工的发明


敞怀、对襟、硬肩、无系带,这玩意儿应该叫“立领披肩”?唐朝男装貌似还真没有这个样式的,它的原型只能是这个:

▍在台湾展出的日本武士阵羽织原物。


羽织(はおり)是日本服装的一种。作为防寒、礼服等目的,穿着在长着、小袖的上面。虽然从室町时代(1338年-1573年)后期就开始使用,但是到近代才开始被普遍穿着。


到战国时代,武将为了在战场上防寒和美观考虑,在铠甲外面套上绢制的羽织,称之为“阵羽织”,穿着样式是酱紫的:

▍日本动画片里的武士服饰,胸甲应为胴丸,其余基本无误。


或许有人会说,日本的服装也是从中国传过去的,你说的不靠谱!


亲,这个真不是。


日本文化受中国影响很大是事实,但是在唐宋之交,日本的平安朝廷后期也有一个”去唐化”、“抵制唐货”运动,大搞国粹派的发扬,在这之前,奈良时代的服装是酱紫的:

▍日本电视剧《大佛开眼》剧照,无论男女,活脱脱的唐人装束。这也是大化改新之后的成果,不断的遣唐使,让日本朝野上下,弥漫着“唐化”的潮流。


历史上,日本平安时代末期(相当于中国五代、宋代),日本人是这么穿衣服的,仍有中国的影响,比如男装襕袍、直缀,但是整体来说,已经走出了自己的道路和方向。

▍平安时代典型日本女装的装束


▍日本平成天皇与皇后大婚时的传统装束。


好了,说回来。


前面提到的坎肩,或者说阵羽织本身是个铠甲的罩衫,前身部分完全无法闭合,你不能给它扯成“交领”穿。


中国古代服饰,略可称相似的,武将铠甲外面的披风(可以看前面《聂隐娘传奇》里居中武将)肯定不是酱紫的了,常服则有“氅衣”和“褙子”、“半臂”。


氅衣又称鹤氅,宋代文人好服鹤氅,明代士人多作为便服外套使用,天冷时也穿以遮风御寒(与披风一样内衬毛皮)。形制与披风相似,对襟,直领,大袖,衣襟用长带一对系结,不过好像也没有做成“半臂”或者“坎肩”的。


见下图:

▍明代氅衣示意图


这种宽袍大袖怎么看也不像“阵羽织”,再来看“褙子”:

▍这个是女装“褙子”,穿在外装。


褙子,宋明女子的常用服饰,样式以直领对襟为主,腋下开胯,腰间用勒帛系束,下长过膝,逐渐成为后世女子的一种常礼服。


这衣裳宋明男装也有,不过是当官服的中衣穿,对襟直领,下裾长至足上,可以理解为今人西装里穿的衬衣,只不过有点长。


男女“褙子”,前身都是唐代的“半臂”,男装版“半臂”从外型上和倒和“阵羽织”有点相似之处,具体样式见下图:

▍半臂线图,来源:网络


这是“交领半臂”,也是“右衽”,孔子说“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说的就是,没有管仲,我也要像戎狄(北方少数民族)一样披发(散开头发,不束发)、左衽(衣襟向左掩,华夏应向右掩)。


唐代孔颖达注《礼记》时说:


生乡右,左手解抽带,便也。死则襟乡左,示不复解也。


可见,衣襟向哪边偏,在古人眼中可不只是服饰的问题,而是只要是活人必须遵守的“夷夏大防”根本法则,尤其是对于并不看重血统区别的华夏文化,这也是区分中华、夷狄的核心标准之一。


回归“半臂”问题,在唐代男装,着袍服的上层社会,是拿这个衬衣穿的,在这一点上,宋代的“褙子”可谓一脉相承,可见传统的延续。“内衣外穿”的也有,不过也不是日本“阵羽织”的式样,而是以交领为主。

▍敦煌壁画中的唐人换衣,右下角男子里面穿的就是上红下绿的半臂。


与长可及足的“褙子”相比,唐人男装“半臂”,腰下接“襕”只到膝盖,形状有点像短裙,且上身和下“襕”往往颜色不同,这和“阵羽织”就更加不同了。


由此可见,某些号称还原这个,真实那个的古装历史剧,不但“历史”一塌糊涂,连“古装”俩字都是滥竽充数的,让人情何以堪啊。


这还只是一个例子,如果各位读者有兴趣,三解还可以继续八下去哦。



唐朝男人如何穿衣服


说完导演、美工们的不靠谱,烦了的读者可以关闭网页,仍有兴趣的,可以往下看看唐朝男人如何穿衣服(下图为转载,插图/燕王 复原制作/中国古代妆束)。


对了,还可以对照下上面日本天皇的装束,做下对比。

首先穿贴身衣,汗衫、裈、袜,头上束发,,是唐人裤子的一种,指有裆贴身的裤子,另有一种开裆的“袴”,是先秦传下的“胫衣”,也就是套在腿上的裤管。

接着穿中层衣,半臂(或长袖,或加袄子)、袴,头上戴巾子。长袖和半臂相对,是带腰“襕”的上衣,而袄子则是不带“襕”的短上衣。

然后穿外衣,襕袍衫(或缺胯衫)、靴子,头上裹幞头,这里的襕袍衫,是圆领长外套,腰下用整幅步做成的“襕”,两侧不开衩,唐代的官服即是此类,另外,袍是有内衬可以加绵当冬衣的袍子,而衫则纯是单衣,略有区别。缺胯衫,主要区别在于两侧开衩,起初是士兵和庶人所穿,到宋明则成为官员常服式样。另外,请注意,唐代大朝还有朝服,沿袭的还是古制式样,和官服并不是一回事

最后束革带,并视身份场合不同配戴若干佩件,比如鱼袋。

▍盛唐襕袍复原(中国妆束,201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