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备课”隐藏着提高教学质量的全部秘密

 jumm2015 2017-05-09

当下学生负担过重,教师教学质量不够理想,我认为其根源不完全在于教师不够敬业、学生的课下作业偏多、学校管理理念落后等因素,其真正的根源应该说是来自于教学的初始端口,即备课上。无效的备课导致课堂、作业、管理等教学的各个环节无效。是无效劳动害的学生负担过重,叫苦连天,丧失了美好的童年;是无效劳动害的教师厌倦教学,愁眉苦脸,失却了自己的幸福生活。

走进办公室,看到每一位教师都在忙碌着,在感动之余便不好意思再去仔细检查他们的备课情况。但是走进教师的课堂,却让我大吃一惊,我怀疑老师们到底在办公室忙了些什么?有的课堂教师漫无边际地大讲而特讲,显然这节课目标笼统模糊,问题设计浅薄粗糙,老师对学情和教材把握不准。课堂上学生机械被动地听讲,忙于记着笔记,教师偶尔提问几个同学,其他学生则木然地跟随着。教师虽然给学生留下了思考讨论机会,明明说的是2分钟,却在学生正在讨论思考之际,不到1分钟就被打断,匆忙进入下一个环节。学生不得不紧跟教师步伐,吞着“夹生饭”一路狂奔到下课,更多的学生连“夹生饭”都来不及吃,下课铃就响了。于是教师布置课下作业来补救自己无效的课堂,学生也不得不应付教师的作业来弥补课堂没有来得及消化和巩固的问题。课堂上思维冲浪的场面,争论质疑的场面,静思回味的场面很少见得着。

我们还会经常发现这样的情境,因为老师忙于一些琐碎杂事,上课铃一响,便迅速整理一下教材,粗略浏览一下将要教学的内容,直接拿着课本或教辅材料,走向了自己的课堂。

这样的课堂,显然没有重视准备,课上的肯定不会流畅生动,甚至还会出现一些知识性的错误。大家想想,如此状态的课堂,怎么敢正视学生们那一双双求知的眼睛,我觉得学生那明亮的眼睛里肯定少了许多兴奋与满足,而多了许多失望和埋怨。课后,静下心来反思,教师肯定会有惭愧、遗憾等情感涌上心头。

作为一名教师,上百个渴求知识、追求梦想的新一代,一场没有准备的课堂会给学生带来多少负面的影响。说句不好听的话,这是在浪费学生的时间,甚至是生命。是在消磨教师的年华,更是对课堂这块属于自己神圣殿堂的亵渎。

据我观察和分析,当前教师们的备课弊端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备讲案。也就是说教师主要备的是自己要讲的东西,但却不去认真学习课标、解读教材、备学生,把学生当成了知识容器。课堂上,教师自然就会围着教案转,学生围着教师转,学生被迫处在被动地位。 第二种是缺创造。多年来,教师们都形成了一个误区,备课变成了写教案或者是模仿编材料。其实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也是教学重要的依据,但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师完全可以因地、因时、因人对教材进行增删、取舍、简化、重组,这样才能设计出好课。教师备课要源于教材,尊重教材,但必须跳出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许多老师可能认为太多的精力和时间用于批改作业、课后辅导和应付频繁的考试上,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认真备课。但是,备课才是教学的真正源头,提高课堂效率,减轻师生负担,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等,这些都需要回到“备课”这一原点来加以研究。教师这个行当是一项创造性的行业,创造源于备课,有了创造性的备课,才会相继呈现创造性的课堂、创造性地学生、创造性的成果。

鉴于以上问题与理念,利津县北宋一中引领全校教师一起,毅然取消了教师坚持几十年的传统备课方式。过去要求教师备课的方式是用手写的形式,按照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具准备、教学步骤、板书设计、布置作业这一流程备课。教学步骤要求教师必须写出每一个教学环节和师生双方的活动。而现在,北宋一中的教师都能按照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自主开发了三种学习载体,代替了过去传统的备课方式、教学方式和学生常规的课外生活方式。这三种载体分别是“单元自主学习指导纲要、课堂学习指导纲要和双休日(节假日)生活指导纲要”

“单元自主学习指导纲要”主要是引领学生课下自主学习,对课堂教学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内容具体分为“教材分析、知识建构、背景知识、问题展台、学习评价”五个板块。它解决了教师平时课下向学生发放大量资料,布置各种形式的机械性、重复性书面作业的问题。同时,它不同于一般意义的课前预习,课前预习往往是让学生对将学的内容有所了解,更多的是接受现成的结论;而 “单元自主学习指导纲要”是以单元为单位,以研究的方式展开对将学内容的探讨,更多的是展示自己的想法和疑问,老师仅仅提供学习的纲领性内容,并提供学习方法和学习目标,让学生自主地思维、寻找问题、自主的评价。尤其是“背景知识”环节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这就实现了课前学生的真正的自主学习,课堂不再是知识学习的开始,而是学习的进一步延续与深化。

“课堂学习指导纲要”则遵循“以学定教”教学法则,整体优化“目标定向、学生先学、合作探究、点拨拓展和反馈达标”(小学:课堂风向标、自主展示台、合作探究营、魔法炫秀场、七彩回音壁)5个环节,保障学生学习内容的当堂达标。“课堂学习指导纲要”是根据前置自主学习情况、提供的背景材料或设置的活动、发现的问题,进行的可操作的学习行为设计,以此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呈现问题,然后在课堂上讨论交流、合作探究。明线是学生学习的流程,暗线则是教师教学的流程。内容不仅有适合学生操作的“学习目标”,而且提供了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学习实际而设计的学习资料、学习活动、学习问题和学习方法等。

“课堂学习指导纲要”体现的价值一是重视学生的课前自主学习,课堂学习任务的实质是将“学习点”拆成思考的问题,不仅仅是知识梳理,更重要的是认知铺垫。价值二是实现学习赋权,创造条件让学生充分地展示,以便了解学习进展,暴露问题。课堂上的问题呈现也是一种学习,课堂上学生主持学习。价值三是小组学习机制。学生之间能够合理分工及互助,小组间产生积极意义的竞争,决不放弃每一个学生。价值四是精神激励与自我管理。学生精神品质的彰扬,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形成等课堂生成品质表现的淋漓尽致。这样就实现了从“课堂教学”到“课堂学习”的转型,课堂基本要素显现为“前置性学习任务、诊断性预习梳理、关键性递进问题、针对性共同作业和生成性学习指导”。

“双休日(节假日)生活指导纲要”以一周为单位,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要求教师为学生提供广泛的学习资源,并布置有益于孩子健康成长的活动,做好学生的生活指导,真正把时间、健康和能力还给孩子,过一个既充实又轻松有收获的双休日或节假日。这样,国家课程与实践活动有机结合,是一种新型的校本课程建设的尝试与探索。

从以上三个纲要的设计意图与实际操作中,可以看出我们把新课程改革期待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巧妙地融合在三个学习纲要中,课堂内外自始至终遵循“以学定教”和“问题主体”的原则,课堂管理是以“学习共同体”的形式开展合作学习。三个纲要相互衔接,相互补充,实现了课内与课外的有效链接,教师因此有了课程开发的意识与智慧,教师开始用自己研发的课程上课,实现了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备课、上课等行为变成为研究与实验,教师不再是专家的依附者,而是拥有专业自主权的教育者、研究者,在课堂上,他们在引领学生消费自己创造的知识。

北宋一中备课观念与方式的变革,是突破现在流行的导学案弊端的一种新思考与实践,北宋一中从此取消了教师坚持几十年的传统备课方式和传统的课堂教学流程,实现了课堂教学流程的再造,这种过程是新课程改革在实践中的一种大胆尝试。它破解了提升教学质量的全部秘密,而这,也正是当前基础教育难以走出误区,新课程改革无法令人满意的关键之处。不解决备课的问题,一切的教育与效益都难以奏效。备课“牵一发,动全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