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慢性肝炎医案选载十七例

 清纯宝贝 2017-05-09

慢性肝炎医案选载十七例

1. 郭某,男,40岁,肝病组门诊号397,初诊日期: 197232日。

1960年时患急性病毒性无黄疸型肝炎,经休息、治疗后痊愈。197111月又复发,除见有明显消化道症状外,肝功能异常,谷丙转氨酶374484单位,麝浊1217单位。197231日谷丙转氨酶533单位,麝浊15.5单位。当时症见头晕,右侧胸胁发憋,阵阵作痛,嗜睡,肠鸣,大便日解2次,曾注射1213,每日1次。32日来我院肝病组门诊并服用中药养血益气清利湿热之剂。肝功能损害反而加重。

当时症见腹胀,胸憋,睡眠不安,背痛,鼻衄,臂痛。检查: 腹平软,肝在肋下2厘米,剑下3厘米,脾2厘米,中度硬。舌苔薄白。脉弦滑数。

西医诊断为慢性肝炎活动期。中医认为是肝郁血滞,痰阻血络,湿热未清。治宜疏肝清热,活血化痰。方药:

醋柴胡10克,炒栀子10克,旋覆花10克,代赭石15克,瓜蒌24克,杏仁10克,橘红10克,赤、白芍各15克,丹参15克,香附10克,郁金10克,藕节12克,小蓟15克,草河车10克,藿香10克。

上方服14剂后,症状同前。328日,复查肝功能: 谷丙转氨酶330单位,麝浊18.5单位,麝絮(+++),继服上方14剂,另加乌鸡白凤丸1丸中午服。420日症状有所好转,但仍感肝区发憋,食纳不香,大便稀黑。肝功能检查结果,谷丙转氨酶220单位,麝浊17.7单位,麝絮(+++),舌苔(-),脉沉弦。湿热渐轻,已见肝脾两虚之象,酌加调补肝脾之剂。方药如下:

党参12克,焦白术10克,藿香10克,杏仁10克,橘红10克,白芍15克,当归10克,苏梗10克,川断18克,郁金15克,泽兰15克,旱莲草15克。

另加五味子120克,丹参30克,共研细末,每服3克,日服2次,中午加乌鸡白凤丸1丸。

59日,复查肝功能,谷丙转氨酶140单位,麝浊正常,麝絮(-),自觉仍感胸闷,发憋,饮食不增。化验白细胞6200/立方毫米,血小板9/立方毫米。上方去苏梗、川断、郁金、泽兰、旱莲草,加黄精15克,鳖甲15克,生黄芪15克,女贞子24克,云苓12克,焦三仙30克,中午加服河车大造丸1丸。按上方稍加减继服二月余。76日复查肝功能已正常,1974725日,肝扫描肝脏大小基本正常,左叶稍大(向左),放射性分布均匀,脾显形,未见占位性病变。11月份恢复8小时轻工作。1976917日门诊随诊,近一年来一直工作,肝功能复查基本正常,肝脾未触及,耐受正常工作,继续门诊观察。

2. 曾某,男,36岁,肝病组门诊号8005,初诊日期: 1971106日。

196712月发现急性病毒性黄疸型肝炎,肝功能持续异常4个月,曾服中药,自觉腹胀,胁痛,乏力,食欲不振,尿混浊,大便溏,腰酸,足跟痛。检查肝脾未触及。4年来肝功能反复异常。1971105日肝功能化验,谷丙转氨酶658单位,麝浊10单位,麝絮(+)。曾在我院门诊服用肝炎片,肝功能稍有好转,197214日谷丙转氨酶455单位,麝浊15单位,肝区痛,脚跟痛仍在,进食好转,大便不畅,胸闷,小便黄。苔白腻。脉沉弦。

西医诊断为慢性肝炎。中医认为是脾肾两虚,湿热未清。治宜健脾补肾,清利湿热。方药:

生芪15克,青黛10克,白头翁15克,秦皮15克,生草10克,五味子12克,藿香10克,佩兰10克,焦白术12克,白芍15克,泽兰15克,酒胆草10克,川断15克,仙灵脾15克。

另外,中午服河车大造丸1丸。白矾10克,装0号胶囊,每次1粒,每日3次。

按上方服药50剂。197242日,自觉腹部胀气,胃纳不佳,打嗝,胁痛,症见肝胃不和,足跟痛仍在,尿深黄,脉沉细,苔白,加用疏肝和胃之品,方药如下:

旋覆花(包)10克,赭石10克,焦三仙30克,生芪15克,青黛10克,五味子12克,藿香10克,佩兰10克,生甘草10克,白芍15克,泽兰15克,焦白术12克,川断15克,酒胆草10克,仙灵脾15克。

中午服河车大造丸1丸,白矾胶囊1粒,每日3次。

58日,自述足跟痛减轻,大便稀黏不畅,日解一次,食纳尚可,肝功能复查: 谷丙转氨酶600单位,麝浊13单位,胆固醇260毫克%,麝絮(-),方药如下:

生芪15克,茵陈15克,白头翁15克,秦皮15克,青黛10克,五味子12克,藿香10克,佩兰10克,酒胆草10克,白芍15克,泽兰15克,焦白术12克,川断15克。

继服河车大造丸及白矾胶囊。

62日,体重增加,乏力明显,大便稀,足跟痛仍在,饥饿时肢颤心悸,出汗,舌苔薄白,脉沉。肝功能复查: 谷丙转氨酶455单位,麝浊15单位,胆固醇216毫克%,方药如下:

生芪15克,仙茅12克,仙灵脾12克,白芍15克,当归12克,香附10克,黄精12克,何首乌12克,马尾连6克,远志12克,小蓟15克,金钱草30克。

812日继服上方,自觉症状减轻,仍感足跟痛。复查肝功能: 谷丙转氨酶正常,麝浊7单位,胆固醇266毫克%。继服上方,症状基本消失,至1013日两次复查肝功能均属正常。服用健脾舒肝丸、滋补肝肾丸巩固疗效,恢复轻工作,门诊观察至19748月肝功能均属正常。

3. 贾某,男,40岁,门诊号4500,初诊日期: 196562日。

两年前体检时发现肝功能异常,血查: 谷丙转氨酶300单位,麝絮(+++)。当时无明显自觉症状。曾服中、西药,注射维生素B12,肝功能时好时坏,始终未能恢复正常。现症: 面色黄,食欲不振,恶心,两胁时痛,腹胀,体倦无力,小便黄,大便正常。检查: 肝脾未触及,肝功能化验: 谷丙转氨酶395单位,谷草转氨酶390单位,麝浊16.5单位,麝絮(+++),脑絮(++),黄疸指数7单位,血清白蛋白/球蛋白=3.9/3.6。舌苔薄白、质正常。脉弦滑。

西医诊断为慢性肝炎。中医认为是肝郁血滞,脾虚湿困。治宜健脾利湿,养血柔肝。方药:

茵陈30克,藿香15克,佩兰15克,酒芩10克,当归12克,赤、白芍各15克,香附10克,砂仁6克,焦白术10克,木瓜12克,小蓟30克,蒲公英30克,银花30克,泽泻10克,六一散(包)15克。

上方服14剂后,食欲好转,恶心已止,腹胀减轻,脉沉滑,舌苔薄白。复查肝功能: 谷丙转氨酶245单位,仍以前方为主,去银花、蒲公英、泽泻、佩兰,加生芪15克,川连3克,金钱草15克,苍术10克,继服,共服药28剂,诸症均消失,仅感有时略微腹胀。复查肝功能: 谷丙转氨酶110单位,麝浊8.5单位,麝絮(++),脑絮(-),黄疸指数3单位,胆红质定量0.3毫克%,白、球蛋白比值=3.7/2.4。以后改服滋补肝肾丸、健脾舒肝丸,巩固疗效,随访复查肝功能均属正常。

4. 焦某,女,15岁,肝病组门诊号1906,初诊日期: 1974827

病史: 患者自1965年开始患病毒性无黄疸型肝炎,曾在某医院门诊治疗半年,并住院治疗半年,肝功能持续异常。迄今已9年余,遂来我院儿科门诊,当时症见乏力,食纳一般,有时恶心,夜寐尚可,大便正常,小便有臭味。当时检查腹部柔软,肝在肋缘下1厘米,质软光滑,脾未触及,肝功能化验: 谷丙转氨酶500单位,麝浊8单位,麝絮(++),澳抗(-),曾按肝郁气滞,湿热内蕴辨证论治。历时3个月之久,肝功能仍未正常,1975年转我院肝病组治疗,直至7月份,肝功能仍属异常。71日复查肝功能: 谷丙转氨酶580单位,麝浊13单位,麝絮(+++)。77日症见面色黄白,疲乏无力,食纳不香,腰酸嗜卧。舌苔稍白,舌质正常。脉沉细无力。

西医诊断为慢性肝炎。中医认为是肝肾阴虚,气血不足。治宜滋补肝肾,益气养血,佐以解毒。方药:

北沙参15克,草河车10克,生地12克,白芍15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川断15克,菟丝子12克,女贞子12克,诃子肉12克,仙灵脾12克,生甘草10克。

中午加服乌鸡白凤丸1丸。降酶粉每次1包,每日2次。

治疗经过: 服上方20剂后,身倦仍在,纳食尚可,复查肝功能: 谷丙转氨酶268单位,麝浊8单位,继服上方20剂,症状同前,上方加生芪15克。823日复查肝功能,谷丙转氨酶205单位,麝浊10单位,麝絮(+++),方药如下:

生芪15克,党参12克,生地12克,白芍15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川断15克,菟丝子12克,诃子肉12克,秦皮12克,生甘草10克,白头翁12克,仙灵脾12克。

乌鸡白凤丸20丸继服,降酶粉早晚各1包。

19751024日,疲乏症状见好,食纳增加,其他无明显自觉症状,上方加藿香6克,以后按上方略有加减,曾加用过生地炭、乌梅、黄精、阿胶珠、小蓟以及山羊血90克研末,装1号胶囊口服,每次5粒,每日23次,197629日复查肝功能: 谷丙转氨酶正常,麝浊8单位,麝絮(+++),继服前方。35日复查肝功能仍属正常。426日以后,仍自感疲乏,两胁不适,食纳尚可,二便自调,服用复肝丸2号、健脾舒肝丸、滋补肝肾丸,以巩固疗效,用下方配制丸药继服。

生芪30克,沙参30克,麦冬30克,赤、白芍各30克,当归30克,五味子15克,川断30克,郁金30克,女贞子24克,黄精30克,茯苓30克,焦白术30克,草蔻15克。

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10克,早晚各2丸。

5. 弓某,男,35岁,肝病组门诊号2117初诊日期: 1974321日。

196612月开始曾因感冒,右胁下有压迫感,全身乏力,经医院检查谷丙转氨酶300单位以上,麝浊8单位,麝絮(++)。诊断为急性病毒性无黄疸型肝炎。未能及时休息,症状逐渐加重,全身乏力,腹鸣,大便稀如水泻,出虚汗。曾服中药,注射胎盘球蛋白、肝宁、肝泰乐、B12。曾服过紫参,糯米草、野芹菜、胎盘等,症状稍减,但肝功能始终未能恢复正常。1969年以后胁痛、眼干、尿黄,肝功能持续7年未恢复正常。

1974321日来我院肝病组门诊,当时肝功能检查: 谷丙转氨酶466单位,麝浊正常,除自感疲乏外,其他无明显不适。舌象: 舌苔正常。脉沉弦。

西医诊断为慢性肝炎。中医认为是肝肾阴虚,气血两亏。治宜补气养血,滋补肝肾。方药:

降酶粉(五味子120克,丹参30克,共研细末),每服3克,日服2次。

上方服25天后复查肝功能: 谷丙转氨酶正常,麝浊13.3单位,麝絮(++),体力渐好。1974416日,自感两胁痛,眼干背酸均减,大便溏,尿黄,舌苔白,脉沉弦。证属肝肾阴虚,气血不足,脾虚湿困,法宜补肝肾,益气养血,健脾化湿。方药如下:

生芪15克,北沙参15克,桑寄生12克,生地12克,生甘草10克,白芍15克,当归10克,焦白术10克,川断10克,泽兰15克,藿香10克,苏梗10克。

另加河车大造丸20丸,中午服1丸。降酶粉,每次3克,早晚各1次。

1974514日,症状同前,上方去北沙参、桑寄生、生地、苏梗,加党参12克,醋柴胡10克,小蓟15克,破故纸12克。

613日复查肝功能: 谷丙转氨酶正常,麝浊、麝絮正常,曾自动停药一阶段,但症状又复出现,自觉眼干,口中生溃疡,背酸。肝功能化验: 谷丙转氨酶正常,麝浊12单位,麝絮(++)。舌光无苔,脉沉弱,方药如下:

仙茅15克,仙灵脾15克,山药15克,党参12克,生石斛30克,小蓟15克,生芪15克,破故纸12克,生草10克,白芍15克,焦白术10克,当归10克,泽兰15克,川续断10克。

继服乌鸡白凤丸、降酶粉。

服药3个多月后,感觉无异常,复查肝功能正常。1976年一年余停药观察,无明显自觉症状,肝功能化验正常,随访18个月,未见复发。

6. 王某,男,48岁,肝病组门诊号554,初诊日期: 1972410日。

患者于19695月份开始,出现黄疸,胸闷,气短,疲乏,全身痛,食纳一般,口淡,腹胀,小便黄。住院检查肝功能: 谷丙转氨酶750单位,麝浊30单位以上,当时诊断为慢性肝炎急性发作,曾经治疗至年底,肝功能恢复正常。19705月份肝功能检查: 谷丙转氨酶378单位,麝浊20单位,血清白蛋白/球蛋白=3.0/3.4,麝浊(++++)。1972327日复查肝功能: 谷丙转氨酶236单位,麝浊7单位,麝絮(+),血清白蛋白/球蛋白=13.6/3.6),遂来我院肝病组门诊,1972424日当时症见腹胀,疲乏,全身痛,胸闷气短,食纳尚可,小便黄。舌苔黄、质正常。脉沉滑。

西医诊断为慢性肝炎。中医认为是肝郁血滞,气血不足,湿热未清。治宜益气养血,疏肝活血,清热利湿解毒。方药:

生芪15克,茵陈15克,杏仁10克,橘红10克,白芍15克,当归12克,香附10克,何首乌12克,酒芩10克,葛根10克,泽兰15克,草河车15克。

627日以上方为主加减服药,除仍感气短、疲劳外,无其他不适,复查肝功能: 谷丙转氨酶正常,麝浊16单位,舌苔白,脉沉滑。方药如下:

生芪24克,茵陈15克,杏仁10克,橘红10克,马尾连6克,何首乌12克,黄精15克,丹参15克,紫河车12克,香附10克,泽兰15克,赤、白芍各15克。

197365日: 按上方随症加减,患者仍感疲劳,四肢畏寒,腹胀,胸闷气短,食纳一般,谷丙转氨酶132单位,麝浊14单位,麝絮(++)。舌苔白,脉沉细无力,证属脾肾不足。拟以调补脾肾为法兼祛余邪,方药如下:

生芪15克,仙茅15克,仙灵脾15克,熟地12克,白芍15克,苍白术各10克,当归10克,川芎6克,草河车12克,川断15克,豆豉15克,淡附片10克,茵陈12克,生甘草10克。

另服河车补丸,午服1丸。

1973116日: 按上方加减,断续服药至今,症状有所好转,心悸,腿无力,午后腿肿,腹胀,脉沉,舌苔白。复查肝功能: 谷丙转氨酶110单位,麝浊8单位,麝絮(+)。拟以温补脾肾,方药如下:

生芪24克,黄精15克,仙灵脾12克,仙茅12克,生地12克,焦白术10克,白芍15克,当归10克,川续断15克,茵陈12克,泽兰15克,淡附片10克,生甘草10克,天麦冬各12克,生牡蛎15克。

按上方加减调治至19747月,症状基本好转,肝功能全部正常。197525日,19762月、9月,与以前检查结果,连续6次,历时两年以上,肝功能均属正常,门诊继续随访观察。

7. 陈某,男,4岁半,门诊号2170,初诊日期: 1975121日。

19747月患急性病毒性无黄疸型肝炎,经治疗症状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19753月复发,1024日复查肝功能: 谷丙转氨酶480单位,麝浊18单位,麝絮(+++),黄疸指数6单位,血胆固醇158毫克%。症见纳差,腹痛,大便二日一行,偏干。精神委靡,纳食不香,肝在肋下7.5厘米,剑突下6厘米,质硬,脾(-)。舌苔黄。脉沉数。

西医诊断为迁延性肝炎。中医认为是肝郁血滞,气血不足,湿热未清。治宜益气养血,柔肝化瘀,活血化痰。方药:

生芪10克,当归10克,焦白术10克,赤白芍各10克,杏仁10克,橘红10克,藿香10克,泽兰12克,川断12克,鸡内金10克,王不留行12克,草河车10克,豆蔻3克。

另加五味子120克,丹参30克,共研细末,每次3克,日2次。乌鸡白凤丸,中午服1丸。

上方服20剂,复查肝功能,谷丙转氨酶137单位,麝浊15单位,麝絮(+++),症状同前,舌苔正常,脉沉滑。上方去赤白芍,加菟丝子10克,黄精10克,继服。1976123日,上方服20剂,复查肝功能无变化。以后曾加减使用过黄精10克,菟丝子10克,茵陈15克,红花10克,党参10克,山楂15克,鳖甲10克,阿胶珠10克等。

1976220日,停服五味子、丹参末,改服复肝丸。2月份、3月份复查肝功能,谷丙转氨酶300350单位,麝浊1216单位,麝絮(+++),澳抗(-)。检查肝在肋下5厘米,剑下6厘米,质硬。425日复查肝功能: 谷丙转氨酶正常,麝浊14单位,麝絮(+++),食纳量少,大便不成形,臭味大,手心热,腹软,肝在肋下4厘米,剑下5厘米,舌苔薄白,脉细滑。遂加强活血化瘀之品,方药如下:

生芪15克,茵陈15克,党参10克,焦白术10克,藿香10克,菟丝子10克,草河车10克,杏仁10克,橘红10克,赤白芍各10克,当归10克,泽兰12克,鸡内金10克,生牡蛎15克,鳖甲10克,王不留行10克,红花10克。

另加复肝丸2号、复肝丸早晚各1丸。

724日,患儿食纳好转,检查腹部软,肝在肋下2厘米,剑突下3厘米,脾未及。肝功能检查,谷丙转氨酶正常,麝浊10单位,麝絮(+++),按上方继服。928日,症状一般,复查肝功能,谷丙转氨酶170单位,麝浊8单位,麝絮(+++),检查肝在肋下1厘米,剑突下2厘米。仍以健脾养血,柔肝软坚,活血化痰,佐以清利湿热为法,方药如下:

生芪15克,茵陈15克,党参10克,阿胶珠10克,藿香10克,焦白术10克,杏仁10克,橘红10克,赤、白芍各10克,当归10克,泽兰12克,鸡内金10克,鳖甲10克,王不留行10克,红花10克,郁金10克。

另加复肝丸、复肝丸2号,早晚各1丸。

19761211日,按上方稍加减继服,近两月来肝功能复查均属正常,肝触诊已正常。自1975121日来门诊共服药200剂,至197611月肝功能已正常,一般情况良好,肝触诊由肋下5厘米回缩至1厘米,剑突下由6厘米回缩至2厘米,质由硬变软,症状、体征、肝功能化验均明显好转。

8. 陈某,男,23岁,初诊日期: 19715月。

患者于1967年患急性病毒性肝炎,住某医院半年,症状、肝功能好转出院。但出院后几年来经常肝区疼痛,劳累后加重,于197010月开始脾区也痛,至19715月两胁疼痛加重,四肢无力,食欲不振,大便溏薄,手足心热。

查体: 一般情况尚可,肝上界第五肋间,下界锁骨中线肋缘下2厘米,质较软,有触痛,脾可触及1厘米,轻度触痛,右手背可见蜘蛛痣。化验检查: 肝功能在正常范围,血小板12/立方毫米。舌苔白。脉沉滑。

西医诊断为慢性肝炎。中医认为是肝郁脾虚,气滞血瘀,湿热未清。治宜健脾疏肝,活血化瘀,佐以清热利湿。方药:

党参12克,炒苍、白术各10克,藿香10克,茵陈15克,当归12克,白芍12克,香附10克,佛手10克,山楂15克,泽兰15克,生牡蛎15克,王不留行12克。

在治疗过程中,曾加减使用过佩兰10克,生苡米15克,红花12克,鳖甲12克等。同时服用肝泰乐等保肝西药。经过两个月的治疗,自觉症状明显好转,眠食及二便正常,四肢无力减轻,手足心热已退,肝脾区痛大减。肝于肋下1厘米,触痛不明显,脾未触及。复查肝功能正常,血小板16.8/立方毫米。改用丸药调理善后。

9. 刘某,女,41岁,初诊日期: 19733月。

患者于1958年发现肝炎,合并脂肪肝,曾作十二指肠引流发现“B”管内白细胞满视野。以后脾脏逐渐肿大,至19733月检查肝在剑突下7厘米,脾在肋下7厘米,化验血小板30000/立方毫米,某医院诊为肝硬化,脾功能亢进。因不愿做脾切除而来中医院治疗。当时症见面色苍白,乏力,头晕纳差,腹胀,大便稀,尿短,浮肿,牙龈出血,月经量多,尿镜检红细胞4050/高倍视野。舌净无苔。脉沉细。

西医诊断为慢性肝炎。中医认为是气血两虚,阴虚血热,气滞血瘀。治宜益气养血,柔肝健脾,养阴凉血。方药:

生芪30克,党参12克,云苓15克,炮姜10克,丹参12克,炒苍白术各12克,白芍18克,当归10克,鳖甲15克,阿胶12克,炒地榆12克,大枣10枚,生牡蛎30克,藕节12克。

上方曾加减使用过鸡内金6克,泽兰15克,槐花炭10克等。共计调治两月余,症状好转,血小板上升到10万以上。6月份复查两次血小板结果169000/立方毫米、172000/立方毫米。7月份复查结果为212000/立方毫米,白细胞6800/立方毫米。自觉头晕、乏力好转,肝脾肿大如前。

10. 孙某,女,39岁,门诊号1668,门诊日期: 1974627

患者于19721月自觉全身无力,右肋下疼痛,下肢浮肿,胸闷,经某医院检查,谷丙转氨酶239单位,麝浊10单位,诊为急性病毒性肝炎。经过治疗于197311月复查肝功能正常,但发现澳抗阳性,其后于19746月和7月两次复查,均为阳性,其他肝功能化验仍属正常。1974627日来我院门诊,当时症见: 身倦无力,肝区发紧作痛,下肢稍肿,食后腹胀,二便如常,月经尚正常,肝于右肋缘下1.5厘米,质中等偏软,脾未触及。

西医诊断为迁延性肝炎。中医认为是脾虚气弱,肝肾不足,湿热未清。治宜健脾益气,调补肝肾,佐以清热利湿。方药:

生芪15克,党参15克,焦白术10克,当归10克,赤白芍各12克,何首乌15克,丹参15克,川断15克,醋柴胡10克,小蓟15克,白茅根30克,酒芩10克,草河车12克,沉香面1.2克冲。

另加乌鸡白凤丸,每日中午服1丸。

服上方14剂,症状未见好转,肝区发紧,腹胀仍在,疲劳,食纳尚可,二便自调,脉沉,舌苔正常。上方去小蓟、沉香面,加土茯苓15克,车前子、草各15克,泽兰10克继服。便稀时曾加用诃子肉12克,腰腿痛甚时曾加用仙灵脾12克,菟丝子12克。共治疗两个多月,服药40余剂。于85日复查肝功能,谷丙转氨酶167单位,麝浊5单位,澳抗已阴转。以后又于917日,1022日,1226日,三次复查澳抗均为阴性,肝功能尚属正常,1975125日复诊时,前些天因过度疲劳和感冒,自觉疲乏无力,困倦,腹稍胀,肝功能异常,谷丙转氨酶229800单位,麝浊810单位,脉沉细,苔薄白。方药如下:

生芪15克,当归10克,赤白芍各12克,川断15克,焦白术10克,仙灵脾15克,菟丝子15克,白茅根30克,草河车12克,丹参15克,诃子肉12克,生龙牡各15克。

另加五味子120克,丹参30克,共研细末,装1号胶囊,每次服1个。

乌鸡白凤丸午服1丸。

以后一直服用此方,并静点葡萄糖加维生素C219日复查澳抗(-),谷丙转氨酶正常。麝浊13单位,麝絮(+),继服前方。58日复查谷丙转氨酶正常,麝浊7单位,一般情况尚好,有时乏力,脉沉细,苔薄白,方药如下:

党参10克,焦白术10克,山药12克,扁豆12克,醋柴胡10克,白芍15克,当归10克,香附10克,川断15克,杏仁10克,橘红10克,泽兰15克,木瓜12克。

午服乌鸡白凤丸1丸。

1975626日曾复查肝功能,谷丙转氨酶正常,麝浊6单位,澳抗均属正常,上方加生芪24克,继服以巩固疗效。随访两年以上,至197611月,共复查澳抗6次均属阴性。

11. 杨某,男,42岁,外院会诊病历,住院号56238,会诊日期: 1975630日。

患者因有间歇脉、心慌,于19731127日住某医院,经检查发现肝功能不正常,谷丙转氨酶波动在200500单位之间,麝浊波动在720单位之间,麝絮波动在++++之间,血清γ球蛋白在27.7%~36%之间。曾用中西药治疗,肝功能未见好转。至19752月查澳抗阳性,于1975630日请中医会诊。当时症见: 乏力,厌油,恶心,肝区痛,腹痛,眠差多梦,二便如常。

既往有与疫水接触史,1956年检查确诊为血吸虫病,曾用锑剂治疗20天,1966年发现谷丙转氨酶212单位,因无症状,未引起注意。

舌苔薄白。脉沉缓。

西医诊断为迁延性肝炎。

中医认为是气虚血滞,肝肾不足,湿热未清。治宜补气养血,调补肝肾,佐以芳化。方药:

生芪15克,麦冬15克,南北沙参各15克,炙甘草10克,焦白术10克,山药15克,藿香10克,远志12克,延胡索10克,当归12克,川断15克,赤白芍各15克,黄精12克。

服上方14剂后,复查肝功能: 谷丙转氨酶110单位,麝浊12单位,麝絮(+++)。

84日,自诉恶心厌油已不明显,纳食尚可,睡眠尚安,仍有肝区痛,腹痛,腰痛,大便日行四五次,但不通畅,舌苔薄白,脉沉缓。拟以补气养血,清热祛湿为法,方药如下:

生芪15克,党参12克,藿香10克,甘草10克,当归12克,赤白芍各15克,泽兰30克,红花12克,川断12克,木瓜12克,小蓟15克,地肤子12克,白鲜皮12克,白头翁12克,秦皮12克。

上方服30剂,至95日复查肝功能,结果谷丙转氨酶100单位,麝浊8单位,麝絮(++)。

915日,自觉精神体力好转,纳食可,仍有腹胀,腰痛,大便不畅,每日三四次,脉沉细,舌苔薄白。继以前法调治。方药如下:

生芪15克,党参12克,蔻仁6克,莱菔子12克,藿香10克,厚朴10克,木瓜12克,生甘草10克,川断10克,泽兰30克,当归12克,赤白芍各15克,白头翁12克,秦皮12克。

12. 王某,男,14岁,简易病历,初诊日期: 19761122日。

患者于1972年发现急性病毒性无黄疸型肝炎,病情反复波动,肝功能异常,麝浊810单位,谷丙转氨酶180单位,麝浊10单位,麝絮(++),遂来我院门诊。当时症见口干、心悸、烦急、失眠,午后燥热,体温在37.5℃左右,大便时干,小溲黄。舌无苔、边尖红赤。脉沉弦细。

西医诊断为迁延性肝炎。中医认为是阴虚血热,湿热隐伏,血不养心。治宜养阴凉血,舒肝解毒,补血安神。方药:

沙参15克,醋柴胡10克,草河车12克,熟军10克,薄荷6克,青蒿12克,地骨皮12克,生地12克,白芍15克,丹皮12克,远志12克,柏子仁12克,首乌藤30克。

另加五味子120克,丹参30克,木瓜12克,白矾15克共研细末,每次服3克,每日2次。

乌鸡白凤丸,每日中午服1丸。

1222日,上方服25剂,症状略有好转,复查肝功能,谷丙转氨酶正常,麝浊8单位,麝絮(++),澳抗(+),继服20余剂,1977115日,化验肝功能,谷丙转氨酶正常,麝浊6单位,麝絮(+),澳抗(-),自觉症状减轻,睡眠尚好,偶有恶心,午后低热已除。前方去薄荷、丹皮、远志、柏子仁,加当归12克,川断24克,藿香10克,橘红10克。五味子散剂,乌鸡白凤丸继服,以巩固疗效。

13. 马某,女,34岁,门诊简易病历,初诊日期1976926日。

患者自1974年春开始全身无力,有时恶心,食纳不佳,经查肝功能,谷丙转氨酶250单位,其他项目均属正常。6月初查澳抗(对流电泳法)阳性。住院保肝治疗,一月后,谷丙转氨酶185单位,澳抗阳性,出院后上班工作。9月份自觉症状加重,消瘦,又住院西药保肝疗法,症状未减,而后中西医合治。复查肝功能,谷丙转氨酶正常,澳抗仍属阳性。1975年出院休息,服用中西药,症状好转。6月份上班工作,19763月因症状复现,查谷丙转氨酶500单位以上,麝浊6单位,麝絮(-),澳抗强阳性,放射免疫自显影法,132+)、164(±),持续到10月份,食纳不佳,恶心,胁痛,口苦,后背时痛,大便稀,月经周期尚正常,量少。舌苔薄白。脉沉滑。

西医诊断为迁延性肝炎。中医认为是脾肾不足,湿热未清。治宜健脾补肾,清热化湿。方药:

党参12克,焦白术10克,藿香10克,旋覆花10克,赭石10克,橘红10克,白芍15克,当归10克,香附10克,草蔻6克,川断15克,川连3克,首乌藤30克,黄精12克。

另用五味子150克,白矾30克,木瓜60克,丹参30克,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个重6克,每次服一丸。

上方连服20剂,食纳好转,恶心已减轻,大便正常,舌脉同前。查肝功能111日结果: 麝絮(+),黄疸指数5单位,麝浊8单位,谷丙转氨酶322单位,澳抗放射免疫自显影法测定116+,132(±)。上方去川连、黄精,加川芎10克,生地炭10克,山药15克。

另外,中午服乌鸡白凤丸1丸。

19761219日复诊,服上方后,胃脘有时不适,食纳尚可,大便时稀,不成形,后背时痛,月经正常,肝功能化验(1213日结果): 麝絮(-),黄疸指数5单位,麝浊4单位,谷丙转氨酶171单位,放射免疫自显影法测HAA.18+)、116-),方药如下:

党参15克,藿香10克,炒苍白术各10克,云苓15克,白芍15克,当归10克,丹皮10克,香附10克,泽兰15克,首乌藤30克,生地炭10克,山药12克,草蔻6克。

另加五味子240克,丹参30克,木瓜30克,共研细末,早晚每次服3克。

乌鸡白凤丸,每日中午服1丸。

1977225日复诊,上方服20剂后,因工作较忙,停服中药一月以上。复查肝功能,黄疸指数3单位,麝浊9单位,谷丙转氨酶500单位以上,澳抗放射免疫自显影法测:132+)、164(±)。

19773月复诊,继续服上方20剂及丸药后,复查肝功能,谷丙转氨酶171单位,澳抗阳性,4月份又服药20剂,饮食尚好,精神体力良好,自觉有力,56日复查肝功能,谷丙转氨酶100单位以下,麝浊4单位,麝絮(-),黄疸指数4单位,澳抗132阳性,继服下方:

生芪24克,党参15克,炒白术10克,云苓15克,山药12克,当归10克,白芍15克,仙灵脾15克,泽兰15克,醋柴胡10克,破故纸12克,诃子肉10克,肉豆蔻6克。

另加五味子120克,木瓜30克,何首乌30克,研末每次3克。乌鸡白凤丸20丸,午服1丸。继续观察。

14. 翟某,男,6岁,门诊简易病历,初诊日期: 1977926日。

1974年初开始,吃饭不好,当时未引起注意,夏天以后,饮食不佳,有时恶心,进食量少,腿酸痛,疲倦无力。查肝功能,谷丙转氨酶265单位,麝浊9单位,麝絮(++),澳抗(-),9月份开始用西药治疗。1028日,肝功能仍属异常,谷丙转氨酶230单位,麝浊9单位,麝絮(++),澳抗(-),服用三枝汤一个月,肝功能有所好转,谷丙转氨酶178单位,麝浊6单位,麝絮(+),澳抗(±)。19761月以后仍用保肝疗法,及当归丸,至9月份以前,肝功能仍有波动。921日查肝功能,麝絮(++),黄疸指数4单位,麝浊10单位,谷丙转氨酶500单位以上,澳抗放射免疫自显影法测116+),132(±)。舌苔正常。脉沉。

西医诊断为迁延性肝炎。中医认为是脾虚湿困,余热未清。治宜健脾化湿,活血解毒。方药:

党参10克,焦白术6克,藿香6克,酒芩6克,当归10克,赤白芍各10克,香附10克,泽兰10克,山楂10克,焦槟榔10克,草蔻3克,草河车6克。

上方服20剂后,食纳尚好,有时肝区痛,易疲劳尚在,二便如常,脉苔同前。上方去赤芍、泽兰、焦槟榔,加黄精12克,杏仁10克,橘红10克。另外中午服乌鸡白凤丸1丸。111日复查肝功能: 麝絮(++),黄疸指数4单位,麝浊10单位,谷丙转氨酶207单位,澳抗放射免疫自显影法测18+),116(±)。

1219日二诊,继服上方20剂,精神尚可,疲乏见轻,但自觉仍不适,大便日解一次尚正常。脉苔同前,方药如下:

党参12克,藿香10克,杏仁10克,橘红10克,焦白术10克,酒芩10克,白芍15克,当归10克,草河车10克,山楂10克,香附10克,小蓟15克。

另服五味子240克,丹参30克,共研细末,每次10克。

1977120日三诊,复查肝功能: 麝絮(++),黄疸指数4单位,麝浊8单位,谷丙转氨酶100单位以下,澳抗(-)。因症状及一般情况良好,自动停药一个月。216日复查肝功能,谷丙转氨酶109单位,麝浊12单位,麝絮(+++),澳抗(-)(对流法)。3月份又开始服用中药,4月份、6月份两次复查肝功能正常,澳抗阴性,体力增强,食欲好,精神好,无疲劳感。

继服下方以巩固疗效。

党参10克,藿香10克,炒苍白术各10克,云苓10克,山药10克,白芍10克,当归10克,川断12克,使君子3克,草河车10克,乌梅3克,生甘草6克,橘红10克。

另用五味子240克,丹参30克,黄柏30克,研末,每次10克。

15. 毕某,男,26岁,病例号247673,住院日期: 19631015日。

患者于19619月发现面目皮肤发黄,食纳不佳,经医院检查诊为病毒性黄疸型肝炎,服用中西药,自觉症状好转,但眼睛发黄未完全消退,肝功能异常。196210月经肝穿活组织检查符合迁延性肝炎诊断。19631015日住院,当时自觉疲乏,右胁痛,疲倦后加重。

查体: 面色无泽,巩膜微黄,肝在右肋下可触及边缘,质软。脾在肋下1厘米可触及。化验检查: 黄疸指数20单位,血胆红质定量2.2毫克%,谷丙转氨酶25单位,麝香草酚浊度试验5单位,麝香草酚絮状试验(-),血胆固醇128.5毫克%,血浆白蛋白3.08克%,球蛋白2.02克%,凝血酶原时间16秒(对照15秒)。舌苔薄白,舌质正常。脉沉缓。

西医诊断为迁延性肝炎。中医认为是脾阳不振,寒湿凝聚,发为阴黄。治宜温振脾阳,祛湿散寒,活血退黄。方药:

茵陈60克,郁金10克,生芪12克,党参15克,干姜6克,炮附子10克,茯苓15克,白术10克,生甘草3克。

服上方6剂后,原方加泽兰15克,继续服药14剂,症状稍有改善。复查肝功能,黄疸指数9单位,胆红素0.8毫克%,谷丙转氨酶12.5单位,麝浊6单位,麝絮(-)。效不更方,继服上方共计3月余。其间曾复查肝功能4次,均属正常范围。血胆红质均在1.0毫克%以下,血浆白蛋白4.25克%,球蛋白2.55克%。体检: 肝在肋下仍可触边,脾未触及。症状消失,于1964131日临床痊愈出院。

16. 韩某,男,33岁,门诊号455792,初诊日期: 1964924日。

19638月开始见有食欲不振,厌油腻,疲乏无力,同时发现尿黄,眼目发黄。曾检查肝功能,结果黄疸指数13单位,其他各项均属正常。曾诊为毛细胆管性肝炎。近一年来每隔半月或二十多天,出现眼目发黄和小便发黄,反复不愈。现症:食欲不振,厌油,乏力,右胁时痛,腹胀,便溏,小便黄。舌苔薄白。脉弦细滑。

西医诊断为毛细胆管炎性病毒性肝炎。中医认为是湿热未清,脾阳不振。治宜清热利湿,温脾理中。方药:

茵陈15克,猪苓9克,白术9克,泽泻9克,干姜3克,桂枝5克,熟附片6克,泽兰12克,车前子12克。

服上方4剂后,口苦咽干,小便深黄,舌质红,复查黄疸指数14单位。进一步详细辨证,患者证系湿热未清,瘀阻中焦,脾失健运,久病以致气虚血滞。遂改变前法,拟以清热祛湿,芳化活血,佐以益气养血,方药如下:

茵陈60克,生芪15克,焦白术10克,砂仁6克,杏仁10克,橘红10克,藿香15克,酒芩10克,蒲公英15克,香附10克,泽兰15克,杭白芍30克,当归14克,通草3克,车前子12克。

上方服数10剂后,体力好转,食欲增加,腹胀消失,小便已清,大便调,复查黄疸指数降为5单位,以后重用生芪,进一步调理,临床痊愈,经随访未再复发。

17. 李某,男,24岁,外院会诊病,住院号452459,会诊日期: 196465日。

面目皮肤发黄,腹胀已4月余。19622月因患牛皮癣住某院治疗,服用白血宁、山道年、砷制剂等药物治疗达两年之久。于19641月开始口腔糜烂,恶心,头晕,食欲不振,皮肤发黄,两胁刺痛,大便稀,小便黄。检查发现肝在肋下1.5厘米,中等硬度,有明显压痛,脾可触及。肝功能化验: 谷丙转氨酶670单位,麝浊12单位,胆红质定量6.5毫克,黄疸指数71.4单位,酚四溴酜钠试验60%,血清白蛋白/球蛋白3.74/2.04。肝穿刺证实为中毒性肝炎。开始使用去氢考的松等药物治疗,黄疸未见消退,反而出现腹胀。检查有腹水,加用汞撒利及双氢克尿塞等利尿药物仍不好转。半年内曾多次复查肝功能,均属异常。196465日请中医会诊,当时症见: 面目皆黄,如橘皮色,两胁刺痛,胃脘满闷,脘胀,恶心,厌油腻,食欲不振,头晕口苦,皮肤瘙痒,夜卧不安,小便短赤,大便不爽,全身皮肤、巩膜发黄。苔薄白。脉沉滑。西医诊断为中毒性肝炎。中医认为是肝郁血滞,湿毒热盛,脾虚气弱。治宜清热化湿,活血解毒利水,化痰通瘀,佐以健脾补气。方药:

茵陈60克,蒲公英30克,银花30克,瞿麦12克,藿香15克,川连4.5克,当归12克,香附10克,郁金10克,泽兰10克,生芪15克,焦白术10克,赤白芍各15克,杏仁10克,橘红10克,六一散(包)12克。

上方共服9剂,并停用西药,药后皮肤发黄渐退,胁痛减轻,恶心已止,食欲增加,睡眠好转,小便黄,大便软,舌苔薄白,脉沉滑。体检: 肝大肋下1厘米,脾可触及。肝功能检查: 谷丙转氨酶608单位,脑絮(+++),胆红质定量3.6毫克%,黄疸指数40单位,酚四溴酜钠40%,继服上方。

626日复诊,上方继进10剂,胁痛已减,腹水已消,饮食二便如常,肝可触及,脾未及,肝功能检查: 谷丙转氨酶130单位,麝浊6单位,脑絮(-),胆红质定量2.5毫克,病情好转,上方茵陈改为30克,银花15克,生芪加至30克继服。

714日复诊,肝脾均未触及,肝功能检查: 谷丙转氨酶138单位,麝浊6单位,胆红质1.35毫克%,酚四溴酜钠10%,自觉症状消失,饮食二便如常,拟上方加减以巩固疗效。复查肝功能完全正常,84日临床痊愈出院。

关幼波论肝病近代名老中医经验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