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追寻傅善祥--从历史夹缝中走出的女子

 无尘山鹰 2017-05-09

来源:芭蕉绿影的博客   (2008-8-28)


那是一个有月亮的晚上,合上史书,我恍惚看到一个女子的背影从我眼前走过,她步履匆匆,身形轻盈,衣袂飘飘,就在快走出我视线之时,她忽然回首驻足,最后望了一眼,我看清楚了:那是一双多美丽而智慧的眼睛,多么沉静清秀的面容,只是此刻眉锁春山,泪光盈盈,无限怅惘。我仿佛听见她轻轻叹息一声,那叹息中似乎包含了那么多的无奈、忧伤、留恋……

然那美丽的身影决然转身而去,终于消失不见了。眼前只有夜色月光,苍凉无限。

 

在男权至上的时代,一个女子若能青史留名,无论是才华横溢还是本领非凡,多半要附着在强力男性的后面。在她们的名字之后一般都要注明是某某之女,某某之妻或者某某之母的。比如诗人蔡文姬是蔡邕的女儿,史学家班昭是班固和班超的妹妹。即使李清照比她的丈夫,父亲更有名气,介绍她的时候也一定要先说她是学者李格非的女儿,金石学家赵明诚的妻子。明末“秦淮八艳”之所以名动一时,最重要的是因为她们相恋的情人都是当时的才子名士。至于那些曾经叱诧风云的当国后妃,比如吕后、武则天、孝庄、慈禧,又哪一个不是凭借皇帝丈夫或者皇帝儿子至高无上的地位才能独掌大权呢。也有一些特例,多是出自一些造反的女子,像吕母、唐赛儿,是那种有着男人性格的女子。


唯有在历史夹缝中走出的这个女子,不是傍父兄、依夫子,而是以自己的文采留名的女子,号称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个女状元,她是太平天国的傅善祥。


在1984年之前,傅善祥其人是否存在还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因为记载傅善祥事迹的一些史料并不过硬,在她的故事里又被掺杂了野史和小说家言,虽然生动传奇,栩栩如生,却是漏洞百出,不足为信。


1984年,历史学家王庆成从英国抄录回了国内早已湮没的太平天国文献《天父圣旨》和《天兄圣旨》,不仅弄清楚了从金田起义到天京事变之前的很多史实(比如在人们的印象中西王肖朝贵是一个类似张飞一样的有勇无谋的人物,其实他的心机权谋丝毫不输于东王杨秀清),还终于澄清了太平天国历史上两位知名度甚高女性的问题,一个是确认了传说中的洪宣娇并不是洪秀全的妹妹,另一个就是证明了傅善祥曾经在太平天国真实的存在过,也确实参与了一些高层的重要活动。然而,有趣的是,在这部太平天国的官方文书中,她被写作“伏善祥”,不知是出于忌讳还是谁的笔误。她还留下了一句话:“千古英雄不得除,流传全仗筒中书。”


不读太平天国史,绝少有人知道傅善祥;可是读过太平天国史,对傅善祥的印象也不一定会清晰。一个男人纵横驰骋的舞台,一段金戈铁马的乱世,能够安放女人的空间十分有限,更何况她不过是那滚滚历史风云中的惊鸿一瞥,转瞬间便被那惊涛骇浪裹挟得无影无踪了呢。


最初知道傅善祥是在一本介绍太平天国的儿童读物中,被她那“中国历史上唯一女状元”的醒目标签所吸引,仔细翻看,却也没读到什么具体情节,可是心中从此对她满怀好奇和兴趣,再读到有关她的记载,会特别的关注。后来年龄渐长,读到越来越多的太平天国的正史、野史、演义、小说,对傅善祥的感觉却是更加混乱了。在正史中,众说纷纭,这本书她肯定是女状元,当时考试的题目是“惟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她写的引经据典,文采飞扬,被洪秀全钦点为“女状元”,入东王府任东殿女簿书,替东王杨秀清批判军国大事。那本书又说她其实不是什么女状元,太平天国不过是随便组织了一次女子文化考试而已。还有的说本来就没有这个人,是各种野史穿凿附会的产物。至于野史小说那就大大不同了,傅善祥成了人见人爱的宠儿,演绎了一段又一段或缠绵悱恻或荡气回肠的爱情传奇,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喜欢她的人将她描写得智慧非凡,对太平天国忠心耿耿,顾全大局,对自己爱的人情深义重。在不喜欢她的人的笔下,她成了红颜祸水,为了和洪宣娇争宠,扰乱太平天国朝政,直接导致了天京事变,成了历史罪人。


哪一个才是真实的傅善祥?我开始翻检那些记载她故事的书,哪怕只言片语,我一路追寻她的背影,从模糊到渐渐清晰,从崇拜到怀疑再到叹息。随着年龄的在增长,拂去岁月的风尘,拨开故意的污蔑和刻意的抬高,我终于懂得了她的时代,她的传奇。


傅善祥是金陵女子。


虽然无可考证她的家庭出身,但证以她后来的文采斐然,才华横溢,一定也是生长在有相当文化的氛围中。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金陵),并且定为都城。这一惊天动地的变革改变了傅善祥的一生。


太平天国起至穷乡僻壤,其中有文化的人不多,特别是的掌管太平天国朝政的东王杨秀清目不识丁,而治理国家迫切需要有文化的人。傅善祥因此走上历史前台,成为东王府的女簿书,代东王批阅军国文书,一时备受器重。(女状元之称未见有分量的记载,应该是野史附会)在那个重男轻女的时代,一个没有背景的女子能参与国家最高事务,畅所欲言,发表意见,想来一定是意气风发的。


甲寅四年(1854)正月二十七日杨秀清伪托“天父下凡”,决定制止焚书、肯定古书(太平天国一度不许读孔孟之书),他身边的傅善样当即书写“千古英雄不得除,流传全仗笥中书”,然后“天父”命她解释其意。傅善祥于是作了长篇的解释,让“天父”非常满意,说到:“然,尔所解是也。”这是来自《天父圣旨》的记载,是所有关傅善祥的记载中最真实可信的。傅善祥得到东王的充分信任,并且委以重任是可以从中看到了。


按照一般小说的发展,傅善祥应该是更进一步的。然而事实上不是这样的。她后来的表现让东王失望,也让我倍感难过。


傅善祥自恃自己的文化才华和东王的信任,对属下那些文化甚少的太平军干部动辄批骂骄教训,说她们文词不通,错字连篇。久而久之,这样的态度终于激怒了杨秀清,借口她吸食鸦片,将她“枷发女馆以禁之” 。一向骄傲自负的傅善祥受此打击,郁郁寡欢,不久生病,上书东王云:“素蒙厚恩,无以报答,故尽心代阅文书,夜倦,不意为妖魔迷蒙,吸食黄烟。又蒙开恩,不加重罪。原拟释放,再图报效。讵知病患不起,恐难再睹慈颜,谨将某日所赐金戒指两个奉缴,以表小妹之意无他,幸为垂鉴!”不怨不怒,情词委婉,东王阅后十分惊讶,想起她在身边帮助他批阅文书的日子,大概也觉得难过,于是立刻下令释枷,并派国医看视。不久傅善祥病愈,可以随意在天京行走,再无所禁,从此有关傅善祥的行踪再也不见记载,据说她悄悄离开了天京。


读过这段,我忍不住叹息。不是为她的骄傲矜持,而是因为这样才情美丽的女子,居然也“吸食黄烟”,真是难以想象。是因为工作辛苦,还是因为情感困惑?谁知道?谁懂得?


无论如何她还是幸运的。因为时隔不久,“天京事变”爆发,东王杨秀清和他的两万多部下全部被害,如果此时傅善祥还在天京,估计难以逃脱。就算侥幸逃脱了天京事变的血雨腥风,还有八年后的天京陷落,那更是无处可逃。天耶?命耶?是红尘眷顾还是冥冥有数?


太平天国的女子,包括被误写为“洪宣娇”的杨宣娇、纵横疆场的苏三娘,以及这个美丽多才的傅善祥,结局大都是“不知所终”。这正是我所希望看到的,因为如果真的“知有所终”的话,那绝不会是安享天年,而只能是战死或被杀。然而同是太平天国的知名女子,尽管杨宣娇和苏三娘也是“不知所终”,但她们的结局实在不容乐观。虽然不能再走上历史前台,可是作为西王娘的杨宣娇,来自广西天地会首领的苏三娘都不会被清军放过,她们能逃过天京陷落劫难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最值得期待的就是傅善祥,她在天京事变前即已离去,从此隐姓埋名,流落民间对于一个江南女子来说,真的不太困难。


就这样飘然远去吧,留给后人无穷的幻想,去演绎你的浪漫传奇。让历史的舞台更加灿烂缤纷,精彩生动。


傅善祥没有结局,我想这就是最美丽的结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