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读论语之 仁者,其言也讱

 不砚归 2017-05-09

司马牛,宋国人,名耕字子牛,是孔子的弟子。司马牛问仁,与上两章相比,孔子的回答又是另一番言语。

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曰:“其言也,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乎?”(颜渊篇第十二·三)

讱,读rèn,是钝、难的意思。“其言也讱”,意思就是指说话迟钝、言语表达困难,也可引申为言语谨慎。对司马牛问仁,孔子却告诉他,“仁者,说话是很迟钝的”。这就怪了,说话迟钝,就叫做仁了?司马牛有点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当然,仁者不是傻子也不是口吃,“仁者,其言也讱”,那是因为仁者注重言行一致。因为“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做起来是很难的,说起来难道就不会谨慎而显得迟钝吗?

这就对了,仁者之所以“其言也讱”,是因为他不会用言语来粉饰行为。仁者,永远是行动的巨人、言语的矮子。孔子的要求是“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孔子也从来不欣赏那些只会耍嘴皮子的人。孔子告诉我们“巧言令色,鲜矣仁[]”,又说“刚、毅、木、讷,近仁[]”。对于门下弟子中口才最好的宰予,孔子一直不怎么喜欢。而对于三复白圭,不断提醒自己慎言的南容,孔子却招了他做侄女婿[]。“仁者,其言也讱”,其实也是在提醒司马牛,要改改自己的性子,言多必失呀!

为什么?《孔子家语》中有这样一句话,“牛为性躁,好言语。”司马牛性子急躁,又喜欢多嘴。仁者之大之广,岂是三言两语说得清楚?指出其中一条“仁者,其言也讱”,是特为司马牛而发,要他改改“性躁,好言语“的毛病。孔子教育弟子,从无千篇一律之教条。弟子问孝、问仁、问行、问学,都是针对具体而述,阐微而发。颜渊问仁,答之以“克己复礼为仁”,因颜渊是孔子门下第一用功的学生,注重内省和自我的精神提升,“克己”正是其个人修行之光明大道。仲弓问仁,因仲弓“可使南面”,答之以“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正是对其以德治政、以仁治政希望所在。而对司马牛,则是针对其个性缺陷加以劝诫和引导。当然,所有的这些,都是仁的表象、仁的具体行为。我们听之闻之思之省之,也是大有益处。



[] 《论语》·里仁篇第四·二十四

[] 《论语》·学而篇第一·三

[] 《论语》·子路篇第十三·二十七

[] 《论语》·先进篇第十一·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