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垂钓经验来源于谚语,老一辈钓友把这些谚语当做宝贝一样耐心领悟,现在很多新钓友对垂钓谚语知道的很少,今天小编搜集一些有针对性和代表性的垂钓谚语和大家一起探讨,了解隐藏于其中的垂钓经验知识。 一、钓饵不在贵不贵,只看钓法对不对 很多新手对鱼饵有着错误的认知,一直认为贵的就是好的,贵的就能多钓鱼,小编在这里提醒一下,鱼饵好不好用,关键要看鱼爱不爱吃,要看水情鱼情等是否适用,还有就是天气状况,鱼饵价格的高低只能说明鱼饵的制作材料和工艺成本高低。 小黄面是16年流行的一年,当时很多钓友都认为30一袋的小黄面很神奇。但是他们忽略掉的是。生产小黄面的厂家实际上是给很多新钓友普及了一下“散炮”钓法。以前很多新钓友都是搓饵上食,然后坐那里死等。根本没有什么诱钓结合的思想和实战经验。小黄面儿就教会了他们一定要高频率玩儿命抽窝子。小编的朋友每天钓鱼开黄面都是6袋-8袋(6斤-8斤),这么开。玩命儿的搞频率。 二、宁钓黄昏后,不钓雷雨前 夏季,白天气温很高,天气闷热水中缺氧,鱼不活跃很难钓,到了傍晚黄昏,气温下降,偶有微风气压较白天高,水中溶氧量增加这时候大鱼在水中“憋”了一天开始出来觅食。夏季钓鱼钓友们还是要早出发,早上实际上也是一个上鱼的黄金期,过了早上10点,一般就会出现鱼口变慢的情况。钓友们也可以选择夏季黑坑夜钓。这个时候不仅人不受罪,鱼出口也会更好。 不钓雷雨前,并不全面,雷雨前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乌云滚滚,燕子低飞,气压低,湿度大,天气闷,此时不宜钓。还有一种情况,雷雨前会刮一阵狂风,此时的环境对鱼来说很舒适,适合鱼儿觅食,但是对钓友安全来说并不适宜。很多钓鱼人实际上并不关系天气,通常都是只关系钓场放了多少鱼。这点实际上是很不好的习惯。 三、水清鱼瘦,水浑鱼肥 清水则说明水瘦,水瘦鱼肯定也瘦,饵料此时要求味道要浓一些;水浑指的是水体中微生物等较多,并不是水中砂石泥土的那种浑浊,遇到这种坑塘用饵最好开制清淡型饵料。 四、草密钓草稀,草稀钓草密 一定意义上讲钓鱼很多时候都是在“找不同”。比如宽广水域就要钓支流的接口、直流钓大湾区域等;春天和初夏水中几乎不缺氧气,水草进行光合作用白天释放氧气,晚上吸收氧气。所以水草密集的地方白天不会缺氧,但是水草比较密集的地方没有水草稀疏地方的鱼活跃。 五、建立“根据地”,不打“伏击战” 主要指在大水面垂钓,“根据地”意为长期有人作钓的钓位,因为这里水底饵料较为丰富,能起到长期诱鱼的效果。大水面诱鱼是第一大难题,寻找有人长期作钓的钓位能省去钓友们很多的麻烦。 六、春虫、夏面、秋蚯蚓 可理解为“春荤、夏素、秋营养”。春虫,是指冬季过后初春鱼类开始摄食需要荤饵快速恢复体能。对饵料挑挑拣拣,常用的有红虫和蚯蚓,后者效果较差。到了春末效果相当,蚯蚓钓大鲫鱼相比较于红虫有绝对优势;夏面,面饵指素饵,因夏季的天气较热,鱼儿更加素饵(其实鱼和你一样,夏季你总不至于天天大鱼大肉吧,你也觉得腻),以植物蛋白为主;秋蚯蚓,蚯蚓作为“万能神饵”含有大量氨基酸,这也是鱼在入冬前摄食所必须的。 七、青鱼螺蛳草鱼草,甲鱼偏把猪肝咬 理解很简单,不同鱼种有各自喜欢的饵料,青鱼更爱螺蛳,草鱼喜食嫩草,甲鱼更爱吃鲜猪肝,鲤鱼喜杂粮谷物等饵料。很多钓友经常会说某某坑塘里面有青鱼、草鱼、鲢鱼、鲤鱼和鲫鱼,问小编有没有通杀饵料,钓啥都能上来呀?小编只能说“这个真没有”。 八、牛脚坑,洄水湾,鸭鹅戏水鱼也欢 不知大家有没有这样的印象,在河里摸鱼,水底有水牛踩过的小水坑,鱼就喜欢藏在里面,再加上放养水牛以青草和谷物为食,牛的消化道的原因,水牛粪常会引来鱼儿觅食;洄水湾,有水流慢、食物多、杂物堆积等特点,是鱼类喜欢驻足的好地方,在这里钓鱼鱼种比较丰富,尤其是鲤鱼。 九、钓鱼钓到虾,趁早回家 窝子里有虾,是件很烦的事,倒也不用回家,只需改变钓法就可以,比如钓浮,虾生活在底层,一般不上浮,再加上饵料雾化或窝子吸引,就可解决虾闹窝情况。 十、涨水钓浅滩,落水钓深潭 水情有变化,钓友也要相应改变策略,涨水时必有水流,鱼类有逆流性,它们会趁机游向上游甚至越过入水口,再加上涨水淹没河岸的植物会有大量的草籽、昆虫,所以鱼类喜欢靠岸,还有岸边水流较缓;落水鱼类会对危险作出反应,游向深水或下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