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国在晋献公时期崛起,开疆拓土,逐渐强盛。践土会盟,晋文公称霸,其后人纵横中原,九合诸侯,成就百年霸业。 晋国鼎盛时期,地跨晋、豫、冀、陕,疆域辽阔,它也是春秋时期称霸时间最长的国家,学者全祖望评春秋五霸时,晋国甚至独占四席,分别是晋文公、晋襄公、晋景公、晋悼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 在整个春秋时期,晋国都是强国所在,而后来统一天下的秦国,和晋国根本不是一个档次。 晋文公在时,晋国为霸主,秦虽有百里奚、蹇叔等将才也不敢东进。晋国文公去世后,晋襄公立,崤之战大败秦,取得阻遏秦国东向争霸的决定性胜利。秦穆公去世后,后的秦国国君碌碌无为,也无特别的能臣,秦国霸业也随之结束之。 这一时期,晋、楚成为主角。公元前632年晋楚城濮之战,晋国以少胜多,大败楚军,楚北上受阻,转而向东发展。公元前597年晋楚邲之战,晋军由于将帅对和战问题争论不休,导致楚庄王饮马黄河,雄视北方。公元前575鄢陵之战,楚共王大败,引军夜遁,鄢陵之战标志着楚国对中原的争夺走向颓势。 公元前589年,晋、齐鞍之战,齐国面对晋鲁卫联军的攻打,战败,双方议和,齐国归还了侵占的鲁卫领土。 综上所述,整个春秋时期,秦国只有在秦穆公时期才有稍强的实力与野心。直到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秦国才再次进入东方六国之眼。之后秦惠文王、秦昭襄王励精图治,再加上芈八子宣太后攻灭义渠国,一举灭亡了秦国的西部大患,秦国基本上已经没有对手了。 同一时期的楚国,楚怀王熊槐虽然一开始破格任用屈原等人进行改革,成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但是执政中期他误信秦国宰相张仪,毁掉齐楚联盟,国土沦落,郢都城破,屈原投江,楚国走向了衰亡。 至于晋国,晋平公以后,晋国形成强大的范、中行、智、韩、赵、魏六卿,六卿之间斗争激烈。晋定公时,范、中行两家首先败亡。前453年,韩、赵、魏三家共灭智氏,三分其地,周威烈王册封韩、赵、魏三家为诸侯,史称'三家分晋'。 自此以后,晋国一分为三,赵魏韩实力根本不能与西边的秦国、南方的楚国、东边的齐国相抗衡。假如晋国不分裂,秦国若想东进,晋国必是心腹大患。 商鞅变法,秦国崛起,如果当时晋国还在,商鞅的首选应该是晋国而不是秦国。毕竟,商鞅最先侍奉的是魏国国相公叔痤。魏惠王不太重视他,他才弃魏投秦。但是,即便魏国任用商鞅变法,恐怕统一天下也不是魏国。弹丸一国,一口吃不成胖子,也只有晋国这样的地盘、实力才可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