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藤,又名满山香、风藤、下岭凤,是江南盛产的一种多年生藤本中草药。因其香味独特,自周朝起就有人用它“熏香沐浴”,现在赣南山区的妇女还有月子里洗“香藤浴”的风俗。 妇女产后洗过香藤浴,几天就能下地劳动,这在我国是少见的。大部分妇女产后要“坐月子”,不能受风寒,不能洗澡等。赣南人用这种神秘的中草药浴强身健体,防病治病。
香藤生于山坡裸岩旁或石砌上,常缘石蔓生,喜石灰质土壤。香藤采回后,将其扎成小段,置通风处吹干。沐浴前,放进大锅,加入清水煎煮,约煮沸十五分钟左右,将药渣捞起,加入少许食盐或不加食盐,离火待药液温度自然降到适合洗澡时,舀药水洗澡。不少地方用大木桶做澡盆,洗澡时除头部外,全身都浸泡于药水中。经化验,香藤中含有细叶青蒌藤素、烯酮、酰胺、挥发油成分、柠檬烯、茨烯、胺茎酸、a-蒎烯、B-蒎烯、异细辛醚等多种对身体有益的化学成分。当坐入药味浓香的药浴缸里时,人就会进入一种平和宁静的状态。不一会儿,毛孔彻底张开,药物的有效成分通过各组织器官的活动和循环,使滞留体内的病气、病毒或黄水通过毛孔排出体外,出浴卧热炕发汗后,人顿时从里到外感到轻松,一身爽,周身留香,精神倍增。 
香藤浴,综合了水浴、药浴、熏浴、蒸气浴的特点,老少皆宜,不同对象、不同季节或不同疾病添加不同药物。通常新生儿及产后妇女多选用温补和消炎作用的药物,比如大血藤、五指毛桃、九节风、鸭仔风、穿破石、杜仲藤等,这样可预防产妇及新生儿的各种感染,滋补气血,促进产妇子宫复旧。劳动后淋雨受寒,也要进行药浴,可起到温中散寒、舒筋活络及恢复体力、预防风湿的作用。常选药物为老姜、米酒、大发散、小发散、桃树叶、青蒿等。老年人也很注重药浴,一般多用活血温补之药,如大钻、小钻、大血藤、扶芳藤、青春藤等。这无疑对促进机体新陈代谢,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是很有帮助的。对患有风湿骨痛或外伤后遗症者,则多选用祛风散寒、活血化瘀、强筋健骨之药,如山苍子、木满天星、九节风、大驳骨、小驳骨。松筋藤、毛杜仲等,这些药物可起到舒筋活络、恢复肢体功能等作用。若患有鹤膝风、肩周炎、坐骨神经痛及骨质增生等风湿痹痛,常选用祛风散寒、除湿、活血镇痛之品,如大钻、小钻、十八症、四方藤、两面针及各种有刺的木本及藤本植物。所用药物因地制宜,功能多种多样,有清热解毒、祛风散寒、舒筋活络、滋补气血等等。 香藤浴,之所以被人们肯定和接受,除了奇特的疗效外,还有一个原因是其他医学不可比拟的,即香藤浴无毒副作用,顺应了当今世界所倡导的绿色疗法,随着丰厚的传统文化进一步被世人认知,香藤浴这朵赣南人的奇葩必将在人类自我保养、和病痛作斗争的领域内绽放出绚丽的光彩。
瓜馥木《全国中草药汇编》:瓜馥木药材名称瓜馥木 拼音Guā Fù Mù 别名毛瓜馥木、钻山风、铁牛钻石、香藤 来源番荔枝科瓜馥木Fissistigma oldhami (Hemsl.) Merr.,以根入药。 生境分部西南各省。 性味微辛,温。 功能主治祛风活血,镇痛。主治坐骨神经痛,关节炎,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鲜品1~2两。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瓜馥木药材名称瓜馥木 拼音Guā Fù Mù 别名钻山风、铁牛钻石、香藤 出处江西《草药手册》 来源为番荔枝科植物瓜馥木的根。 原形态藤状灌木。长约8米,幼枝被黄色柔毛。叶互生,革质,长圆形至倒卵状椭圆形,长6~13厘米,宽2.5~4.5厘米,先端短尖或钝圆,基部楔形,上面无毛,下面中脉上枝疏毛,侧脉明显;叶柄长约1厘米。被黄色毛。花1~3朵集成密伞花序;萼片3,卵圆形,有毛;花瓣6,外转花瓣披针形、卵四状矩圆形,内轮较小,宽三角形;雄蕊多数,药隔稍偏斜;心皮被长绢毛,分离,花柱弯曲,无毛,柱头2裂。果球形,浆果状,径约1.5厘米,密被黄棕色绒毛,果柄长约3厘米。种子圆形。花期4~6月。果期11月。 生境分部生于山谷、路旁、溪边,潮湿的疏林中。分布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湖南、江西、云南等地。 功能主治治坐骨神经痛,关节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鲜品1~2两。 复方①治关节炎:鲜香藤根二两,鲜枫荷梨二两,鲜五加皮一两,鲜千斤拔一两,鲜百两金一两,鲜双钩藤根二两,猪脚一只,炖服。 ②治腰痛:鲜香藤根二两,鲜南蛇藤一两,鲜虎刺一两,鲜马兰一两,鲜七层楼五钱,鲜牛膝五钱。煎水,放鸡蛋煮服。 ③治跌打老伤:鲜香藤根二两,鲜江西玉桂菊花二两,鲜柘藤根一两。水煎服,白糖作引。 摘录《中药大辞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