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创作谈丨怎样成为喜剧编剧(上):动因 & 类型

 leee68 2017-05-09



  为什么要写喜剧? 


喜剧是最受欢迎的类型。


老少咸宜,男女通吃,无论你是什么肤色人种,什么文化背景,什么宗教信仰,什么教育背景,什么社会阶层,无一例外,都会喜欢喜剧。


因为,人类的基因里都追求快乐。


喜剧是最赚钱的类型。


无论古今中外,创造最高票房的总是喜剧,即便是其他类型,如科幻片、动画片、玄幻片、爱情片,要创造高票房,都得沾上一些喜剧。几乎所有的制片公司,都会垂青于喜剧影片的投资和拍摄。


喜剧又是最难的,难写、难拍、难演。


正因为如此,许多艺术大师也出在喜剧领域,例如伟大的卓别林。对于许多从事艺术的耕耘者,对喜剧是心存一个敬畏之心的,他们对喜剧是顶礼膜拜的。持这种心态的人很多,包括我。


虽然我曾经尝试过在一些作品里引入喜剧元素,但对于直接去创作一部名副其实的喜剧,一直是踟躇和忐忑的。这种想法直到今年,才有所改变。这个改变源自于一部网络大电影的创作。


年初,我用众筹的方式集资并拍摄了一部网络大电影,原名叫《开房》,后来因网络管控太严,觉得“开房”显得暧昧,有色情的暗示,腾讯视频播放平台要求修改,后定名为《说好不恋爱》。


说实话,腾讯也没有冤枉我们。当初选定“开房”这个“题”,就是想利用情色元素,以促进商业上的绩效。但片名一改,虽然更符合影片的内容,在点击量和关注度上,也一定打了许多折扣。


再从影片本身的内容上看,因为考虑到有限的投资(我们只众筹了15万元),剧本创作中只能尽量减少场景数量,室内戏居多,人物在一起,就只能呱啦呱啦的说话,就是让人物不停的叨叨。


剧情的设计就得简单一些,节奏相对就缓慢许多。在如今这个视觉大餐俯拾皆是的时代,你说,我们这样的室内剧,谁看呢?事实证明,我们的网大的确没有达到预期的收视效果(当然这跟我们的剧本质量和拍摄水平也是有直接关系的)。


痛定思痛,我对整个创作过程做了一些反省。我设想,假如,当初我下决心将这部片子写成喜剧,拍成喜剧,情况一定会好得多得多。


我们的故事写的是一个富二代女博士不甘躺在母亲的成功上享受物质生活,而选择白骨精独自创业,精神独立、能力非凡,却在感情上遭遇困境(当了导师的小三),而男主人公是个心高气傲的屌丝画家,俩人为帮朋友的忙假意相亲,不小心引起精神共鸣,并酒后冲动到酒店开房一夜情,然后又不可救药地陷入相爱的故事。


这样的人物设计本来就是喜剧性的。如果是喜剧,只要充分表达出欢乐,观众对影片的剧情、场面、特效等的简陋和不足,都会给予一定程度的宽容。纵观近两年在各大网站上创下巨高点击量的网络大电影,其实都基本是喜剧。


我的结论是一改以前的书生气,把你的作品拍成喜剧,总体来讲都是加分的。假如喜剧成功的满分是10分,你做好3分,就加3分;做好8分,就加8分。


总之,做喜剧是有百利而无一弊。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做喜剧呢?




  写喜剧需要天赋吗?


当然,写喜剧需要天赋!


写什么都需要天赋!搞艺术,就得有天赋。这个毋容置疑。但这句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老生常谈”却常常困扰着我们,成为我们前进中的绊脚石。


首先,谁能断言你是有天赋还是没天赋呢?


我们以前曾经轻易地断言过某人某人没有天赋,绝对搞不出什么名堂。结果呢,几年过去了,十几年过去了,人家成为了那个领域里的佼佼者,甚至成为最棒的编剧或导演。


其次,“有天赋”和“天才”不能等同起来。


我们相信这个世界上是有天才的,但天才永远都是少数人,甚至是极少数人。绝大多数人是普普通通的人,从事的也是一些普普通通的事。在某个领域里不是天才,难道就不能成功和杰出吗?


第三,回到喜剧的天赋上,有喜剧天赋,并不等于一定表现为生活中会逗乐,成为人群里的笑星或“活宝”。


能成为生活中笑星的人,也有可能阴差阳错就不能成为职业的喜剧艺术家。这样的错位是常见的。


第四,说彻底一点,假如没有所谓的“喜剧天赋”,就真的不能写喜剧了吗?


就这个问题,我曾经和束焕老师(著名喜剧编剧,写过《泰囧》等)交换过意见,在他看来,没有“喜剧天赋”的编剧,也可以写出好的喜剧剧本。因为:


喜剧是种技术,有很多技巧性是可以通过学习去掌握的;


喜剧是一种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是可以通过训练而形成的;


喜剧创作是一种观察、积累和再现。只要注重积累,形成喜剧数据库,就不怕没有写的。




  喜剧有哪些类型?


1.语言喜剧


就是突出表现为用语言的幽默与搞笑来获得喜剧效果的作品类型,这方面尤其以王朔、冯小刚喜剧为代表。


语言喜剧是人物的台词语言本身很幽默,很调侃,嬉笑怒骂皆文章。


语言喜剧的传统形式是相声(包括单口相声和现在流行的脱口秀),而相声就不是以讲故事为主,所以相声本身并不是十分重视情节。即便有情节,也是“夹叙夹议”,随意抽离情节。相声后来又发展到了相声剧,再后来就发展成了喜剧小品。


冯氏(冯小刚)喜剧就传承了用语言让人发笑的传统,靠语言营造幽默和搞笑的氛围,这种类型我们叫做语言喜剧。


2.情景喜剧


这里要说明一下,像《我爱我家》那样的“情景喜剧”,不是我们今天要说的。


那种在电视台播出,场景相对集中,布景是“三面墙”,舞台剧(话剧)的模样,拍摄现场还有观众,上下互动,演员像在演话剧,随时可以接收到观众的刺激——这样的剧,以前我们叫室内剧,后来英达、梁左他们创立了这种形式,称之为“情景喜剧”。


而我们现在要说的这个概念“情景喜剧”,是指其喜剧效果并非来源于语言因素,而是通过营造特定的“喜剧性情景”来达成喜剧目的。这里所说的“情景”,跟“场景”有关系,但不完全对应等同。所谓“情景”,事实上是让人物陷入一个夸张的困境。


我们说过,写剧本讲故事,都要给人物制造困境,这里所说的“喜剧的困境”,就是让一个人在极度夸张和“离间”(这个概念我们后面要说到)的情况下遇到一个他几乎无法应对和摆脱的困境,或者说具有一种宿命感的困境。


这样说太抽象,举个例子吧:


一个咄咄逼人老丈母娘,和一个直肠子不会撒谎的女婿放在一起,就是一个很好的“喜剧情景”。这个情景是人物关系造成的,这两个人物天生有冲突,互为困境。丈母娘会逼迫女婿做这做那,反过来女婿不会说假话总得罪丈母娘,这就给人一种喜剧的宿命感。


再比如说一个人闯祸了,为弥补损失,去做更大的错事来弥补这个错,或者他不得不假装成为另外一个人去做一件事,假装的那个人一定不适合这个人,于是产生喜剧效果。


3.性格喜剧


性格喜剧通常也叫做人物喜剧。


这里要说明一下,喜剧电影、笑话、幽默、网络段子、相声都能令人发笑,但要区别对待。我们注意到,说相声的人是有意识在逗观众笑,他自己很理性,他知道自己该怎么做,观众才会捧腹大笑。他就像手里掌握着一个笑的开关,打开观众就笑,关上观众就止住笑。这一点,作为影视作品的喜剧人物是不一样的,我们看到电影和电视剧里的主人公并不理性,他们本身并没有在逗你笑,而是他们的性格具有喜剧性。


换句话说,性格喜剧,正是来源于这些有喜剧性格的人物设计。


那么,怎么才能让你笔下的人物带有喜剧性格呢?


突出两个方面,一个是人物的欲望——他必须有强烈的梦想和动机,如果人物性格中的欲望不强烈,很难写成喜剧;


另外一个是人物的缺陷——人物必须是不完美,甚至有严重缺陷的。就是他的欲望和梦想和他的能力特质既不协调,有很大的反差。


当有人问我,怎样写喜剧的时候,我会用一句话告诉他:你写一个“野心勃勃的倒霉蛋”的故事吧!


大家仔细想想,在你看过的经典喜剧中,是不是有80%的主人公都是这样的形象?


比如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中的三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只是现实原因,加上自身缺陷,无法完成自己的梦想。周星弛的《喜剧之王》中男主角尹天仇就有一个明星梦,他自信慢慢,却四处碰壁,经常处在极度窘迫和失败的境地。


4.结构喜剧


结构喜剧跟情景喜剧比较接近,都是通过一个结构型的框架,将极不协调的人和环境进行强烈对比,并形成人物的尴尬状态,从而表现出喜剧的效果。


只不过,结构喜剧一般指整部电影的大故事结构和框架,情景喜剧偏重于设置某一个具体而微观的环境与人物的矛盾。比如,一个单元或一个场景的喜剧,可以是情景喜剧,而整部电影的结构都讨喜,就可以叫结构喜剧。


《疯狂的石头》整部片子都是写一群疯狂贪婪的人为了抢夺宝物,而引出很多误会与巧合,从而人物陷入尴尬与窘迫,让我们大笑不止。


英国有一个剧mini剧叫《黑镜》,一开始就是绑架案,被绑的是个英国王室的公主,绑匪诉求不是为钱,也没有政治目的,只是想嘲笑一下首相:“在今天下午四点前,首相必须和一头猪性交,并在全球网络和电视台直播。否则,公主将被杀掉。”绑匪在免提电话里的话让在场所有政客目瞪口呆,首相更加尴尬。这个悬念一直延续到结尾,这就是结构喜剧。


5.动作喜剧


通过剧中人物的形体动作和表情让人发笑的喜剧。


这种喜剧在当今依然是喜剧片中屡试不爽的喜剧技巧和元素,但作为一种单纯的喜剧类型作品的存在,已经很少了。这种动作搞笑,最早来源于马戏团或宫廷小丑,他们当中出丑,自己贬损自己,以博人一笑。


在电影默片时代,最流行的就是动作喜剧。因为那时还没有发明录音机,所有的剧情推进和喜剧情景,都得靠演员的动作表演出来,不能用台词。


 来源  /  陈秋平Joseph (ID:beijingbianju) 


   FIN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