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鹿晗再好看也无法抵挡《择天记》收视暴跌,原作者猫腻:我还是不评价为好

 alayavijnana 2017-05-10

记者| 张丹丹  编辑| 徐伟

 

由鹿晗、古力娜扎主演的电视剧《择天记》正在热播,这部由作家猫腻创作的同名原著小说,近期也由人民文学出版社首次以全卷本(8卷)的形式出版。

《择天记》讲述了身世迷离的陈长生只身来到京都,为了治病,开启了一个强者“逆天改命”的崛起历程。人族建立了庞大的大周帝国,西方万里妖域生活着妖族,寒冷的北域在魔族控制之下,三族鼎立。在京都,陈长生经历了与南方圣女徐有容的情阻缘误,还结识了古灵精怪的妖族公主落落、落拓不羁的少年唐三十六,少年们一起读书、修行、振兴国教学院。天海圣后、旧皇族、南方诸教派、北方魔族各种势力交织在一起,危机四伏。

《择天记》投资耗费4亿元,被誉为“最壕的国产剧”,刷新了国产电视剧的投资纪录(《幻城》投资3.6亿元),但电视剧的评论呈现两极分化。豆瓣4万多人打出了4.5的低分,各种评论更像是一场热闹非凡的骂战,“大IP”加“小鲜肉”似乎成了改编剧的原罪。

电视剧开播收视率高达1.3,随后一直暴跌。5000万元投资的特效被指呈现五毛钱水平,有专业网友指出,开场大战粗糙简陋的玄霜巨龙成本在300-500元,同款黑袍披风某宝9.9元包邮,法术效果是网游style,很多场景是上世纪80年代影楼的风格。


“人妖魔三族大战群演超过500人没?你家大战就这么点人啊?神都皇宫尼玛是座塔。侍卫不超过100人。”网友吐槽制作太不用心。除了这些,更重要的“槽点”就是演员“面瘫级”的演技。

 

电视剧的改编,伤了不少“原著粉”的心。在网络文学界,猫腻素有“最文青”的称号,被誉为网络文学类型小说中文学成就最高者,其作品启蒙精神和世俗情怀交织,既获得无数网文粉丝读者的喜爱,也承载着学院派的青睐。近年来,他一举斩获新浪原创文学奖玄幻类金奖、起点金键盘奖年度作品奖、阅文集团“原创文学年度成就奖”等奖项。

猫腻曾经这样说,“如果文青是种病,我是不愿意治的。”《择天记》的创作历时三年,从2014年5月在网上连载至今,篇幅长达400万字,在读者间的讨论热度居高不下,这也是他继《朱雀记》《庆余年》《间客》《将夜》之后最恢弘的一部作品。在虚拟的世界里架构起一个少年江湖,世道人心,命运起伏,万千气象都蕴含其中。


在外界巨大的争议之下,猫腻似乎处于风暴眼的中心,宠辱不惊。5月4日,《择天记》终于在网络上连载完,他如释重负。以下为猫腻接受《凤凰周刊》的专访,看看“原著粉”心目中的“老猫”怎么说。

大IP+小鲜肉=原罪?

 

△作为流量担当的《择天记》主演鹿晗,观众对其演技褒贬不一。

 

凤凰周刊:你最近有看《择天记》的电视剧吗?你怎么评价《择天记》收视与口碑之间的严重分化?有一种观点认为,当前语境下,大IP加流量担当的“小鲜肉”配置成了改编剧的“原罪”,还没播出就被“预定”为“烂片”。你怎么看待?

猫腻:没有时间,只看了很少的一些。作为原著作者,我肯定无法做到客观评价,所以还是不要评价为好。至于收视与口碑,我一直认为,能得其一便是很好的结果。IP改编如果现在要说“原罪”,市场本身以及资本的天然属性要承担最大的责任,但毕竟都是刚刚开始,我相信当大家的精力回归到制作本身后,出来的作品会有很大的进步。

 

凤凰周刊:作家毕飞宇认为原著小说跟改编电影,是完全各自独立的艺术品。小说是作家的作品,电影是导演的作品。你怎么看待这两者的关系?《择天记》在改编影视过程中,你参与了哪些?可以具体谈一谈吗?

猫腻:这还是要看原著作者对项目的参与程度,以及改编本身的力度。当然,改编前后本来就是各自独立的艺术作品,这一点毫无争议。至于《择天记》的影视改编,电视剧这一块我基本上没有什么参与,电影这块如果我精力跟得上,可能会做得更多一些。

 

凤凰周刊:现在无论是网文写作还是影视剧,都在追求流量,甚至花钱买流量。你怎么看待“唯流量论”的问题?

猫腻:网文写作盯流量已经盯了十几年,我们讨论这个问题也讨论了很多年,最后得出的结论就是无解。“唯流量论”似乎不好听,却没有办法推翻它,因为我们是娱乐业,服务的是民众,那么唯一希望的就是能够有一个相对公平、透明的流量计算标准,而不至于变成大家都来刷流量、买流量,以致变成一件特别可笑的事情。

“我很满意男主角的选角”

 

△原著中,除男女主角外,猫腻最喜欢的角色是唐三十六。

 

凤凰周刊:《择天记》电视剧的选角你有参与吗?书中你最喜爱的角色是谁?

猫腻:开始的时候,制作方询问过我的意见,我很满意男主角的选角,但必须承认,选角都是制作方的慧眼,与我没有太多关系。书中最喜爱的角色,除了男女主角之外,应该是唐三十六,在某种程度上,我对其套用了现实里一个朋友的性格。

 

凤凰周刊:《择天记》讲了一个“逆天改命”的故事,你怎么看待“命运”?


猫腻:“没有命运!”少年时看完《终结者2》,就一直记着这句话。

 

凤凰周刊:有读者认为,《庆余年》《朱雀记》里的思想和抗争,向高处质问人生和神的魄力,这些最可贵的东西,在后来的《间客》和《将夜》中消失了,是这样吗?

猫腻:我觉得他看漏了,在我看来如果有些东西消失,是难以想象的。

△《择天记》援助将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以全卷本(八卷)的形式出版。

 

凤凰周刊:你和很多作家一样,希望自己的作品能保存下去,故事能流传下去。但是在数码转型的时代,网络文学作品最终该如何保存(现在不断生产出来的影视作品也面临着资料保存的问题),从长时段来看,还是要通过纸质图书出版吗?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猫腻:《三体》里面曾经提到过这个问题,最后是刻在了石头上,写在大地上,虽然不是地球,当时读到的时候,感觉很震撼,但如果说是太平时节,其实无论是纸张还是别的介质,其实都不如放在网络上安全。至于保存,在网上会有数据存留,那就是保存啊,我真的从来没有想过,需要从别的什么途径去保存,能够被人看到不就行了吗?

 

凤凰周刊:近20年来,网络文学的发展借媒介之力,从边缘到已经受到普遍性的关注。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邵燕君曾说,现在是网络文学的古典时代,是能出大家的时代。你认为目前的网络文学处于一个什么样的时期?对它的未来有什么样的预想和判断?

猫腻:我真的不知道这是一个怎样的时代,哪怕谈论的是我最熟悉的网络文学。可能是因为我们这些从业者始终还没有从自发进化到自觉,如果要说古典,那就是说我们还是从前面那个时代过来的人,或多或少带着一些“旧”的气息,那不见得是不好的。至于对现在的网络文学发展进行判断,对未来进行预想,就更非我能做到的了。

 

凤凰周刊:有人评价道,你的作品“记录了我们身处的中国式时代的整体印象、当下的生活状态和集体记忆”。你在写作的时候会有记录时代的责任感吗?或者说脑海里有这样先在的设定吗?

猫腻:完全没有主观预设,如果在我的小说里面真的能够看到这些,那应该是归功于自己写作时的习惯,我会把这些年来很多普通中国人的生活碎片记忆放进文本里,从而让很多有相似经验的读者,从中找到同感,继而带来一些乐趣。

网文作家的想象力比生活体验更重要 


△《择天记》原著小说作者猫腻

 

凤凰周刊:你曾说,网文写作很多都是“空想”的结果,但是更多人信奉文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经历和体验很重要。你怎么看待这两种文学观?是不是网络文学这种文学样态,对于想象的要求高于生活体验?

猫腻:对我来说,这不是两种文学观的差异,而是两种不同文学体裁之间的差别。对纯文学来说,生活经历与体验当然很重要,我甚至认为那是在文字之前的要求。但我们从事的网络写作,应该算是比较标准的商业写作,如果不是特别在意小说里的丰富细节带来的阅读投入感的话,作者甚至可以不需要太多的现实生活体验,从这方面来说,想象力真的是最重要的事情。

 

凤凰周刊:你一直被称为是“最文青”和最有情怀的网文作家,但是你也曾说过“很多读者,包括我的朋友,都有意无意地低估了我在情节上,也就是在所谓的‘爽’上花的功夫”。技术和“私货”大体的占比分配是什么样的?又因为网络小说体量庞大,更新频率快,会不会有灵感枯竭而沦为纯技术活的担忧?

个在小说里占的比例是非常少的,甚至可以完全不用存在,商业写作本来就应该是个技术活,所以不用担心,也不会用“沦为”这两个字。相反,真正优秀的商业写作,更应该考虑的是做出不一样的、登峰造极的技术活来,最近很流行“匠人精神”这个词,大概是这样。

 

凤凰周刊:你目前的生活和写作状态是什么样的?后面还有哪些写作计划?还有哪些想完成的事?

猫腻:5月4日,《择天记》刚刚完结,所以这两天当然不会写了,每天过着相对轻松的生活,应该会持续一两个月,然后开始思考新书的事情,在正常的工作期间里,自然是每天都要写的,就像是上班一样,没有什么新鲜的地方。我的主职工作就是写小说,一直都在写小说,可以说比较幸福。

写作计划如果要列出来,会需要一张特别大的纸,还有很多想写的内容,那么自然就会写很长的时间,写作既是谋生的手段也是爱好,当然就谈不上退休,会一直写到没办法再写为止吧。至于想完成的事,先把想写的那些故事都写完吧,然后拍个电影什么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