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起居养生

 众木成林0909 2017-05-10


古人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是符合人体规律的。中医认为,白天是阳,晚上是阴,白天要活动,晚上要休息,如果长期该活动时不活动、该休息时不休息,就会导致人体五脏六腑功能失衡、气血混乱,伤害自身健康。几乎人人知道,保持良好的生活规律,妥善处理日常生活细节,趋利避害,可以延年益寿。反之,则伤身体损健康。《黄帝内经》就特别提倡“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的生活习惯,而认为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的作法与养生背道而驰。金元大医家李东垣在《脾胃论》中还具体说到,(生活中)“忌浴当风,汗当风,须以手摩汗孔合,方许见风,必无中风中寒之疾。遇卒风暴寒,衣服不能御者,则宜争努周身之气以当之,气弱不能抵御者病。……饥而睡不安,则宜少食;饱而睡不安,则少行坐。遇天气突变,风寒隐晦,宜预避之。”

现代人的生活是怎样的呢?你看,现代人开着小车、坐着电梯去健身房锻炼身体,山珍海味、酒醉饭饱后又去寻觅各种减肥药,名义上是减压,实际上却在歌舞厅、酒吧等地流连到深夜……这些实在让人啼笑皆非。

人生在世,没有一事离得开“起居”,而这里所说的生活起居养生,主要涉及与学习、劳动、娱乐、休息(睡眠)、房事等等方面。

 

优化环境

这里的优化环境主要是创建宜居环境。人离不开自然,中医很早就提出了人与自然相生相应的“天人相应”学说。《黄帝内经》在总结环境对人体健康与长寿的影响时指出,“高者其气寿,低者其气夭”。说明住处地势高的人多长寿,而地势低的人多早夭。我国人口普查表明,居住在高寒山区的新疆、西藏、青海,无论是人群中百岁老人的比例,还是老年人口的长寿水平,都要高于国内其他地区就是最好的明证。不仅居住地高低不同影响人体健康,就是水土不同,气象条件的差异,居室的采光、通风、噪音和居室内外的环境美化和净化等,也将影响人体健康,而且还将影响生活质量和品位。

色彩助情调据心理学家研究,不同性格的人有着不同的色彩属性,而环境的色彩往往与本人的健康有密切相关,配合得好可达到养生效果。白色是所有颜色的综合体,既无比高尚、纯洁、友爱,又充满幻想。黑色与白色相反,它象征一种沉稳,庄重,冷酷。红色属喜庆、激动之色,象征勇敢、坚强、威严、充满活力。黄色属富贵之色,象征待人接物心平气和,无拘无束,生财有道。灰色属于保守之色,象征胆小,敏感,疑虑,多愁善感。蓝色属于自由之色,象征天空、干净、清洁、好动。绿色属天然之色,春天之色,象征着生命力、希望、和平。紫色属于神秘之色,象征浪漫、优雅、高傲。我们居住的房屋,无论室内、室外,居室、客厅,如果注意颜色的搭配,就能让自己赏心悦目。比如居室,其色彩搭配的四大经典是:黑+白+灰=永恒经典;银蓝+敦煌橙=现代+传统,蓝+白=浪漫温情,黄+绿=新生的喜悦。

芳香爽心神。嗅觉是动物和人类最原始的生存工具,香气清新爽神,久用也不会有头晕的感觉。中国人普遍不大注重用香气,更不知道如何用香气来养生。然而,在《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本草纲目》等古代医著中却有许多用芳香治疗人体疾病的记载,可见,芳香的效用由来已久。芳香对人体有许多作用,如,愉悦、舒适、安宁、平衡、和谐、止痛、疗伤,还可以提升自信心等。如何选择芳香产品?香料分为天然香料和合成香料。天然香料与合成香料的区别主要是:天然香料常能使人产生“愉悦”、“感动”等很微妙的心理体验,而合成香料却几乎完全没有这种效果;天然香料是大自然的良药,以天然香料(动植物香料或其萃取物)或中药材制作的香品,在气味芳香之外,还有安神、养生、祛病等丰富的功效;人工合成香料,有浓烈的芳香味,但有其味而无其气,有其形而无其神,且价格低廉、无治疗效果。天然香料几乎都是药用植物,不仅有香气,还含有十分丰富的营养成分。芳香养生的应用方式一般为:沐浴,焚香,食疗,按摩,刮痧,熏香等。

鲜花显品位。为什么老年人特别喜欢养花?就是因为老年人阴气太重,需要用阳气来协调,而花属阳性,充满生气,而且鲜花使人赏心悦目,精神爽快,所以能够达到养生效果。其实,不独老人喜欢花,人人都喜欢花,不仅因为花的颜色鲜艳、香味宜人,更重要的是植物开花期是性的开放,体现了四季的生气和活力,进而提升了人的生活品位。花影响着每个国家,不但有国旗、国徽、国歌,还有国花。不仅有国花,许多城市还有市花。为什么选花,不选其他植物、动物或别的用品呢?这就是因为花在人们心目中永远象征美丽。如中国、美国、英国等都把牡丹定为国花,日本的国花是樱花。花,不但可以制成食品、香水、香精、香熏,还可作为广告的形象。人与人交往中,最妖娆的名片就是鲜花!情人节到了,给情人送一束玫瑰花,到医院看望病人,送一束康乃馨……但是,生意人不宜送茉莉花(没有利)、梅花(霉气)等,红喜事也不能送白花(白色花多为送葬品)。

 

起居有常

起居有常指日常作息时间的规律化。起居作息要符合自然界阴阳消长的规律及人体的生理常规,其中最重要的是昼夜节律,否则,会引起早衰与损寿。古代养生家的“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即是例证。这些,我们在“顺时养生”中说得比较透彻。在这里,我主要想说说安卧有方。

睡眠养五脏。常听人说,不懂得休息就不懂得生活,而最重要的休息则是睡眠。睡眠是人的一种生理需要。人在睡眠状态下,身体各组织器官大多处于休整状态,气血主要灌注于心、肝、脾、肺、肾五脏,使其得到补充和修复。安卧有方就可以保证人的高质量睡眠,从而消除疲劳,恢复精力,有利于人体健康长寿。怎么样才算是安卧有方呢?第一必须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比如中老年人每天睡眠时间以68小时为宜;二是要注意卧床宜软硬适宜,过硬,全身肌肉不能松弛得以休息,过软,脊柱周围韧带和椎间关节负荷过重,会引起腰痛;三是枕头高度一般以头放下后下巴和额头处于水平面为宜,过低,可使头部血管过分充血,醒后出现头面浮肿;过高,可使脑部血流不畅,易造成脑血栓而引起缺血性中风;四是有正确的睡姿,一个人感觉舒适为宜,一般都主张向右侧卧,微曲双腿,全身自然放松;五是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晚饭不宜吃得过饱,也不宜吃刺激性和兴奋性食物,中医认为 “胃不和则卧不安”,睡前宜梳头,并用热水浴足。光做到这些还不够,比如,虽然你一天睡了8小时,可是,你的睡眠时间是凌晨2点到上午10点,这样不行。我们说要有规律的生活,就是要制定睡眠时间表,上床与起床时间雷打不动,与保持一定的睡眠时间同样重要,因为固定的睡眠习惯有助身体张弛有度,自我修复。可是,现代人经常熬夜,不少人喜欢甚至崇拜所谓的夜生活,这样不好,无论如何,要争取在夜里11点前睡觉,这是因为每天晚上11点到凌晨1点是阴阳交接的时候,这是一天中阴气最盛、阳气最弱之时,是最好的睡眠时间,如果连续熬夜,就会损耗人体阳气,即使你第二天睡到10点也不容易补回来。

充足的睡眠是气血恢复的最好方法。历史上有一个人叫做陈抟,他被称为睡仙,就是睡觉的神仙。他的特点是睡,他可以不吃不喝,但是他必须得睡觉,睡醒以后,面色红润,精神饱满。这虽然只是个故事,但也给我们一个提示,就是睡眠的重大意义。我们可以做试验,把两只健康的小耗子分开,一只小耗子,只给它吃不给它睡;一只小耗子呢,只给它睡不给它吃。结果只给它吃不给它睡的死掉了,不给它吃给它睡的还能活着。动物的实验同样可以说明,睡眠对我们人体调养气血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你只要注意一下就能看到,凡是前一天睡眠不好的人,第二天一定气色不好,脸色铁青。这就是气血受损的最好见证了。当然,我并不赞成睡仙陈抟的做法,也许那仅仅是一个传说而已,不必太当真。《黄帝内经》就说,“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任何事情都讲求平衡,不可以太过,太过是要出问题的。

睡眠小知识。睡眠分为浅睡眠和深睡眠,开始时一般为深睡眠,深睡眠对人体恢复疲劳最为重要,然后为浅睡眠,浅睡眠对人体恢复疲劳作用有限,所以,关键是每天都有好的深睡眠。为了提高睡眠效果,建议,睡前热水泡脚;睡觉远离手机,摘除手表、假牙、胸罩之类的东西;裸睡是科学的生活方式,尤其是女性,冬天也可穿宽松衣服睡觉;头朝南或朝北有利于调整或增进器官功能,使人精力充沛,有条件的尽量头朝南或朝北;千万不可坐着睡,也不要蒙头睡觉、湿发睡觉、赤膊(或者裸体)睡凉席。睡眠不足对人体有害,但是,过度睡眠也对人体不利,这就是古人说的“久卧伤气”,此外还容易导致肥胖。英国科学家有一个研究结果显示,成年人睡眠超过8.5小时,死亡率上升15%,男性睡眠少于4.5小时、女性睡眠少于3.5小时,死亡率也上升15%

 

劳逸结合

劳和逸之间具有一种相互对立、相互协调的辨证统一关系,二者都是人体的生理需要。人们在生活中,必须有劳有逸,既不能过劳,也不能过逸。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道林养性》中说:养生之道,常欲小劳,但莫疲及强所不能堪耳。他的意思非常明确,就是“小劳”,也就是劳动不可少而且要适度。

首先,体力劳动有利于调节气血运行。在人生过程中,绝对的都是不可能的,甚至是有害的(当下常常能够从媒体上看到,一些年轻人因为连续几天几夜上网而致死),适当劳作,经常合理的从事一些体力劳动有利于活动筋骨,通畅气血,增强体质,锻炼意志,从而保持了生命活动的能力。现代医学研究也证明,合理的劳动对心血管、内分泌、神经、精神、运动、肌肉等各个系统都有好处。

其次,脑力劳动益智防衰。由于分工的不同,脑力劳动成为劳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养生保健的重要方面。正如体力劳动要注意“度”一样,脑力劳动也要讲究科学。科学用脑要求人们勤于用脑,注重训练脑力的功能和开发其潜能,又要注重对脑的保养,防止疲劳作业。现代研究证明,一个人经常合理地用脑,不但不会加速衰老,反而有防止脑老化的功能。实验证明,在相同年龄组的人群中,经常用脑和不用脑的人相比,能够经常性合理用脑的人脑萎缩少,空洞体积小。因而,合理用脑可以预防衰老,增加智力,尤其是能够预防老年痴呆。

当然,“多动劳身,多虑劳神”啊。适当休息也是生理的需要,它是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和精力,调节身心必不可缺的方法。现代实验同样证明,疲劳能降低生物的抗病能力,易于受到病菌的侵袭。

劳伤过度可内伤脏腑,常成为致病原因。《庄子·刻意》说:形劳而不休则弊,精用而不已则劳,劳则竭。劳役过度,精竭形弊是导致内伤虚损的重要原因。《黄帝内经》五劳所伤,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就是说过度劳倦与内伤密切相关。李东坦在《脾胃论》中指出,劳役过度可致脾胃内伤百病由生,而脾胃伤则气血亏少,诸疾蜂起。人到老年,气血渐衰,尤当注意劳逸适度,慎防劳伤。

过劳伤人,过度安逸同样可以致病。清代医家陆九芝说:自逸病之不讲,而世只知有劳病,不知有逸病,然而逸之为病,正不少也。逸乃逸豫、安逸之所生病,与劳相反。缺乏劳动和体育锻炼的人,易引起气机不畅,升降出入失常。而升降出入是人体气机运动的基本形式。根据生物进化理论,用则进废则退,气机运动一旦停止,生命活动也必然要终止。今天的人,由于基本不受距离远近(出门有车)、天气寒热(房内车里都有空调)、劳作轻重(机械化使用显著减轻劳作强度)、饮食饱饥(现在很少有饥饿问题)等影响,故肥胖、心脑血管疾病等严重威胁人体自身安全。

古人尚且懂得劳逸中和,有常有节,今天的人,更应该谨记在心,身体力行。然而,有一则消息却让人啼笑皆非,消息说“谨防长假后疲劳综合征”。长假本是人们休息的时间,这是应该防止“过逸”啊,怎么现在是防止“过劳”了呢?原来,长假期间,尤其是春节期间,亲朋好友大团聚,兴奋、激动,谈话多、应酬多、睡眠少,玩乐时间长,加之作息时间打乱,生物钟节奏改变,从而致使身体感到十分疲劳,尤其因为劳神而出现累心,使心脏太累。所以出现了心理、生理上都感到累,上班时频频打哈欠,身体发软,嗜睡等现象。

正确处理劳逸之间的关系,对于养生保健起着重要作用。不过,劳与逸的形式多种多样,并且劳与逸的概念又具有相对性,应当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合理安排。比如劳与逸穿插交替进行,或劳与逸互相包含,劳中有逸,逸中有劳,只有劳逸协调适度才会对人体有益。

体脑间用,形神相合。传统医学理论中,形,指人的形体;神,指精神思维活动。体力劳动者主要活动形体,脑力劳动者主要用心神。脑力劳动偏重于静,体力活动偏重于动。动以养形,静以养神,体脑结合,则动静兼修,形神共养。

劳作形体,轻重相宜。在工业劳动方面,由于受工种、工序、场所等的限制,自己任意选择劳动条件的机会较少;在农业劳动方面,季节的影响是巨大的,因为春种秋收,任何人都不能改变,“双抢”更是农家重活。尽管如此,仍要注意量力而行,劳动强度轻重相宜。更重要的是应安排好业余生活,使自已的精力、体力、心理、卫生等得到充分恢复和发展。

休息保养,形式多样。休息方式的多样化,有利于劳逸结合。休息有静式休息和动式休息,静式休息主要是指睡眠,动式休息主要是指人体活动,可根据不同爱好自行选择不同形式,如听相声、听音乐、聊天、看戏、下棋、散步、观景、钓鱼、赋诗作画、打太极拳等。举例说,在结束了一天的体力劳动之后,业余生活可尽量安排些脑力劳动,避免再消耗体力,如读书、看报;脑力劳动者,可进行一些体育锻炼,使机体各部位得到充分有效的运动,还可从事美化庭院活动,在庭院内种植一些花草树木,并可结合场景吟诗作画,陶冶情趣,有利于身心健康,延年益寿。

总之,丰富自己的生活,让体力和脑力轮流工作或休息,从而做到动静结合,寓静于动,既达到了休息目的,又起到了娱乐效果,不仅使人体消除疲劳,精力充沛,而且使生活充满乐趣。

 

房事有度

性爱在中国一直被罩以神秘的面纱,明明是“性爱”,偏偏要说成是“房事”。 然而,房里的事太多了,并不独独为“性爱”。《黄帝内经》说“醉以入房”,分明指的就是“房事”,也就是“性爱”。但也有例外,《养寿》(相传为彭祖所著)就说“男女相成,犹天地相生也,所以道养神气,使人不失其和。天地得交接之道,故无终竟之限,人失交接之道,故有残折之期。”彭祖的话就明白多了,就是男女交接之事吗,男女交接,当然是性爱啰。孟子一句“食色,性也”,就更深刻地揭示了人类的这个不学而能的生理、心理本能。

可是,有些养生家过于强调房事伤人,甚则认为应该戒绝房事。可是,就连古藏医著名的《四部医典》也不赞成,该书说到:“适度的房事对养生延年非常重要,不可贪欲亦不可禁欲。……对年轻人和精力旺盛者,冬季可多行房事,夏季要少,一般半个月一次,春秋季可二天一次。体弱及老年人注意减少房事。”现代研究进一步表明,凡单身男女都容易衰老,终生不结婚、终生禁绝房事的,少有长寿者,何也?这是因为阴阳需要结合,阴依阳而生,阳依阴而存。阴阳失调人易枯竭,所以寿命不长。只是房事不可无,纵欲不可有!

《素女经》里有一段话是这样说的:“人年二十者,四日一泄;年三十者,八日一泄;年四十者,十六日一泄;年五十者,二十日一泄;年六十者,即当闭精,勿复更泄也。若体力犹壮者,一月一泄。凡人气力自相有强盛过人者,亦不可抑忍;久而不泄,致痈疽。若年过六十,而有数的不得交接,意中平平者,可闭精勿泄也。”虽然不一定符合今天的现实,但其观点明显是反对禁欲的。有一则题为《研究发现性生活能让人变得年轻》的报道更是让人信服,该报道说,一项对3500人进行的研究发现,每周性生活达到两次的人,看上去会比他们的实际年龄年轻7岁或更多,而每周有3次性爱的人,看上去要比实际年龄年轻12岁,可以称得上是超级年轻了。英国科学家还对1000名男性进行了10年的跟踪调查,结果发现,性生活可以抵抗感冒,良好的性生活既可以降低前列腺癌的发病率,还能降低乳腺癌的发病率,每周有两次或以上性生活的男性,其早死的几率比每月只有一次或更少性生活的人低50%

性,是生命之源,生命之心,是生命繁衍的本能,是快乐的生活方式。性行为是生物界一个古老而永恒的基本命题,是伴随着生物的延续、发展、进化而逐渐为人们认识的。性作为人类的基本生理功能,从来不是以其生物特征存在的,它始终和人类社会密切相关,最终成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性爱或说性生活,与每个人的生活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人类社会得以延续的最基本的要素,是维系夫妻关系、感情、家庭氛围的关键所在。性行为,不仅是科学,还是艺术,不仅讲究“用”,也贵于“养”。 性养生,在现代社会又称之为性保健,历来被认为是养生第一学。

夫妻之间的和谐性生活,有许多神奇的医疗保健意义:有助于让人头脑年轻有效地减少心脏病和心肌梗塞的发生减少皮肤病的发生率它还有利于消除失眠带来的烦恼减轻或缓解疼痛症,并能够提高免疫系统的抗病能力。

完美的性爱可以将男人潜藏的成就感引爆,使男性的睾丸酮分泌量增多,使男性的肌肉更发达,体重增加,从而提高骨髓造血功能,而且能减少体内脂肪的积存;健康适度的性生活,也可以将男人从挫败感中解放出来,让他对任何事都充满激情和信心,包括重新构筑两性关系;还可以降低前列腺癌的发病率。

完美的性爱可以彻底融化一个女人,使女性变得更加美丽动人,让她从灵魂深处敞开心扉,感受爱情,并铭记于心。益处还远不止此,和谐的两性生活,还可以减轻经期前的综合症为女性的阴道消毒促进女性生殖健康,并且降低乳腺癌的发病率。

性养生益处多多,然而,性养生的无知,实在令人汗颜。只要你看到充斥街头巷尾、广播电视的性用品广告,你便会知道,人们多么追求“性福”,有时多么羞涩与闭塞。在这里,我想有必要说明三个问题:

        阴茎大小与性生活:中国男性不必自卑,研究表明,阴茎大小与性生活质量没有必然关系。因为,女性的敏感部位主要是阴蒂、小阴唇、阴道口及阴道的外1/3段,而且,阴道是具有弹性的,它通常只扩大到适合男性阴茎的大小,绝大多数女性对于男性生殖器官的大小都能作出很好的适应。

        乳房大小与性生活:女性也不必为乳房小而担心性生活,因为乳房大小与性欲没有任何联系。乳房不是专门的性器官,它只是具有显著的吸引力,在性生活中属于一个敏感区,英国的科学家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乳房小的女性更富有“性”趣和情调。

        性梦:性梦通常是指与异性亲昵的梦。因性梦而导致射精(男性)、分泌物增多(女性)则称为“梦遗”。一般来讲,正常情况下出现的性梦、梦遗对身体是无害的。通常,青春期的男性,一般十几天可发生一次梦遗。女性偶尔出现一次性梦也是正常的。性梦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在任何年龄段均可能出现,它和睡眠的深度相关。

性养生益处虽多,却非人人皆懂。性与人类的感觉选择有最直接的关系,人的主要感觉有触觉、嗅觉、听觉、视觉等,性就需要运用到这些感觉:

爱是一种身体的交流,更是一种情感的沟通,即意识交接,如果没有语言,势必会影响到灵与肉的和谐统一;

一个男人仅以饱含激情的眼光注视一个女人,她也会有种被抚摩之感,这便是心灵交接,比之妻子,丈夫的性兴奋更需要视觉刺激;

拥抱:身体交接;吻:体液味觉交接;爱抚:触觉交接,特别是女性,常常通过触摸获得性的满足,无论是手的触摸、脸的依偎、唇的亲吻、呼吸的交流、性器官的接触乃至躯体的拥抱交缠都是女性渴望的,它的程度是:自上而下,由轻而重、由松而紧、由内而外、由温柔而至狂放。

此外,还有许多必须了解的知识。比如,男女间性高潮存在差异,男性每次性交只能感受一次性高潮,高潮结束后,对性刺激有数分钟或数小时的一个“不应期”;女性则不然,虽然性高潮刚刚结束,但只要有适宜的性刺激,马上就可以再次性交,并可再次进入高潮。又比如,性爱后的需求,有前戏没后戏的性爱不完美,尤其是女性,事后的温存对男人来说可有可无,但对女人来说应该是性生活这支美妙乐曲的最后一个乐章,是不可缺少的,女性的兴奋来得缓慢,退得也慢。

值得注意的是,性养生要顺应自然,遵守节律,春季谨防房劳过度,夏季则顺其自然,秋季适当收敛,冬季节制以养藏。同时,在性养生过程中,要配合饮食等其他养生手段,预防“性衰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