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成都都不一定知道!成都著名街道掌故

 晓峰书阁 2017-05-10

浣花溪:纪念女豪杰浣花夫人得名

传说浣花夫人是唐代浣花溪边一个农家的女儿,她年轻的时候,有一天在溪畔洗衣,在这里遇到一个遍体生疮的过路僧人,跌进沟渠里,这个游方僧人脱下沾满了污泥的袈裟,请求替他洗净。姑娘欣然应允。当她在溪中洗涤僧袍的时候,却随手漂浮起朵朵莲花来。霎时遍溪莲花泛于水面。浣花溪因此闻名。而附近洗衣的水池因泛起千百朵莲花,被后来人称为百花潭。据考证,现在的百花潭和当时的百花潭同名异地。当然,这里不得不说到浣花夫人。浣花夫人姓任,喜弓马,善骑射。后嫁崔盱。唐大历二年(767年),崔盱继任剑南西川节度使。

次年崔盱入朝奏事,留其弟崔宽镇蜀。泸州刺史杨子琳趁机攻打成都,崔盱夫人任氏英勇出战,击溃杨子琳,保全成都。朝廷加封崔盱为冀国公,赐名崔宁,并封任氏为冀国夫人。相传她居住浣花溪时,为一老僧深远洗僧衣,当僧衣入水濯洗,水中立时呈现无数莲花,五彩缤纷,此后人称小河为“浣衣溪”,称任氏为“浣花夫人”。为纪念这位成都女杰,特尊封为“冀国夫人”。以后每年四月,人们常常在浣花溪赶庙会。

皇城坝:朱元璋之子修的蜀王府

相当于中原的战国时期,蜀国开明王九世迁都成都,在成都平原上建立“北少城”,位置在今天“天府广场”以北的五担山一带。明朝,朱元璋之子朱椿被封为“蜀王”,将汉唐、前后蜀遗留下来的“子城”全部拆毁,在旧址上重新修建“蜀王府”。新“蜀王府”一改过去历代成都城主轴偏心的布局,首次确立正南北的中轴线,从而形成类似北京紫禁城的沿南北中轴线东西相对称的庞大建筑群。虽为王府,它却俨然有皇宫的巍峨气派,故老百姓称之为“皇城”。其前面的牌楼、拱桥和一大块空地,则被称为“皇城坝”。“皇城”和“皇城坝”的位置,便在今天的“天府广场”北端和展览馆一带。清政府将“蜀王府”的旧址改成了“贡院”,成为全四川省考试举人之地,最大规模时可让13,900多人同时进考,成为“巴蜀文胆之所在”。贡院中主体建筑为“明远楼”和“至公堂”,皆沿南北中轴线建造在“蜀王府”宫殿旧址上。东西两边则为鳞次栉比的考棚。“文化大革命”使得“皇城”彻底走向消亡。

骡马市:陕甘宁贩马商人的市场

今成都人民中路二段,原名骡马市街。清初成都驻有满、蒙八旗兵丁,为应军队及贵族养马需要,陕、甘、宁贩马商人逐渐增多,便在少城(满城)东,近“皇城”后子门外的广场设立骡马市场。雍正以后,四川安定,用马减少,马市便迁到城外,由于广场地处城区中心,居民修房营商业者多,逐渐形成街道,“约定俗成”名骡马市街。虽市场不存,却流行一种习俗,即凡成都畜马的人,每年正月初四必乘马到此街一行,祈骑马者一年平安,这种风俗直到辛亥革命后才废止。曹博骏

netease 本文来源:北方网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