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爸爸,你别催我!”那一刻,我心疼得眼泪快要流下来。

 昵称40077028 2017-05-10

作者:修爸爸


01

“作孽啊,弄女儿写作业到半夜12点钟。”一大早晨,女同事咬牙切齿地抱怨。

“我不盯着,她就不会好好写作业。。。昨晚加班,回到家已经10点了,她还在磨磨唧唧,作业几乎没动笔。简直要把我气疯了。”

这个同事女儿我是知道的,这丫头不光写作业慢,吃饭,穿衣服,上厕所,做别的事情也总是落下在后面,凡事都得妈妈催着、盯着、逼着,挨骂的时候,小丫头偶尔会慢悠悠地回应一句“反正有你提醒”之类的话,同事都快愁死了。

陪娃写作业:上一秒亲妈,下一秒精神分裂成后妈。

去年12月,上海一个9岁的女孩子眼睛被妈妈打成熊猫眼,送到医院救治,原因就是妈妈看女儿不好好写作业,随手拿起书本打的,打完后又后悔不已。


02

催促孩子的事情哪个家里都没少干过?

妈妈催“快点,快点,你怎么那么慢 ”、“走快点 ”、“吃快点 ”、“跑快点 ”、“学快点 ”、“写快点 ”,爸爸催“学习不行,吃都吃得那么慢 ”、“你这要是在荒年,早也不知道饿死多少回了 ”,奶奶催“这小孩怎么一点也不像她爸妈,那么慢 ”、“跟你在一块,心都能给你急出来 ”。看看,这是多么可爱的互相折磨。

我们家的外婆是“催神”,她对我儿子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男孩子做事情要爽气一点,别慢慢吞吞的被人瞧不起”。

吃饭是重灾区。儿子吃饭的时候,她就会雷打不动地坐在旁边,不停地催“快点吃,大口,一回舀多一点,快咽下去”,光动嘴巴皮子仿佛还不过瘾,她会替儿子把饭舀到小勺子里,后来会直接拿起勺子往儿子嘴巴里塞,塞得儿子嘴巴鼓鼓的。

时间久了,儿子吃饭速度并未加快,反而养成了嘴巴包饭的习惯,一口饭菜在嘴巴城反复咀嚼,就是咽不下去,被催急了,或者被塞得太多了,他会脸涨得通红,呕出来。

更让我心痛的是,儿子经常到了吃饭时间,就会说肚子不饿,不想吃,即便坐下来开始吃了,他也会心不在焉,完全没有想吃饭的样子。

有次吃饭,他坐着不吃,我发愁地看着他,他很无助地对我说“爸爸,你别催我!

那一刻,我心疼得眼泪快要流下来。

我相信,老人的本意是为了孩子好,但催促孩子带来的痛苦,值得吗?有意义吗?

伤不起啊!


03

催促孩子,要么伤害,要么更慢。

为什么?

100多年前,美国一名心理学家在一个9个月大的婴儿身上做了一次非常残忍的实验。

心理学家给这个婴儿一只小白鼠。

婴儿对这只小白鼠感到好奇,试图触摸它。

在他正要伸手时,心理学家在他身后猛敲一根铁棒,发出巨大的声响。

突出其来的响声让婴儿感到很惊恐,哇哇大哭。

心理学家每天重复这个过程,一周后,婴儿对小白鼠产生了极度恐惧。甚至对类似小白鼠的毛绒玩具也感到恐惧。

心理学家还在这个婴儿身上做了其它类似的实验,包括趁他不注意,戴上长胡子的圣诞老人面具,突然凑到小家伙的面前,婴儿立即惊恐地睁大眼睛,撕心裂肺地哭起来。可是还不会走路的婴儿没法逃跑,只能用小手抓着坐垫,努力把身体别过去,低头避开那张脸。

最终,这个婴儿因为各种身体和心理疾病,5岁的时候去世。这个婴儿的名字叫小艾伯特。

小艾伯特的实验揭示出一个现象:

若某个事物总是伴随着某种影响出现,这种影响让孩子产生消极情绪,哪怕将来这个影响不存在了,孩子见到这个事物后,还是会出现一样的消极情绪。

心理学上,将这种现象称为条件反射

用条件反射的原理来解释催促孩子:

每天催促孩子写作业、吃饭,会在孩子心里形成父母和烦躁情绪之间的条件反射。

这个反射过程是:

看见父母→想到写作业或吃饭→感觉到压力→压力造成消极情绪→感觉到烦躁不安→害怕或抵触。

这个过程持续下去,就会变成:看到父母,就烦,想逃。

其实,我们可以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的上司每天一看到你就盯着你要交业绩订单,你不交就扣奖金,久而久之这个上司就会成为你的恶梦。

孩子也是一样的。

你每天像个冤家一样的催着孩子,值得吗?


04

那么,面对孩子不按时写作业、不愿意吃饭之类的事情,父母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给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作主的权力。

决定自己做什么事,什么时候做,怎么做,是自主。

让孩子承担犯错误后的责任,也是自主。

比如,什么时候写作业,这是孩子的事情,如果作业写错了,或者没写完,由他自己决定是写完了再晚睡觉,还是第二天承担没完成作业的后果。

请相信,临睡觉前发现作业还没完成,孩子们肯定是紧张的,如果第二天要被批评,孩子们肯定也是不希望,在这种压力之下,孩子们会慢慢学会自己分配和调整作息时间,以达到平衡。

无论是晚睡觉,还是面对第二天被批评,这也是孩子应该具备的抗挫折能力。

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于父母,这是孩子的事情,交给孩子作主,你别插手,别搅和。

如果你忍不住“爱心泛滥”,一催促,事情则又回到原点,苦海轮回。

其次,跟孩子一起制定日常事务安排表。

如果孩子因为没完成作业,向你求助怎么办?如果孩子吃饭磨蹭,怎么办?

有一个既帮助孩子建立规则,又不至于让你陷入抱怨与争执的好方法,就是制定一张相关的事务安排表。

比如,孩子放学后,什么时间段玩,什么时间段写作业,到了睡觉时间还没写完应该怎么办。

比如,孩子不愿意吃饭或者吃饭慢,约定好每次吃饭的时间,到了时间收拾碗筷,并且约定下一餐饭之前有无点心吃等等。

制定事务安排表的规则有一个前提和一个注意事项:

前提,规则是由你和孩子共同制定的,要体现孩子的意愿,决不能由你一个人说了算;

注意,规则也许无法一次性就能制定得完善,需要在实践中不断修正,那么请约定一个规则的执行期限,在这个期限内必须照章执行,到了期限后才能共同讨论调整。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每个孩子都是千年莲花的种子,孩子需要成长,父母需要静待花开。

因为,你越催促,孩子越慢、越受伤,焦虑的是你,与孩子无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