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主持人班,你让不让孩子上?

 sissi娃娃 2017-05-10

后台经常有妈妈留言说,我想给孩子报个小主持人班,对孩子进行一下专业系统的语言训练,希望籍由此种方式,让孩子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发音清晰,吐字圆润,字正腔圆有感染力。同时,还希望通过训练,让孩子能够在公众场合站在众人面前侃侃而谈时,自信不怯场,报什么样的班合适?


甚至不乏有家长对孩子未来走向的预设就是主持人,因此有意识地朝这个方向进行培养,来求培训班推荐。


其实这个话题对我们来讲由来已久。经常会有身边的朋友问起,你们两口子都是做这行的,能不能给推荐一个靠谱的小主持人班啊?另外孩子多大上小主持人课外班是合适的?诸如此类的问题很多很多。


我与韩先生一般会告诉朋友,孩子的语言能力确实需要打磨和训练,好的语言习惯不是天生的,但是,最好能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让孩子去慢慢体会,改善,而不是在孩提时代,就把语言作为一个专业门类对孩子进行很系统的训练。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很容易走偏,会让孩子把注意力完全放在“怎么说话”本身,而非语言的本质功能。


但是朋友经常也会说,得了吧,你们当然可以这么做,钱儿语言习惯好,那是家传,他天天听你们说话,天天看你们录音,当然可以潜移默化了!可我们本身不具备这样的条件,自己的语言习惯又不太好,因此才希望对孩子进行系统的语言训练,让孩子一开口就能很有自信。现在孩子一站到公开场合就紧张得不行,说话声音又小又不清楚,有时候还结结巴巴,而你们主持人是永远站在公众场合不紧张的,那不也是训练出来的?你就给我们介绍一个呗!


还有的朋友干脆来拜托我和韩先生教孩子,说最好能一两个月集中给孩子练练,达到上述效果,弄得我和韩先生十分无奈,当然也是拒绝的。


昨天收到一条留言说,孩子马上要参加朗读比赛了,跪求推荐小主持人班,急需立竿见影的培训效果,挺急的,在线等。


我跟韩先生沟通了一下,汇总了一下我们俩的想法,专门写了这篇文章,希望能把我们的理念和个人看法解释清楚,对于应不应当给孩子报个小主持人班,进行专业系统的语言训练,以及多大的孩子适合上这样的班,我希望大家看完这篇文章之后,可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衡量。


一、关于语言天赋


首先我想说的是,语言是有天赋因素存在的。


环顾我们周围的人,如果分分类,你就会发现,有的人极健谈,极善谈,说话极富感染力,他描述起一个人一件事,能全身跟着动,调动得你也跟着动,而且让听者听得入神。


别羡慕,这样的人是很少数的。大多数人的语言能力差不多,都是一般般、很平常的样子,也即能正常沟通的状态。


所不同的就是,有的人声音高点细点,有的低点粗点,有的人说话急点、快点,有的沉稳、慢点,有的人普通话标准点,有的人方音重一点,等等,但是,这都不影响工作上、生活中表达清楚意思。


也有的人有一定表达障碍,比如口吃,比如极严重的方音但不自知。还有一些生理性的问题比如舌头的问题,牙齿的问题导致的咬字发音不清楚,影响了意思的表达。这部分人,也是极少数。


这其中的差别,除了有语言环境的影响之外,当然有天赋的因素,而这点其实在孩提时代就显现出来了。


若是把孩子分一分,你也会发现,有很小一部分孩子,真的是伶牙俐齿,说话又溜又清楚,说得大人有时都反应不过来。


同样的,大多数的孩子还是基本差不多水平,有着这样那样的小问题,但是不影响基本沟通,也有少数孩子或多或少有一定语言障碍,这个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对于那些极富语言天赋的人来说,说话是一种乐趣。他们有极强的表达愿望,希望用语言描述他们所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一切,而且一定要栩栩如生,让听者身临其境。


这样的人对语言很敏感,一个典型的表现方式就是他们学谁像谁,形神具似,惟妙惟肖。正因为这种敏感,使得他们对自己语言样貌的调整能力也极强,自我觉知很强大,那些普通人的语言习惯问题,在他们来说,基本都不是事儿,只要他们想改,分分钟就可以。


这样的人,在我们业内人看来,就叫“老天爷赏饭”。不管他们将来从不从事跟语言相关的职业,都不能否认他们超强的语言天赋存在。


但是话说回来,这样的人极少,我跟韩先生自认都不是这样的人,钱儿也不是。那对于我们语言能力正常的绝大多数人来说,良好的语言习惯养成,是需要语言环境的熏陶,同时需要一定层面的打磨和训练的。


二、如何进行语言培养


语言培养,要分两个层面来看。对大多数不以语言为职业的人来说,我们认为的良好语言习惯,绝不是以一个主持人或者播音员的标准来看待的。不是说刻意降低标准,而是那种状态并不适合日常的沟通与交流。


我跟韩先生都认为,判断一个孩子语言习惯如何的一个最重要标准,是看孩子是否有良好的语言自我觉知能力,就是孩子是否知道语言的最本质功能是什么。


不以这个为培养孩子语言习惯的大前提,只是进行技能培训,很容易让孩子练得本末倒置,以为说话就是为了展示自己的声音多优美,口齿多清晰,普通话多标准,嘴皮子多溜,多能说而已。


如果因为训练,让孩子错误地从小把注意力放在了这些点上,包括他们在听别人说话时,注意力也在这上面,那真的是太遗憾了。


有人要问,我们到底该怎么做,才不会走错了路?


作为家长,首先应当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语言意识,就是引导孩子每次说话时都先搞清楚自己为什么想说话,到底想说什么,想表达什么,是不是必须说,非说不可。通过这个过程,让孩子产生强烈的想说话想表达的欲望,然后理清思路再张嘴,争取一气呵成。


现实中有很多人一开口他自己都不想说下去,更别说让别人听下去了。这样的人相信大家都见过,这种自我激发的语言能力,是需要从孩子时代有意识提醒,并进行一定针对性训练的,习惯养成需要时间。


其次,家长需要不断提醒让孩子心中时刻装着听众,观众。有的孩子喜欢说话时候四处乱看,眼神很难集中。这样的时间长了,孩子说话很难有吸引力,也很难有自信,因为他的语言是散的,没有对焦点。


有的人说话抑扬顿挫,很有感染力,为什么?因为他们心里时刻装着讲述的对象,这个对象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是最好的反馈,继而让自己根据这些反馈调整说话的方式。


这是个很积极的过程,我们也可以尝试一下,让孩子在跟你说话的过程中,尽量关注你的表情和肢体语言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你可以多给孩子一些引导性的提示,比如,接着孩子的话问:然后呢,接下来呢,还有呢,等等。你看看这时孩子的语言是否会产生一些比他平日说话积极得多的变化。


这样的提醒或者说训练,最终要达到的目的是,让孩子跟任何人交流时都能察觉到对方细微的表情变化和肢体语言变化。也许对方没有说“然后呢,接着呢,还有呢”这些引导性的话,但从他们的表情,肢体语言的变化上完全能够感受得到。


这样接收反馈再推动自己的语言有针对性的变化过程,会让一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很大提升。当然这个意识不是自然形成的,它同样需要训练,需要时间,需要孩子不断在实践中自我印证,自我养成。


上述这两点可能一般的语言培训机构,比如小主持人班很难为孩子考虑到,因为这是个意识问题,不是技能能解决的,也不是能一蹴而就的。


三、关于小主持人班


有的人也一定会问,这样说来,是不是语言培训机构教的东西没有用?是不是不应当对孩子进行类似吐字发声,普通话,表达技巧等的训练?


当然不是,恰恰那些训练非常重要!不过我认为让孩子接受训练,需要考虑前提和时机。在没有让孩子形成良好的语言意识和自我觉知的前提下,就让孩子大量进行这方面的练习,是不理性的。 


这种纯语言技能培训的意义何在?其实一句话可以概括:通过训练,让孩子——嘴巴跟得上心。


举个例子,孩子有良好的语言自我觉知,他有强烈的表达愿望,眼里也时刻装着表达对象,感受到他们的需求,先提条件都具备了。可当孩子想表达一个热闹,欢快的场景时,忽然发现,咬字跟不上,嘴皮子太软,心里的节奏嘴巴根本跟不上,一说快了还容易口吃,你说孩子着急不着急,会不会很气馁,会不会觉得很没劲?这样一下子就打破了刚刚建立的这种强烈的表达愿望,会让孩子越说越没自信。


再比如,孩子想给同学生动地讲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变化多端,很有趣味性,但是孩子不知道该怎么运用高低强弱、虚实明暗等等这些声音的变化,来表现这种跌宕起伏和趣味性,只是一种声音一种状态讲下去,自然很难达到自己预想中的效果,别人的反馈当然也是平平,这无疑会让孩子丧气。


所以说,语言技巧训练的目的,就是让孩子的嘴能跟得上心,让孩子的心指到哪里,嘴就跟到哪里,既不会不够,也不会过分,表情达意恰如其分。


但是还是那句话,技巧性训练,要以良好的语言意识和自我觉知为前提,脱离这一点对孩子进行技能训练,结果就是进行的越多,越适得其反,会让孩子慢慢丧失说话的兴趣。


而纯技巧性训练和语言自我觉知的培养过程,应当是交互进行的,不能也不应当截然分开。


我们没有对钱儿进行刻意的技巧性训练,更多的是提醒他注意说话时自己的心态和对说话对象的关注,在这个基础上,时不时提醒下他注意咬字和保持放松的说话状态。


四、评价语言能力的标准


说到这儿,还有一另外一个层面是我们在孩子语言培养中经常聊起的,也算是一个题外话,就是主持人群体。


这是个特殊的群体,真的不能把他们作为孩子语言能力好坏的参照系。一般经过专业训练的主持人,他的说话方式,是能听出痕迹的,因为在电视广播媒体上,信号会有衰减,因此要求主持人的语言状态,要比私底下我们日常说话的状态,严谨清晰准确得多。这样再经过信号衰减之后,传到观众的耳朵里才会是正常的状态。


再有,主持人本身也兼有展示和传播标准普通话的职责,因此就需要他们字正腔圆,否则也就不用考普通话一甲了嘛。


但也正因为如此,主持人的这种节目中的说话状态带到生活中,也会有问题,会让人觉得距离远,会让人听出主持人的范儿来。韩先生管这叫“职业病”,他认为在不同的场合,面对不同的人,应当调整自己说话的方式,以达到最佳的沟通效果。


但是有时比较难,比如他以前一天三个直播,下了直播也还是那个兴奋的打了鸡血的状态,从声音到咬字到表达,还是那个在节目里的状态,听着有点别扭,其实就是入戏深成自然了。


这跟演员有相似之处,演员入戏太深,回到正常生活中也需要调整,主持人也一样。所以每次有人说,你们做主持人的,说话声音就是跟普通人不一样,一听就听出来了,韩先生其实都挺尴尬的。他说,这并不是个好事,因为别人关注的点都在你的这点不一样上,反而会忽略你本身想要讲述的事情,表达的情感。


因此,我们说给孩子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绝不是以主持人播音员的那个样态来套用的孩子身上,而是希望孩子说话,自然,自如,自信!


好了,今天就先说到这儿,关于如何让孩子不怯场,公众场合也能自信地侃侃而谈,咱们下回继续分解!




私人微信:laizixiaojie2016

新浪微博:不吃胡萝卜的白小白






*钱儿爸,即韩先生,两获金鹰奖,两获五个一工程奖,获主席在中南海亲自接见的语言艺术家。代表作《故宫100》《乔布斯传》等,解说几百部BBC及国内外经典纪录片。创建的“Michael钱儿频道”为孩子播讲了上千部中外经典绘本故事,该频道常年位居喜马拉雅有声平台儿童频道首位。


*钱儿妈,粉丝们爱称“白大人”,中国传媒大学播音系毕业,中英文双硕士。专业纪录片英文翻译,从事英文教学15年,专注儿童双语启蒙与教育10年。讲解的英文教程《牛津阅读树》广受孩子们喜爱。


*Michael钱儿,粉丝们爱称“钱儿爷”,小学二年级的小男生。特长花样滑冰、芭蕾,酷爱乐高。为多部商业广告配音,是喜马拉雅最受欢迎的小主播。


*金子妞妞,一岁四个月的小baby,目前功能是给哥哥当跟屁虫、给妈妈公号出各种小错误背黑锅,跟爸爸随时撒娇卖萌,以及,与哥哥抢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