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只知道“选择比努力重要”,却不知道后半句是······再论“选择与努力”的关系,并手把手教你择校择...

 霸王龙勇士 2017-05-10


这不是一篇鸡汤文!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的前提是你得一直努力

人们只愿意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东西

       人的大脑是一种特别奇特而神奇的存在,它总是能够让你相信你自己愿意相信的东西,而忽略那些真实存在但自己又不愿相信的东西。

 

这是一句很绕舍的话

这是一句真话

 

       有微博或者经常上网的同学大概都有体会,一个讨厌的明星随便发一个自拍,我们的心里就先入为主地暗骂了一声“心机婊”、“整容脸”。一个谣言传的有鼻子有眼,我们根本无从得知真相的情况下也一定有了一个自己的判断,而对于这个判断,其实无所谓对错,只不过是因为我们只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事物。

       再比如那句被很多年轻人奉为真理的名言:选择比努力更重要。这句话听上去似乎有道理的多,因为选择了正确的方向,努力才有意义。然而人们似乎忘了还有一句更有道理的话是这样说的:努力不只是为了让你的生活更好,更是为了让你的选择更多。

       但是,很多人,尤其是那些不愿努力的人,却对第二句话视而不见,只愿意相信“选择的重要性”,甚至有些偏执的认为:选择决定了一切。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的前提是你得一直努力,而且是真的努力,而不是只感动了自己。选择比努力更重要,而努力才能让你拥有更多的选择。

人类最可贵的地方不是拥有改变世界的能力,而是自我认知上的不断刷新,当我们的潜意识只让我们去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事情时,我们能够冷静下来去看到这背后的真义。

 因此,具体到考研这件事儿上,可以说选择和努力同样重要!


2017考研有学姐学长高分却没有学上,这不是传说,这是真的。17年是考研大年,报考人数首次突破两百万。这是前所未有的,人人都是过独木桥。为啥高分没有学上呢?其实是一个择校问题。一些本科非211和985的同学,已近竭尽全力在初试中考了高分,但是复试被淘汰了,只能选择调剂。可是,调剂的时候,很多学校只接受本科985高校的优质生源的调剂,最后的惨状就是高分也没有学上。看来,选择和努力同样重要,甚至比努力更重要。


推荐阅读(猛戳??蓝色标题阅读详情▼)

近?高校分数线大涨,考研报录比低至4:1!再见,2017考研!你好,2018考研!

考研黑幕终结论!别再问我考研到底有没有黑幕了,本文已经彻底讲清楚

考研通过率大概在33%-37%之间,应届与往届考生报考意愿差异分析,超?应届生/54%往届生跨专业考研

看了那么多经验贴,为什么还是考不上研究生?

1本科985的考生

       你们是幸运的,在复试和调剂的时候有先天的优势。建议可以考虑本校,本校的难度相对小一些,但是也不可轻视,往年有考本校没有上线的同学。也可以选择比自己本科学校稍微好一些的学校,这时候,需要你足够努力,很可能你选择的学校,该专业全国排名第一了。难度是非常的大的。如果稳重一些,其实本校最安全。


2本科非985,但211的考生

       尴尬的处境,选择211学校,考研好像失去了意义,但是如果选择985高校,又有很多风险。鱼和熊掌是不可兼得的。选择比较难,但并不是没有选择。可以选择去报考985高校,但是不要报考专业排名第一的985高校。在学校的综合实力上进一步,已经很不容易。毕竟考研人数逐年增多,但是高校并没有扩招,竞争非常激烈。


3本科双非的考生

       我们似乎在高考欠下了一笔债,试图通过考研来咸鱼翻身。这个想法是对的,如果考研没有这样的拼劲,很难成功。有理想是好事,但是还需要务实。理性的分析自己能力的极限,如果没有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就不要去冒险报考985高校。很多双非的同学,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初试中考了很高的分数,但是复试时候,老师还是会综合考虑,被淘汰的概率很大。走上调剂的路,就一切身不由己了。

考研需要努力,而且可能是竭尽全力还不够的努力。但是,仅仅只是努力是不够的,那是盲干。成功需要有盲干的精神,还需要有理性的选择。当你一不小心走到调剂那一步的时候,你会真心理解:选择比努力更重要。趁还有时间,理性分析吧。


如何选择

我相信,很多人听到“难度前所未有,可还是要拼一拼”的话,会对Ta“肃然起敬”。而我想到的却是:为什么不在备考前期就更好地了解各种信息?否则,这种堂吉诃德式的选择,最终不能给自己带来足够好的结果,一年多的付出,又有什么意义呢?当然,有人会跟我说,这样的经历也是一种财富。是的,经历是财富我承认,但是我不希望同学们用这种关系人生命运的失败来作为自己的财富。

所以,18考研的同学,你们首先要做的,不仅仅是一头扎进公共课的复习,而要抬起头来,看看考研的形势。

那么,考研要如何进行“选择”呢?简单来说,就是“知己知彼”这四个字:

知己知彼

1知己

       知己,就是首先要了解自己的情况和目标。说白了,就是一个问题:你为什么要考研?!总体来说,想考研的童鞋,一般有三类想法:

第一类考生:想要学一个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专业,并且对于学术研究具有一定的兴趣。

第二类考生:希望通过考研改变自己的未来命运,包括通过更换自己的专业来达到这一目标。

第三类考生:没有明确目标,只是看大家都考研,自己也准备考的。


2知彼

       知彼,就是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和目标,了解外部相关信息

第一类考生:你要知道如果想要去你心仪的院校专业,除了考试有好成绩,学校,院系和导师是否还有别的显性或隐性的要求?

第二类考生:既然是为了工作,那么就应该去了解——用人单位最喜欢什么样的人才?然后自己就把自己打造成用人单位最喜欢的人才。

第三类考生:哎呀,这就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推荐阅读(猛戳??蓝色标题阅读详情▼)

那些你自以为正确的“小事”:不仅仅是一个编号,考研专业代码的意义和重要性


知彼,还需要知道的,就是国家研究生招生各种政策的变化。学术硕士难考,将成为常态,并且其难度会越来越大。我们先来看几个数据

1. 2018年,学术硕士占全国硕士总招生人数40%

2. 教育部规定,有资格接受推免生的高校,接受推免生的数量不得超过总招生人数的50%

3. 能够接受推免生的高校,一般情况下推免生中70%是学术硕士。

综合上面三项,我们可以得出的数据是,2018年,有资格接收推免生的高校中,可以考入的学术硕士人数不会超过总招生人数的5%(=40%-50%*70%)。这个数据,再分摊到每个专业的头上,基本上就真的是个位数甚至为0了。

2019年,学术硕士占比为35%;2020年,占比为30%。这就意味着,再过几年,有些学校就根本不再会公开招考“学术硕士”了。


3结论

       将知己和知彼组合在一起,我们基本上可以做出以下的结论:

对于第一类考生,请考学术硕士,并且尽可能选择你感兴趣的学校,专业和导师考。但是(记住,但是后面是重点),请提前了解这些学校的招生情况,第一是避免碰到那种65个名额63个推免的情况;第二是要了解这所学校和专业对考研的本科学校专业是否有要求;

在确定了院校专业和导师之后,就要不断提升你自己的学术能力和学术素养(多读论文,争取能够发表论文),并尽早和导师取得联系,让导师对你有更多的了解。

 

对于第二类考生,请想清楚你是否准备用自己的本专业就业。

如果不准备使用本专业就业的,那么记住,学校的价值肯定高于专业的价值——一个好学校的一般专业,未来就业市场的价值都要高于一般学校的好专业。

 如果还准备使用本专业就业的,那就要再分情况考虑了:

 (1)对于大众型专业(人文社会科学),一般来说学校地位比专业地位更加重要(理工类211学校的文科专业毕业生的整体就业状况可能要优于文科类普通高校的毕业生)

 (2)对于小众型专业(理工,尤其是农医之类),一般来说专业地位比学校地位价值更大。

无论是学校价值大于专业价值,还是专业价值大于学校价值,专业硕士和学术硕士在用人单位眼中基本上都是没有区别的。考虑到学术硕士的难度,那么专业硕士会成为重点优先的选择。

关于学校地位,排名不是首要考虑的问题,级别才是首要考虑的问题。中国高校的级别应该是这样的:985&211高校(全国一共39所);部属211高校(全国一共XX所);省属211高校(全国一共XX所);普通一类本科高校;普通二类本科高校。

推荐阅读(猛戳??蓝色标题阅读详情▼)

18准备|用数据,做一个科学的决策

211、985、34所、C9最全解读,一张图看懂全国985/211大学分布及院校层级情况!

一念成执着,其实,985名校没那么难考,盘点那些好考且毕业生月薪过万的985和211院校!

考取985/211名校的忠告!

2016各大高校保研率排名TOP100?保研率越高,统招人数越少,竞争相对更强

中国最难考的大学排行榜,这些考研院校每年报考人数都破万!


对于第三类考生……恩,您就自己看着办吧!


所以,对于不同级别的本科毕业生,给出了以下的建议:


4建议

       还是那句话:选择比努力更重要,想要最终的成功,一定要给自己合理的定位和选择。

推荐阅读(猛戳??蓝色标题阅读详情▼)

考研落榜生,路在何方?考研失败了,你还有哪些选择?

再牛逼的梦想 也挺不过傻逼似的坚持,写给准备考研二战或正在彷徨的你??


四个原则

1不要让现在的学校决定你考研的选择

       很多同学在择校时很犹豫,可能是因为自己现在的学校不好,因此在考研择校时不敢去追求理想的学校,这大可不必。

你的本科学校如何,是由你的高考成绩决定的,首先,它带有一定的偶然性,'一考定终生'自然也就不能百分百断定一个人的水平和实力;其次,即使你真的是学习基础不太好,那么现在抓紧时间确定下目标,好好努力,充分准备,正常发挥,也未必就不能鲤鱼跳龙门。任何时候学习和努力都不晚,只看你有没有决心和梦想、想不想改变自己和命运。

另外不可否认,211、985学校的本科生,从整体上看综合实力相对而言的确要高一些,但其实大学是怎样过的大家心理都清楚,你的学校很好不代表你大学四年就一定学到了比别人多的东西。所谓'英雄不问出处'、'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更何况是士别四年。

学校只能给你提供一个平台和环境,真正的卓越不是凭借学校而生,而是凭借你自己的成长和进步。所以,既不要因为本科学校很好就妄自尊大、不可一世,也不要因为本科学校很差就妄自菲薄、看轻自己。

保守自轻固然不对,好高骛远也不可取。最好的学校不一定最适合你,最适合你的学校才是最好的。适当带有挑战性而又是自己经过努力能够达成的目标或许才是理想的选择。对自己一定要有信心。

 

2以专业定学校,或以学校定专业

       有很多人说研究生择校要看专业,专业好的话学校差点也无所谓,这种想法有一定道理,毕竟专业实力即使不是决定也至少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你在研究生期间能学到什么,专业实力强的学校能让你在本专业的研究和学习上精益求精,从而提高你的专业造诣,但也可能因此造成视野的局限。

专业虽然差一点但综合实力强的学校,能够让你接触到更多的圈子和朋友,对综合学养的提升帮助更大,但在专业上面需要你自己下更多功夫。而且,无论你学什么,将来终究都是要走向就业市场,而市场不仅会看你学什么,也会看你的文凭(准入资格)。毕竟在没有深入了解你之前,文凭是市场了解你最快最直接的方式。

到底是以专业实力选择学校,还是以综合实力选择学校,小编个人认为主要看你自己的志趣,结合你自己的实力,能够尽量取得平衡的选择是最理想的。

 

3意向院校意向专业的考试难度

       经常看到一种帖子,就是询问某某学校难不难的问题。这个问题其实没有标准答案。有人会觉得很难,自然也有人会觉得简单,甚至有人的目标根本不在于此,但却仅凭主观臆断在无意中混淆了你的认知。

因此,与其问别人这所学校难考吗?不如多问问自己:我现在的实力如何?我通过一年的努力能够达到什么样的水平、取得什么样的进步?我有没有让自己不断进步和完善的决心和毅力?

没有人比你更了解自己的情况,因此没有人比你更能准确地告诉你自己,这所学校对你来说难还是不难。建议大家多去找找信息,如意向院校的历年的报录比、指定考试参考书、历年真题、出题风格等。当然,别人的意见也有值得吸收和借鉴的一面,但在决定人生选择这样的大问题上,自己是唯一能对自己负责的人。

应试难度说明

1.绝对难度:从初试科目、试卷难度、分数要求三方面进行比较,一般而言专业硕士的绝对难度要低于学术型硕士。

2.相对难度:从报名绝对人数、报名录取比例、实际录取分数线、复试差额录取比例四方面进行比较,一般而言专业硕士的相对难度要低于学术型硕士。

关于择校择专业需要用到的通用数据和信息,百度云群文件库几乎也是完备的,具体到自己专业仍需要你去查询一下。

如果学校还没定下来,五月了,该定了,因为专业课要真正开始啦!如果没有择校择专业的决策系统和逻辑思维,那就先系统学习考研常识和方法论。怎么学?自己去网络搜集信息。不会搜集?那就去看我们已经为你整理总结好的。


4地域区别需要考虑

       你未来选择的大学或者研招单位,不单单是这所大学和这个研招单位对你的教育,而且是这所大学或者这个研招单位所在城市的综合资源对你的教育。

你在一个城市上学,不管你是这个城市中哪所学校的学生,你都会受到这个城市的整体影响。不管上的是名校还是普通院校,你都没有办法独善其身,摆脱这个城市给你打下的烙印。在选择城市时,应当坚持'在哪工作,在哪安家,就在哪读研'的考研地区选择的基本原则。

北上广作为一线城市,自然是众人大多数的选择。这些城市有着光鲜的面貌,但不一定能带给你光鲜的未来。

首先,北上广虽然资源和机会虽多,但竞争者也多,激烈的竞争未必能带给你一份满意的好工作。

其次,即使能够找到一份好工作,将来是否能够长居此地?一线城市的房价和生活水平,相比二线城市或内陆肯定更高,能在这里暂时扎根但有没有想过未来的长远发展?

第三,生存还是生活,不同的城市面临的是不同的问题。相比之下,许多二线城市如成都、武汉、南京等省会城市,有它们自己并不逊于一线城市的优势,也值得大家在择校时认真考虑。

以上几点是择校时应重点考虑的方向。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漫漫考研路,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又适合自己的专业就已经朝着成功迈进了一大步,开往梦想的地铁上,没有人愿意中途下车,我们都会期望这辆车轰隆隆地一路向前。为了避免被迫中途转车,那么,就要在出发时就要好好地思考,理性分析,慎重选择。


如何努力

大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人生充满了重重变数,2018考研在即,考研同学是坚守儿时名校梦,向着太阳追逐,还是为现实折腰,去退而求其次的“将就”,亦或拐弯遇上“职场”,中途迷失?

没有人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机会面前选择比努力重要


当前,2018考研预热期结束,全面进入基础复习阶段。在按部就班复习之余,考研同学最要紧的不是四处搜罗考研资料,更不是在考研与就业或考公等之间举棋不定,而是停下忙碌的脚步,想一下,毕业在即,路在何方。    


1考研需要“真英雄”,酱油党退散

       人间四月芳菲季,大三大四学生却无暇欣赏姹紫嫣红,而是要站在人生岔道口上,直面摆在眼前的问题,就业还是考研,是考研“坚定党”还是“酱油党”。  

任何时候做任何事,都要专心致志才能不负韶光

 

考研被越来越多的人称为“第二次高考”,近十几年来,数百万计的人通过“考研”,改写了人生。2018考研在即,决心考研的同学最好摒弃边考研边找工作的心理,要么干脆做简历求职,要么坚定考研,“小猫钓鱼”的故事告诉我们,即使是“钓鱼这件小事”哪怕本领再强,三心二意的话就会“一无所获”。研路艰险,需要一战到底的考研“真英雄”。而国内职场同样竞争惨烈,需要同学全力以赴的制简历、找工作,考研“酱油党”最好趁早退散,以防浑噩忙碌一整年、“工作”“考研”两头空。

 

2考研要有“真目标”,此刻选择犹未晚

       时间就像疾驰的无人驾驶的火车,每天都呼啸而过。我们无法操控时间,却能抓住一切机会选择最美的风景。大部分2018考研党早已奔波于研路上,跌跌撞撞地前行却不知目标是否正确;一部分人刚决定参战2018,却害怕为时已晚,对未来充满了迷茫。 

夸父逐日固然勇气可叹,但其道渴而死令人唏嘘

 

当你认为为时已晚的时候,恰恰是“最好”的时候。于2018考研同学而言,此刻,选择远比努力要重要。2018年4-6月是最好的考研目标调整期,错过时机或干脆忽视,也许会错过N多知识点以及摆正自身的机会,导致2018研战败北。所以,2018考研同学,先从无限的书海题库中钻出来,放下犹豫、迷茫与执着,回归自身(自己有什么,要什么),圈定够得着的考研目标,而不是陷入“夸父逐日式”的疯狂。

考研是属于个人的故事,但结局却由你自己书写。无论坚守名校梦,或是退而求其次的“将就”,都离不了坚持到底的勇气。2018考研,是不负韶光不负卿,还是虚度光阴徒留憾,关键就在当下。


3让学习变成习惯

       你不能靠励志决心支撑你学习的日日夜夜,鸡血是一种trigger一样的东西,但是它无法让你达到目标。

       让你达到目标的,是一种习惯,习惯就是把你打了鸡血后的一种热情凝固下来 固定成一种模式,以便在你心情不好时、不想学习时、没有状态时,你仍能按照之前定好的路往前走,而不是被你的情绪所左右、阻碍以至停滞不前。


4有效学习时间

       有了一个学习习惯,比如:上午学数学,下午学专业课,晚上看英语和政治,那么究竟上午该如何学数学,这个习惯的效率如何呢? 

       你在schedule上写你9:00到12:00学习数学3个小时,但其实,这3个小时包括你15分钟找座位坐定、15分钟冲咖啡、刷微博20分钟、回短信N条、学不进去发呆累计半小时······

        如果你详细记录你这3个小时时间的流向,你会发现,你真正学习的时间只有1.5个小时甚至更少。

        所以我听过很多人说什么我7点去图书馆占位,我每天学习12个小时,可是我还是没考上的时候,不知道我应不应该表示对他们坏运气的同情。因为,说实话,学习是这世上为数不多的付出就会有回报的事情了,但前提是,你一定要诚实地面对自己的学习时间。有些时候,你只是“准备学习”或者“在做与学习有关的一些周边工作”而已。并没有真正的“学习”!


5时间细分

  在我近一个月刷豆瓣中,我只遇见过一句对我的生活特别重要的话。原话我记不太清楚了,也记不得是谁说的了。

       大意就是:作者曾经记录了她每天刷豆瓣微博的时间,发现这些时间是不固定的,也就是说,不是刷社交网站本身占用了我们的时间,而是刷社交网站填充了我们无所事事的时间。

       因此,我第二天开始把schedule排得又满又紧凑,我先把要做的事先一股脑的列出来,然后再分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是可以零碎时间做的。然后把它们排到时间表里,甚至划分到10分钟的单位。

       我惊喜地发现,那一天我过得特别充实,我所有要做的事情全部都完成了,而且,也没耽误我刷社交网站。因为我在一个特定的时间段,迅速、集中地浏览了信息,李笑来老师说过,时间是不能被管理的,能管理的是自己。

       其实,对我来说,时间的确不能被管理,而被管理的是事务。事务流淌在你的时间河床里,不要让时间河床干枯,这样你就只会发现在那些干枯的河床上,散落着“刷微博”、“发呆”这样搁浅的破船。


6目标明确

        你要把思考“我是否考研”“我该考那所学校”当成一件写在list上的事,也就是,你不能在学习的时候、吃饭的时候、睡觉的时候反复去琢磨这件事。而是,你专门拿出一个时间段,比如:我现在用3天的时间好好想想我未来的走向,我要不要考研?我要不要考这所学校?

       把考的好处、坏处,你的优势、劣势,搜集学校的信息,与父母朋友学长交谈等等做一个决定所需要考虑的各种问题全部考虑清楚。

       最后,你做出一个决定!

       这个决定很简洁——我考(不考)研!我考XX学校XX专业!

       好,这个过程到此就彻底结束了!

       你现在所要做的事情就是——努力把你决定的事情做到!

       而不是你一边复习,一边还在怀疑“我到底要不要考研呢?听说今年的分很高啊!听说明年要缩招啊!”

       进而到“考研究竟有什么用呢?现在不到处都在说研究生泛滥了。况且,我真的要考这个专业吗?我不是太喜欢耶...难道我一辈子就要做这个吗?”

       当年我就是这样的,从7月份就对要考的学校突然学硕缩招的消息郁闷、愤懑、自暴自弃、觉得自己没希望了、是不是该换个学校等等一系列与学习无关的浪费能量的心理消耗,那时还离考试有半年之久。

       后来我才知道,不管缩不缩招,半年的时间足以让你考上中国的任何一所研究院。不管它有多难,时间可以被用来花在甚至挥霍在做决定上面。但一旦做了决定,时间就必须全部用在执行决定上面,而不是反复思疑你做的决定,反复思疑,那是你做决定的一部分。


7只做有用的事儿,注意效率

       追求形式感,完美主义,我觉得这个问题在女生身上比较明显,其实从小学中学的时候就可以看出来,很多女生的笔记总是做得一丝不苟、甚至相当漂亮整洁。但问题在于,小学时的知识毕竟不多,而考研时候需掌握的知识量就很大了。

       笔记做的整洁清楚并没有什么不好,但是,有一个问题一定要时刻提醒自己:这真的有必要吗?你一定要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难度级别,你一定要按顺序听网络课堂,你一定要把做错的题重新誊在一个本子上,你一定要把做得不完美的那页笔记重新做一遍,你一定要按照一个特定的routine去实行复习计划......

        这都没问题,但是,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你要有一个清楚的意识,那就是,你的目的是考上研究生。你的目的不是做一本整齐的笔记,你的目的也不是按一个特定的routine把事情做完,一本整齐的笔记、一个好的学习routine都是为了达到目的而是用的手段。

       所以,在学习的时候,一个好习惯是:经常问自己:这样做对我达到考上研的目标有帮助吗?

       我的建议是:做比想要聪明的多。即使失败,即使证明这条路是错误的,至少你拥有一个失败的教训,而如果只是在想,只是在犹豫,时间反正都会过去,

       最后还是随波逐流。

       不管怎么样,你要给自己一个主动选择权~~

       神马方法能让自己沉下心来安静高效学习吗,有神马方法能让自己沉下心来安静高效学习吗 ?其实不用特别想用什么办法让自己安心学习。只要坐下来、翻开书、从第一个字开始学就行了。 


8直面困难,解决问题

  冯仑有句话大意是:假如你有一个问题,你逃避它,那么你就有了两个问题。

        当年考研的时候,我对数学和专业课这两个大头确实相当头痛,所以总是拖延学习数学和专业课的进程。仿佛这样问题就可以自行消失一样,而不停地将时间大量浪费在已经不错的英语和政治上,这样做的后果很严重。就像上面说的,你开始有了两个问题:

       1.你没有复习最难的数学和专业课

       2.你为你每天没有复习它们而感到愧疚,为时间的临近而焦虑。

       学习中,什么是简单的,什么是困难的?就像流行的“一万小时天才理论”里讲的一样,停留在你的学习舒适区里是简单的,而去探索舒适区和未知区中间的部分是困难的,每天只是做做英语阅读、画画政治书的线当然是简单的,在做这样的事情的时候,你的脑袋的CPU占用率很低。但是解一道二次积分的数学题是困难的,你的精神会比较紧绷,CPU微微发热,当你为了躲避最困难的事情找诸如“看英语和政治也是在学习呢”,别骗自己了。

       你知道你并没有触及到问题的核心,冯仑那句话的后半句是:如果你开始着手解决这一问题,那么你就只有半个问题。


9积累筹码

  人生不过就是用手里有的筹码去换另一些筹码,而人生初期的筹码相对来说比较好获得,比如高中你只要成绩好就能考上清华北大,而当你大学要申请出国的时候,就不止是成绩了。

       而当你到社会上想要做出一些成绩来的时候,因素就更多了,所以,如果你曾经像我一样犹疑不决,思前想后,以我得到的教训,我想说先把你能拿到的筹码拿到手,不管它以后有没有用,不管你是否喜欢它,就像打地主摸牌一样,你不能摸到个3就扔了吧,没准等等就有个炸弹呢、再不济也可以三带一出出去啊。

       这些都是筹码

       即使你现在不知道你喜欢什么,你要什么,但是等到你喜欢的东西出现了你要有筹码去换,你以为那些一路清华北大全奖出国读名校华尔街高薪的人是比你多牛吗?

       不是的,是人家初期就开始积累小筹码,高中搞好成绩、大一开始找实习、找学长学姐提携、与教授多接触、不放松GPA、寻找各种机会,一步一步的累计换来的。最后得到那些,也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事情,没有什么神奇的

       随着筹码的增加,你的话语权越重,你的选择权越大,你能换到的东西更好

       这就是滚雪球,而且还有可怕的复利!!


       2018考研路上,有艰苦、有奋斗,有收获、有遗憾,有汗水、有泪水,无论如何,研途相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