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牛角鑑別


犀牛角
犀牛分為亞洲犀牛和非洲犀牛,因犀牛角屬性大寒,在醫療條件不是很發達的古代,是治療熱病的良藥。加之可被雕塑成玩物和因稀少而成為權貴身份的象徵,大量的獵殺與截取角質,亞洲犀牛於明末清初時候就絕跡了。現在我們還能看見的犀牛及新品的犀牛角雕製品,都是來自非洲中北部。在近古代,因航海和國際間的貿易交流比較發達,於清朝就對犀牛角進行了嚴格的規範。把產於亞洲及太平洋中部等島嶼上的犀牛角稱做為「亞角」;把來自遙遠非洲大陸的犀牛角稱為「非角」,又因當時的犀角靠岸碼頭在廣州,也有稱為「廣角」。犀牛角的藥用性能在《黃帝內經》中就有過描述,說明我們的祖先於遠古時代就開始開發和利用了犀牛角。犀牛角的主要成分是角質有機物,易受腐蝕而變質、被降解,考古挖掘中出土的存留量極少。上述「廣角」就是指非洲犀牛角,產自非洲,黑褐色。廣角又名天馬角,可雕刻工藝品,也可做藥用,但藥效不及亞洲犀角。過去大部分由廣州進口,又是廣運通進口商經營,故一般習稱廣角。廣角的紋絲較犀牛角細,而且相互粘連,無蜂窩狀眼,無魚籽樣紋,無天溝地崗,這是與亞洲犀牛角的顯著區別之一。 ADVERTISEMENT

蹄子料
犀牛角與其他牛角的特徵區別編輯本段回目錄一、犀牛角是長在鼻子上的,有單角和雙角。由於生長在頭部的中間,更接近圓形或大橢圓形;牛角是長在腦門向兩側分叉的,因牛腦門比較平(沒有人看見過大賁頭的牛吧?),因此牛角是扁的;
 老耗牛角

ADVERTISEMENT 老耗牛角
二、犀牛角生長特徵具有「前溝後崗」的特點。什麼是「前溝後崗」?犀牛角往角尖方向去,有一條凹下去的溝,是「前溝」,朝向牛尾巴。犀牛角往鼻子方向去,有一條凸出來的崗,是「後崗」,朝向上天。因為有這條崗,令犀牛角杯形器物的邊口,好象製造出犀牛角是扁形的感覺;


蹄子料
三、所有的牛角都具有的共性,就是「前實後空」,「前實」就是指向角尖去的地方是實心的;「後空」就是指向鼻子或腦門去的地方是空心的。牛齡越大,空心則越長,實心則越短; ADVERTISEMENT

蹄子料
四、又一條共性,所有的牛角都是有年輪的。所有角製品的橫截面的開裂都是圍繞著年輪綻開的。為什麼在這條中只說了是所有角製品這個詞,也包括了象牙;
 蹄子料

ADVERTISEMENT
五、犀牛角的顏色不是單一的,靠近縱向中心一律是黑的,犀角的截面中心是黃色的,這是區分犀牛角與其他牛角的重要特徵;犀牛角顏色往往被染成古紅色,是為了達到仿古的效果。其實自然界中只有絕種的亞犀種群中才有紅色的角質。這裡要說明,乾隆大爺都沒有機會看見過亞犀。

尤侃款犀角雕芙蓉鴛鴦杯
六、犀牛角區分其它牛角的另一個顯著特徵,就是犀牛角(亞犀非犀都具有)的縱向紋路永遠是直的且相互平行,即便是因年代的久遠而出現開裂,也不會出現如其它牛角般那樣的交叉網路。犀牛角的橫斷面,雖有年輪,但因縱向纖維紋路是相互平行的結構,所以反映於橫截面上的現象是:對於亞犀被稱做「魚子紋」;對於非犀被稱做「甘蔗紋」,行內人士都統稱叫「魚子紋」。而其它牛角則沒有這種特徵。

犀角雕饕餮夔龍杯
七、有的文章中稱,用獸皮帶毛的一面去擦磨犀牛角,可以聞到一種麻油(北方叫香油)的香味。這只是對於犀牛角中特殊的一種被稱做是「香犀」的犀角,這種「香犀」,康熙他爺爺恐怕也沒能等到見上一面。據明史相關文獻中記載,在明朝中葉就已絕種了(詳細記錄可查明史相關文獻,也是忘記在哪篇了)。這種香犀的產地在哪兒呢?就是在前些日子又一次被海嘯問過安的印度尼西亞的那座爪哇島和索羅門婆羅洲。也有的史料記載,在越南周圍曾有人看見過。有關亞洲犀牛的圖片(指活著的時候的模樣)請諸位查閱《大不列顛百科全書——動物篇》,只可惜照片太老,沒有顏色。有些絕了種的犀牛是根據部落圖騰畫出來的,與真實的動物難免有偏差,就湊合將就著吧。觀看非犀牛,目前尚有幾座城市的動物園裡有養的。等有機會吧,俺當面教大家體會魚子紋 直觀效果,因為從照片看過去的感覺沒有直觀那麼真切,魚子能看見,但微小的紋照片照不出來。


犀牛角杯(注意看魚籽紋) 
犀牛角杯
犀牛角的鑑別
1、看底盤:容器可從口部,雕像、擺件可從底部觀察材料的底盤形狀。亞洲犀角是西瓜籽或龜背形;非洲犀角(廣角)是圓形或長方形,也不絕對:因為煮成熟犀角後可以人工扳為花口等各種形狀,但仍有跡可尋。



高30cm 犀牛角
2、看紋理:任何犀角的縱剖面都有平行的「竹絲紋」(也叫「順紋」),亞洲犀角「竹絲紋」粗;非洲犀角竹絲紋」細。任何犀角的橫剖面都有「粟紋」(也稱「雞皮紋」、「毛囊紋」、「魚子紋」)。水牛角縱剖面都有交纏的「絞絲紋」(也叫「絞紋」「牛毛紋」)而沒有平行的「順紋」。

蹄子料(一樣有魚籽紋,但和犀牛角魚籽紋有區別)
 蹄子料
3、看角髓:水牛角在橫剖面可見圍繞中心層疊的白色圈狀角髓(角朊層),亞洲犀角沒有,非洲犀角只在外圍有一圈闊邊的角髓,沒有層層套疊。
 牛角 牛角的角朊層
4、看色澤:蘇門犀角和爪哇犀角製品為蜜色或栗色,色較純,透明度高;印度犀角上部色暗,下部明朗,稱「雲頭雨腳」。廣角上部灰黑色,下部灰黃色。犀牛角的顏色不是單一的,靠近縱向中心一律是黑的,這是區分犀牛角與其他牛角的重要特徵;犀牛角顏色往往被染成古紅色,是為了達到仿古的效果。其實自然界中只有絕種的亞犀種群中才有紅色的角質。 
蹄子料
5、看個頭和腔子:亞洲犀角個頭較小,腔子較淺,一般用來製作30厘米以內的工藝品,如犀角杯、鼻煙壺等,古代較大一些(超過30厘米)的犀角雕品如仙佛雕像,一般用印度犀角。非洲犀角則個頭大,腔子深,較大型犀角雕品多為廣角雕制。

犀牛角(整副角) 
犀牛角(整副角) 民國時期從歐洲破落貴族處帶回的珍貴的蘇門答臘犀牛角(整副角)。大角長20厘米,最粗處直徑19厘米,小角長10厘米,最初處直徑7厘米。
 非洲 犀牛角
6、感覺溫度:犀角涼而溫;水牛角涼而寒(冰冷);樹脂合成品沒有冰涼的感覺。
 蹄子料 蹄子料
蹄子料
7、聞氣味:亞洲犀角清香;廣角味腥;水牛角干磨有硫磺味。
8、看雕刻:犀角雕刀工細膩流暢,細部處理認真,地子光整;牛角雕刀工或粗率或僵硬呆板,細部處理草率,常見毛刺、刀痕、刀傷,地子不平整。樹脂模製品不見刀工,沒有雕刻痕跡(犀角雕和牛角雕之刀工優劣系就一般情況而言,不可絕對化)。

9、手觸摸。犀角光亮滑潤,泛油明顯,不乾澀,很少見到裂紋,手感良好。水牛角乾燥,油性差,常有裂紋,手感差。犀角沾水後表面無變化,水牛角沾水後表面變軟,有一種類似摸肉的感覺。 犀牛角鑑定諮詢: 編者電話/微信:132480899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