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咏 春

 wps0321 2017-05-11

咏 春

陈子善

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咏春诗文不知凡几。中国古典文学中,诗大概是唐孟浩然的《春晓》传诵最广:“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词为南唐李煜最有名,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结尾的《虞美人》,因流露沉痛故国之思而脍炙人口。

新文学创作中,胡适、郭沫若、徐志摩诸家都有咏春之作,郭沫若“女神”时期的新诗中,单以“春”为题的,就有《春愁》《春蚕》《春之胎动》《春寒》等多首。除了诗,文更多。值得一提的是,1936年3月16日上海《宇宙风》第13期是“春季特大号”,该期写春天小辑共收六篇散文,即知堂的《北平的春天》、木石的《春在东京》、姚颖的《南京的春天》、春风的《沈阳的春天》、施蛰存的《春天的诗句》和丰子恺的《西湖船》,又配以丰子恺作《春人四题》和黄嘉音作《战地之春》《春眠不觉晓》等多幅漫画,颇收图文并茂、丰富多彩之效。

《宇宙风》是林语堂、陶亢德编的。这期春天小辑作者中,知堂、施蛰存、丰子恺都早已在文学史上大名鼎鼎。另外三位,姚颖是《论语》培养出来的女作家,有“论语八仙”何仙姑之称,当时风头正健。春风即张春风也即张向天,后来定居香港,成为文史掌故和鲁迅研究专家,香港老一辈读者当不会感到陌生,内陆读者反而不太熟悉了。至于木石,当时正在东京,是位留学生,其他就一无所知了。此文描写东京的春天颇为生动具体,结尾也意味深长:“纵樱花树下,遍是欢情,总不能除去心头国破家亡的阴影,更那来情趣度这个异国的春天。”

知堂是绍兴人,所以他写居住多年的北平的春天,仍处处以故乡为对照,得出的结论颇有趣:“我倒还是爱北平的冬天,春天总是故乡的有意思,虽然这是三四十年前的事,现在怎么样我不知道。”姚颖为文往往语带讥刺,她写南京的春天,笔锋一转,就冷嘲热讽。张春风写沈阳的春天,对“从前的日子(这是说‘九一八’以前的日子)”怀念甚殷,笔带感情。施蛰存则另辟蹊径,他旁征博引,评述外国意象派等“同时代”诗人的咏春诗句,分析诗中所体现的与其前辈不同的复杂情感,特别关注“现代人”笔下为何会出现“灰色的春天”,为何会在万物复苏的春天反而“格外地悲哀,格外地苦痛”,颇耐人寻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