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子仙曰:有子说“孝悌”
2017-05-11 | 阅:  转:  |  分享 
  
子仙曰:有子说“孝悌”“子”是古人对老师或者是有道德、有学问的人的一种尊称。在孔子的学生中,有两个人是经常被称为“子”的,一个是“有子”,一
个是“曾子”。还有两个人是“冉有”和“闵子骞”,但因古书籍中出现频次极少,可以说是忽略不计。有一个人不仅仅是学生的身份,而且还担任
着孔子助教的角色,这个人就是“有子”,本名叫“有若”。所以,在孔子逝世之后,因“有子”学问好,大家就请他上课。当然,也有人推测,《
论语》这部书,主要是“有子”和“曾子”的学生编著的。所以就把“有子”的言论,放在了这个部分。孝悌,是中国文化的精神,是为仁之本。用
通俗的话来讲,就是“爱”。所以,在《论语》中,就把“有子”的“孝悌”写在了前面。当然,据说是这样的,毕竟我没有活过几千年。有子曰:
“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先来说说“孝”这
个字。孝,《说文》说“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我们去看看“孝”字的甲骨文,你会发现是一个年轻的“子”,背负着一个“老
”人。也有人说,“孝”这个字,上边是“老”字的上半部分,下边是“子”,也就是说老人的下半生要靠自己的孩子。通俗些说,“孝”就是孝敬
父母,孝敬老人。我们长大后要还报父母的爱,还报老人的爱。他们养育照顾了我这么多年,如今他们年龄大了,行动不方便了,我回过来照顾他们
,这就是孝。在现在的环境来说,很多事情是互相矛盾的,当然也包括“孝”。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这本经是无奈的。以前常说“你该孝,天下无不
是的父母”,这句话其实是片面的。比如说,孩子犯错了,有的父母会打骂孩子。有的人认为应该要打骂孩子,有的人认为不应该打骂孩子。其实,
我倒是想知道:当孩子犯了错,父母到底是因为不知道该通过怎样的方式教育孩子,让孩子长记性,而打骂孩子,还是因为“无奈”而打骂孩子?但
不管怎么说,父母都是为孩子好,但这种教育的方式却是不妥的。有一个词叫“现世报”,有的说是儒家的,有的说是佛家的。不管是哪一家的,我
们不去追究它,因为这不是主要的。有一个关于“现世报”的小故事,我们来稍微了解一下。有一个小女孩,每次吃饭的时候,发现自己的母亲给奶
奶用的是一个木碗盛饭,小女孩没有问为什么,而是记住了这一幕。有一天,母亲看见自己的女儿拿着一块木头在刻刻划划,就问:女儿,你这是在
做什么呀?女儿回答说:我在做一个木碗,将来等妈妈老了,给妈妈用。或许,在一些人眼里,这是正常的,老人嘛,手脚不利索,用瓷碗吃饭容易
打碎,容易受伤,用木碗或者是塑料碗不容易打碎,不容易受伤。但,你不觉得自己的心里会有些不舒服吗?可是,你又不能去指责小女孩,因为她
是你教的,是你用“言行身教”教的。再来说说“悌”这个字。在“有子”说的这段话里,“弟”这个字就是“悌”,它是一个通假字。悌,《说文
》说“善兄弟也”,就是对兄弟姐妹和善友爱。一句话就解释清楚了,很简单。是这样吗?我觉得不完全是。在中国的“五伦”中,有“君臣、父子
、夫妻、兄弟、朋友”这五个。有时候我们有些话、有些事,不好对父母、妻子、兄弟姐妹讲,只能跟社会上认识的朋友讲。但,还有一个兄弟、一
个朋友,我们却把他给忘记了,那就是另一个自己。我们去看看太极图就明白了,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是为一体。不少人忘记了和善自己、友爱自
己,然后就去友爱别人、和善别人,可能吗?要说没有带有目的,至少我是不相信的。所以,人,常常在自我反思中,得到进步,也常常在反思中,
更加的迷惑。再进一步引申,就是对是“事物”友善,也是“爱屋及乌”。你不能说,这里有个垃圾桶,你闻到它散发出来的味道让你不舒服,然后
上去就是踹一脚。我想应该也没有这样的人吧。“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这两句话的意思就是说
:一个人,如果孝敬父母老人,和善友爱自己、兄弟、姐妹、妻儿、朋友以及事物,对这样的一个人,如果说他喜欢去做触犯上级的事,这样的人是
很少的;而不爱触犯上级,却爱作乱造反的,这种人是根本没有的。再来说说“务本”这件事。“务”,《说文》说“趣也”。趣者,疾走也。務者
,言其促疾於事也。在这里是“务必”“必须”的意思,如果要理解成“致力”“从事”,或者是“事业”“追求”“志趣”也是可以的。那么“本
”是什么?我首先想到的是《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说文》:本,木下曰本。“木下”是什么?或者应该说木的底部是什么?不就是土壤和
根嘛!有了立足点和养分,根健壮了,木才能更好的生长,也就是“本立而道生”。而这,是木的“本”。那么,作为人的我们来说,什么才是“本
”呢?孔子说是“仁”为其一,而“有子”说“孝悌为仁之本与”,孝悌是组成“仁”的重要的“根”之一。我们或许可以用“木”的一生来解释一
下。木,从最初的种子,先在土壤里找到立足点,然后生根,从土壤里汲取到足够的养分,在合适的时机,破土而出,芽就出来了,然后慢慢的成长
。成长的过程中,一是靠根吸收养分,二是靠叶子和阳光。如果根从土壤里汲取了有毒物质,木能生长得好吗?人,也是一样的。如果从小接触到的
东西,是顺应自然发展规律的,也就是正的东西,那么人就会向好的方向发展。反之亦然。“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人应当要成为君子,也就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品德高尚的人,必须要拥有符合自然发展规律的这个“本”。当你有了这个“本”,也就有了“立足之地”的根基,你才能向好的方向发展。而“孝悌”就是这个“本”的根“仁”的一个重要部分。声明:本内容为本人现阶段理解,日后或将推翻此番言论。
献花(0)
+1
(本文系李氏子仙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