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葡萄着色机理及技术措施解析

 黄松兵 2017-05-11
1、葡萄着色的机理
  葡萄从浆果开始着色到完全成熟为止,一般为20~30天。此时浆果停止增大,变得柔软而有光泽。有色品种在皮层积累色素,白色品种叶绿色大量分解,呈黄白色且透明,并出现果粉,种皮也逐渐变色。浆果含糖量迅速增加,含酸量及单宁量降低。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果实着色调控的研究认为,内源ABA水平是启动葡萄果实进入始熟期的信号,而果实内IAA水平降低是浆果着色的根本原因。果实发育后期ABA水平的提高与IAA水平的降低均能刺激植物体产生乙烯,从而增强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活性以及细胞膜的透性,促进糖向细胞内运转,对花色苷的合成和积累可能起到直接效应。在果实发育早期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GA、CTK均可调节其发育后期内源ABA、IAA水平,从而控制着色。在后期施用外尖GA和CTK则可抑制果实中叶绿素降解,对花色苷合成能起到延迟作用。研究进一步发现,ABA、乙烯可增强葡萄果皮中花色苷生物合成的控制点--类黄酮3,5-糖苷转化酶(UFGT)的基因表达作用,并增加CHLASE1mPNA的含量和叶绿素酶的合成。
  此外,糖作为花色苷(花青素)合成的一种原料,其代谢和积累受IAA、ABA、GA、CTK的调控。因此植物生长调节剂也可能直接通过刺激果实内源激素来完成对糖的调控,进而影响着色。但不同内源激素对果实生长后期糖分积累似乎具有选择性,而糖与内源激素之间更多是通过相互的信号机制作用的,并且不同种类糖分对花色苷合成的作用也不同,有关于这方面的作用机理仍需进一步研究。
2、技术措施
(1)赤霉素 除前面介绍的应用赤霉素促进葡萄无核化,可提早着色、促进成熟外,无核葡萄花前用GA3处理花序,也可加快着色,并且对果实着色度有增加趋势,对于藤稔葡萄也有相似的结果。但采前3个月喷施10mg/LGA3可明显抑制着色过程。另外生长旺盛的巨峰葡萄用GA4和GA7处理,可增加果实可溶性固形物2%和提前上色10天。
(2)乙烯利  在葡萄果实开始上色时用300~700mg/L乙烯利喷布或浸蘸果穗,可使葡萄提前成熟4~11天。另有试验报道,乙烯促进葡萄着色的浓度与其造成落叶落粒的浓度较为接近,生产上难以掌握。为了产生副作用,加入10~20mg/LNAA可消除或减轻脱落。
(3)氯吡脲(KT-30) 可以调节植物花色苷的产生,起到抑制作用,对葡萄果实上色度的不良影响较大。研究表明,花后用KT-30处理可以推迟果实开始着色的时期2~3天,但果实最终着色整齐,且着色期缩短;而KT-30+GA配合使用则可以起到更好的着色效果。
(4)脱落酸(ABA)  采用有效含量1.25%的脱落酸(ABA)复合制剂,50~100mg/L处理温可(Wink)和红地球(Red Globe)葡萄,能有效地促进葡萄果实着色,并改善葡萄果实的质量。在用脱落酸处理后(7月18日处理)7天左右,果皮就开始转色,而且处理浓度越大,促色效果越明显。到成熟采收时,处理间的着色差异更为显著。
  在巨峰葡萄着色初期(约10%的果实着色),用含脱落酸1%的真菌发酵生产的250mg/LS-诱抗素浸泡果穗,能显著提高巨峰葡萄的着色指数,而且成熟早、转色快,可溶性固形物和总糖含量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且果肉不软化,果穗不掉粒。
(5)烯效唑  在葡萄果实成熟前20天和10天左右,分别用浓度为50~100mg/L的烯效唑溶液(即5%烯效唑可湿性粉剂500稀释~1000倍)喷施于葡萄果穗上,可明显促进果皮花色苷的形成,促进果实着色,有效降低果实的有机酸含量,增加可溶性糖含量,提高糖酸比。同时,增加果重5%左右,提高品质。
(注:本文仅供参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