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禅不是昏庸误国的蠢材,他只是一位“没有梦想的刘备”

 潇潇雨ekg9m5f4 2017-05-11

蜀汉后主刘禅,究竟是平庸误国的昏君,抑或是深谋远虑的天才?

身为拥刘派说书人,刘禅一直是我想说但又不忍心说的人物──其实,一句话就可以道尽刘禅, 他就是没有梦想的刘备 。

什么?没有梦想的刘备不就是个废物吗?

嗯那是你的心声,不是我说的……平心而论,刘禅不蠢,但也绝对说不上有什么智慧,他很平凡,现今有少许评论推崇刘禅,主要是因为他 该投降时且投降,抛弃梦想、只重实际,符合现代人认同的观点 。

而说书人以为,莫要抬举刘禅、妄自菲薄,平凡如我们,每一个人穿越回蜀汉都可以当个不错的阿斗。这话是有根据的,从前有一款 DOS 的电脑游戏「皇帝」,如果你曾玩过这个老游戏,各位好汉开局是先上御书园增加智力、或是先跑武道场增加武力呢?

没错,答案当然是先上后宫,增加快乐。

这番话父权思想太重,那么我们替女性乡民着想,如果你是一国之主,今天下一道命令召集全国年满十八的壮丁,脱去上衣,一字排开,各种小鲜肉任君挑选,你说刺激不刺激、快乐不快乐?

《三国志?董允传》后主常欲採择以充后宫,允以为古者天子后妃之数不过十二,今嫔嫱已具,不宜增益,终执不听。后主益严惮之。

你看,刘禅跟我们多么相像,毕竟手中没有军政大权,闲来无事翻看表特板,便想要採择美女以充后宫;侍中董允屡屡直言反对,刘禅虽然害怕严肃的董允,却终究不听谏言。

董允之言可谓正论,我们常说后宫佳丽三千人,但最初并非如此,远古时期舜帝三妃,夏商周时说天子娶十二女,所以董允认为嫔妃最多十二个,不能再高了。

那刘禅怎么会有扩充后宫的想法呢?原来 「选妃」目前记载最早始于东汉 ,于洛阳乡间进行万人海选;东汉末年政局混乱,外戚、宦官争权,自然与皇帝荒淫无道脱不了关系,荒谬大师汉灵帝在位时,甚至在西园泳池与多位年轻宫女大开轰趴、裸泳嬉戏,实在太令人羡慕……不、实在太令人髮指了!

此处无意放大刘禅的行为,人皆有欲望,不过请注意时空背景,蜀汉开国是个很尴尬的国家,曹丕篡汉,刘备为延续汉室正统建国号「汉」,但终究只是自立为帝,好比乡民自立为高雄打狗王、板桥金城武,没有多大实质意义,当时正是需要以道德为号召、以仁义收民心的时候,不得不吐槽一句,阿斗你应该有比储值扩充后宫更重要的事要做才对吧!

诸葛亮出师表有云:「侍中、侍郎郭攸之、费袆、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所言不虚,董允直言敢谏,当后主年纪渐长,宠信宦官黄皓,多次想要让黄皓升职,都是被董允给挡了下来。

《三国志?董允传》后主渐长大,爱宦人黄皓。皓便闢佞慧,欲自容入。允常上则正色匡主,下则数责于皓。皓畏允,不敢为非。终允之世,皓位不过黄门丞。董允从来不畏惧老闆脸色,上斥刘禅、下责黄皓,在他有生之年,黄皓只做了个黄门丞的小官,不敢胡作非为。

《三国志·董允传》:陈祗代允为侍中,与黄皓互相表里,皓始预政事……陈祗代允为侍中,与黄皓互相表里,皓始预政事。祗死后,皓从黄门令为中常侍、奉车都尉,操弄威柄,终至覆国。

董允死后,陈祗上位,撰写《三国志》的陈寿认为陈祗与黄皓是蒙蔽主上的元兇,两人狼狈为奸,终致大祸,姜维虽为大将军,但常常远征不在家,刘禅当家时,「祗上承主指,下接阉竖,深见信爱,权重于维。」难怪陈寿说蜀人无不悲痛,追思当年勇于跟老闆对槓的董允。

陈祗深通占星、卜筮之术,又会哄刘禅开心,阿斗也开始相信自己不只是个阿斗,想起亡故的董允有眼不识泰山,反而「后主追怨允日深」;至于陈祗死后,后主痛惜,发言流涕,下诏封为「忠侯」,亦可谓之奇观了。

诸葛亮出师表有云:「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也,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再读出师表,便知道为何孔明「临表涕泣,不知所云」。东汉连续剧十常侍之乱上一季才刚演完,亏得后主能够让黄皓升任中常侍、奉车都尉,歷史教训立时抛在脑后,亲贤臣,远小人,字字血泪,显然他也没有听进去,出师表每读必哭, 不只是因为诸葛亮太神,更因为队友实在太蠢 ……我没有骂谁,谁搭腔就骂谁。

诸葛亮独揽大权时,刘禅倒是非常乖巧,以大礼事之,但孔明上出师表时恐怕就想到了他身故之后的未来,不得不让人唏嘘。

以上论述,虽多取自史书,但不免有断章取义之嫌,有人提出诸葛亮于 234 年病逝,蜀汉 263 年才灭亡,后主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吧?

是的,诸葛亮死后,刘禅开始自摄国事,废除丞相制,设立尚书令、大将军、大司马,军政分权,看起来蜀汉惯老闆集团终于不再像以前压榨诸葛亮那样了,且看下一任接班人蒋琬的记载:

亮卒,以琬为尚书令,俄而加行都护、假节、领益州刺史、迁大将军、录尚书事、封安阳亭侯……延熙元年,又命琬开府,明年就加为大司马。

靠你分了三个职位结果还是都压在同一个人身上啊!

然后蒋琬就被压死了。蜀汉又少了一个优质员工,很不方便。

诸葛亮曾说蒋琬:「公琰託志忠雅,当与吾共贊王业者也。」陈寿也说:「蒋琬方整有威重,费祎宽济而博爱。」认为蒋琬、费祎循诸葛亮成规,撑起了蜀汉的一片天。

《三国志·费祎传》祎为后军师。顷之,代蒋琬为尚书令……琬自汉中还涪,祎迁大将军,录尚书事延熙六年,加辅国将军。《三国志·董允传》七年,以侍中守尚书令,为大将军费祎副贰。九年,卒。

费祎曾多次出使东吴,外交修好,蒋琬过世后,蜀汉採取闭关修养生息之策,充分培养国力,这个功绩要算在后主身上,或是费祎和他的副手董允身上,后世公论更倾向于后者;毕竟观察当时官职的任命,蜀汉还是换汤不换药,继续压榨这些老员工。

然后,当董允过世,费祎身上的重担更重了,这也是他压抑姜维北伐的原因,军政事务繁琐,又要忧心魏军前线战事,又要担心成都乌烟瘴气的朝廷,你说说看,世界上怎么可能有人可以独自撑起这一切──

说书人忍不住又想起那位摇着羽扇的丞相,只有他,万古云霄一羽毛。

诗圣杜甫恐怕每隔一阵子就会边读出师表边含泪写诗,他留下许多名句,与其说言语感人,实则是情意真挚, 歷史上的诸葛亮未必料事如神,然而他死后,你才知道武侯到底有多神。

撑起蜀汉后期 20 年的重臣,全部都是在出师表中,诸葛亮请陛下「亲之信之」的英杰──人们常说死而后已,但武侯想必仍默默守护着这块土地吧。

恭侯蒋琬 246 年过世。敬侯费祎 253 年逝世。「忠侯」陈祗 258 年逝世。蜀汉 263 年灭亡。

此文主要写后主刘禅,就不多加讨论费祎、谯周、陈祗、姜维等人对于北伐战略的立场,姜维征战失利拖累蜀汉是不争的事实,但也别忘了陈祗、黄皓对政局的影响,而陈祗与黄皓得势,说穿了源头还是在同一个主子。

最后,多半会有人举出刘禅「可次齐桓」一语。身为山寨版齐桓公,尊王攘夷,成为中原霸主,莫非阿斗教准备强势掘起了吗?

不,还是请坐下吧。

此话的后半段如下,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

这句话白话文就是说, 刘禅之胜,在于他用了能够跟管仲匹敌的传说级神卡诸葛亮,刘禅之败,在于他盖牌任黄皓玩弄政权 ,这根本不能算是什么好话──

不过,这确实也是少数正面的评价了,毕竟刘禅真的很听话,在诸葛亮过世之后,仍能把军政大权交给忠良之士,也让蜀地没有重大的民乱叛变;至于后来宠信陈祗与黄皓,就像大家知道的,我们家阿斗最乖了!他会变这样一定都是别人带坏他的!

对比吴国,先有逼死忠臣、不听良言的老番癫孙权,后有滥杀宗室、好施酷刑的暴君孙皓,刘禅真的、真的算是不错了。

故事的结尾,还是得说个老掉牙的故事, 刘禅投降魏国做了个安乐公,对比他的父亲,刘备一生在马背上征战,看到大腿復胖曾嘆息道「髀肉復生」;而刘禅听着蜀乐,拍手而笑,确实安乐 。

如果是我们,投降魏国时,看到魏军竟以蜀国后宫赐给诸将,恐怕是笑不出来的,而刘禅这点倒是有刘备的精神; 能忍人所不能忍者,能成人所不能成 。

《汉晋春秋》魏以蜀宫人赐诸将之无妻者,李昭仪曰:「我不能二三屈辱。」乃自杀。

《汉晋春秋》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这两则记载未必为真,若为事实,我同意刘禅 肯定是为了保命才如此回答 ,阿斗本来就有明哲保身的聪明之处,这点应无争议。

说书人始终以为, 刘禅不笨也不坏,仍是那句话,他就只是个没有梦想的刘备 。

刘禅能够与司马昭周旋,于豺狼虎豹之地安享天年,他的高超演技,让人想到了刘备当年辗转流浪于公孙瓒、曹操、袁绍、刘表,那足以夺得奥斯卡影帝的表演能力与政治手腕 。

刘备逃命时,每次都是抛家弃子、不顾一切只求全身而退,可见刘家家训: 先练演技,再练逃命,脚底抹油,天下大吉 。

俗话说得好,言教不如身教,这点阿斗确实是学了个十足。

后主的人生哲学,现代读来,一点儿也没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