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向往的生活——谢友苏笔下“平民的幸福”

 手写版 2017-05-11

  有位老先生,几年前偶然翻看汪曾祺先生短篇小说《水蛇腰》,无意间被书中的工笔人物插画深深吸引,他评价:“看画家的画,就好像坐在剧院看一出古典的滑稽戏,画面变成了舞台,画中人变成了戏中的角色,角色演绎趣事,惟妙惟肖,诙谐逗乐……”后来,老先生在朋友的帮忙介绍下终与画家相见,两人一见如故。这位老先生就是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吴志攀,画家则是本篇主人公谢友苏。后来,他们的缘分促成了“江南风情志——谢友苏工笔人物画精品展”不久前在北大的举办。

  在文化古城苏州,画家谢友苏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在他的笔下,那些普通的生活画面被演绎成一个个憨厚幽默、甜蜜温馨的小故事,人们都说他画的是“平民的幸福”。在这次“江南风情志”画展开幕式上,吴校长也颇有感触地说:“看了谢先生的画,大有从烦躁拥挤的都市回归安逸悠闲老家的感觉,这画面有某种召唤我回老家的声音,毕竟,人总是要有归宿的……”

  为何一位画家的作品既可引发老百姓的共鸣,又能深得文化学者的青睐?他的“平民的幸福”到底演绎的是怎样一种情感?让我们走近谢友苏和他的市井人物画一探究竟。

谁使人间笑翻天

承家训,初涉艺事

  1948年,谢友苏出生于古城苏州的一个书画世家,父亲谢孝思、母亲刘叔华都是著名画家。尤其是曾任苏州市文物保管委员会主任、苏州市文化局局长的谢孝思先生,组织并参与了拙政园、狮子林、寒山寺等重要历史遗迹的修复工作,对苏州城园林的保护贡献巨大。受家庭文化的熏陶,谢友苏自幼喜欢画画,父亲发现了他在绘画上的天赋,便开始有意识地对其进行训练。谢友苏的中学时期正值上世纪60年代,和许多同龄人一样,毕业后的他不得不打点行囊,开始了上山下乡的插队生活。

  观看如今“谢氏”风格的创作,体会最深的应是那一抹风趣及幽默,而这种内敛的幽默或许正缘于画家骨子里的乐观。当年下乡后,谢友苏觉得,画画的机会倒是比之前在学校忙碌的学习生活中还多了,劳动之余他总是到田间地头、农贸市场等人多的地方写生,勤奋与热爱令他积累了大量素材,也为后来的人物画创作奠定了基础。而且幸运的是,当年他在江苏太仓插队,当地县文化馆接到了谢友苏的绘画投稿,颇为认可,便将他临时调到了县里的美术创作班去做歌颂工农兵的宣传工作,这样,他有更多专门的时间来画画了。

  “文革”结束后,伴随着知青回城热潮,1977年,谢友苏回到苏州,成为一名电影院的美工。那一时期,谢友苏接触到了色彩原理、素描造型等西画知识,对他绘画技法的全面提升起到了重要作用。毕竟单纯从事国画创作还是有些局限,而以西画技法为辅助手段,便可以更好地丰富创作。

君子坦荡不斜视

为生计,隐藏兴趣

  丰富的人物写生、中西技法的结合、扎实的造型能力、良好的艺术修养,一切似乎都在等待谢友苏开启他人物画创作的旅程,但以何为主题风格,谢友苏当时并没有完全想好。只是,他认识到:很多人物画的形象都过高、过大,脱离了生活,没有反映老百姓真实的日常,这样画没有出路。

  “记得是在1987年,我的老师周矩敏画了一组名为‘散淡人生’的人物系列小品画,给了我极大的启发。新颖幽默的形式、风格鲜明的民国韵味,让我恍然大悟,‘原来人物画还可以这样画!’”那次触动在谢友苏心里埋下了创作“市井人物”最早的想法。后来,谢友苏在新华书店看到美国著名画家罗克威尔的市井风情绘本,作品极其诙谐,也印证了他心中的想法,生动的市井生活正是他创作的兴趣所在:“这个,对我的胃口!”

  由着各种启发,1988年,谢友苏画了一幅题为“弈棋图”的市井风情作品,也是他关于这一主题最早的创作。画中,一个小孩在与一个胖胖的成年人对弈,大人输了,很是意外,一旁观战的老者也满是讶异。“那幅画是我‘市井人物’创作的一个开端,花费了很多心力,后来我将作品投送到市美术展,结果被毙掉了,还被说成是‘非主流’题材,人物绘写的夸张手法也遭到了诟病。”在当时,反映老百姓生活的题材并不吃香,审美及评判标准都受时代的局限,所以当时作品落选对谢友苏的自信心打击很大,感觉画自己钟爱的题材一时难有出路,思考之后,他决定暂时告别人物画转而投向风景画的创作。“不过我对人物画还是难以割舍,之后也一直留意人物素材的积累,没有放下人物速写、摹画,这方面的练功从未间断。”

  与今天人们对他作品的热衷喜爱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谢友苏“市井人物”创作的开端颇为曲折。还好,当年他没有放弃,才让我们看到后来那些耐人寻味的作品。而性格里的乐观也化为了创作上的淡然与执着,淡然的是,他没有过于看重所谓的“主流”,执着则是从此开启了虽然并不被看好却真心喜爱的“市井人物”创作。尤其在进入新世纪后,谢氏绘画风格日见清晰,十几年间,他创作了一批好作品,如《人约黄昏后》《书摊旧忆》《祖孙情》《弈棋》《迎新图》等。

孝顺子

品生活,锁定“市井”

  又是一个十多年过去了,2011年,“谢友苏绘画作品展”在苏州图书馆悄然拉开帷幕。谁也没有料到,一次看似平常的画展却在古城苏州引起了一场不小的轰动,这位以细致夸张的笔触、浓郁饱满的色调绘写百姓生活的画家一下子进入了人们的视野。络绎不绝的参观人群、口口相传的赞誉,一位画家受到普通老百姓如此广泛的喜爱,以致在当地一度出现了“谢友苏现象”。观众们的热情与喜爱是谢友苏未曾想到的,而从此也出现了越来越多关于他和他画作的评价:“只有生活在古城深厚文化积淀土壤上的苏州人,才能画出如此骨子里透出苏州传统文化味道的作品。”“谢友苏作品中那种神采飞扬、充满生活情趣和人生况味的生活场景令人怦然心动,许多关于人生费尽口舌也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竟然被他三勾两勒,直入人心!”……

  谢友苏的特别,正是在于他将寻常生活中的平淡描绘出独特的味道,对此,他说自己对于画作细节的把控没有刻意追求,只是将积累中喜欢的东西不断放大。“我喜欢画人物,又尤爱画喜剧性的,所以表现的内容也大都是人生快乐的方面。快乐幸福是每个人都追求和希望的,所以我将这些表现在画上,重在体现一个‘情’。”的确,如今人们生活越来越忙碌,就像歌曲《忙与盲》中所唱:“忙忙忙,忙忙忙,忙是为了自己的理想,还是为了不让别人失望;盲盲盲,盲盲盲,盲得已经没有主张,盲得已经失去方向。”在谢友苏的画里,生活的节奏一下慢了下来,细腻的情感拨动着观画人心中柔软的角落,也许会心一笑,也许陷入思考,从他的画中总可以悟到一种温暖、淡定、从容。

重操儿时戏

  说到创作,谢友苏喜欢把自己比作导演。“一幅画从构思到完成是个很费脑筋的过程,创作者就像导演一样,要安排剧情、设定人物、布置场景……”他拿作品《惊梦》举例,画中一个小孩在帮妈妈晾衣服,高高举起晾衣竿的一刻,松松垮垮的裤子一下掉了下来,小孩子吓得惊叫一声,瞬间惊醒了身后酣睡的父亲。“这幅作品是如何创作出来的呢?我记得小时候有天吃过晚饭在门口玩耍,对面箍桶店老板正在街边纳凉,他穿着短裤,手里拿着蒲扇。那时候四五十岁的人穿的衣服裤子腰身很宽,也不用皮带,将裤腰一边折向另一边缅在腰间。这时他三岁的小女儿走了过来,伸着手拉他的裤子,向大人求抱,这一拉,裤子呼地掉了下来!这个场景正好让我看见,尽管是很短一瞬,但印象非常深刻。后来搞创作的时候,我就想,这个情节很有趣,怎么把它用上去呢?用在大人身上实在不雅,若是一个小男孩,在某种情况下裤子掉下来应该是很可爱的。我又想起,小时候帮母亲晾衣服,每次都把竹竿高高地撑起来,脚一踮,肚皮就得收起来,裤子本来就不紧,就容易掉下来。我便设计了这样一个小男孩帮母亲晾衣服的场景,但又感觉内容不够丰满,应该再加一个人物。于是,经过一番设计构思,最终呈现的画面是:劳累了一天的父亲安睡在院中竹榻上,忽然被踮着脚帮妈妈晾衣服的孩子一声惊叫扰了睡梦。画上回头向父亲求助的小孩子与惊醒的父亲相呼应,而他双手撑起的竹竿又与母亲建立了联系,这样,小孩子在画中起到了前呼后应的作用,整幅画既合情合理又显生动……”这就是谢友苏,那些普通寻常的人物在他的笔下经过适当的艺术夸张,便一下变得诙谐幽默、神采飞扬,浓浓的生活趣味扑面而来。

惊梦

建展馆,传播“幸福”

  平江路是古城苏州的一条历史老街,因毗邻平江河而得名。平江路的历史街区是苏州城迄今为止保存最为完整的一个区域,而友苏美术馆正坐落在这条路上。听谢友苏夫人嵇娴女士介绍,有很多前来平江路感受苏州古韵的朋友也会到友苏美术馆参观。他们中有人会很惊讶:“这幅画怎么在这里?我很多年前就看到过,没想到是苏州谢友苏老师画的。”有人会带来外地或是国外亲朋好友对画家的问候,还有的人在美术馆的留言簿上写下了这样的话:“谢老师,看了您的画,我想家了。”……2011年的那次“谢友苏绘画作品展”,他们除了得到了众多的鼓励和肯定,也收获了满满的感动。嵇女士说:“很多观众会一次两次三次反复来看,有人将家中残疾的亲人用轮椅推着来看,最后一天撤展还有市民赶过来,希望能再展些日子。即便是时间极为宝贵的搬运工人撤展卸画时,都是看看笑笑,笑笑搬搬,特别小心,还跟我说:‘你老公真棒!这种生活我们只能在画中看到。’我真的很感动,我们会把这个平台办好,让更多的人体会到生活细处平凡的幸福,让来到平江路的朋友能看到悠久历史传下来的老街、老房子、老树、老桥、老河,还能看到曾经在这里生活的苏州人留下的一段值得怀念的岁月印记。”

馄饨担子

  原来,人们喜欢谢友苏的画,喜欢的是画中所流露出来的细腻的情感、淡定的心情以及那种慢生活的味道。年轻人虽然没有画上的生活经历,但也常有人说,那就是他理想中的生活,是他向往的;而对于上了年纪的人,谢友苏的画则是一份回味,一份对过去旧时光的回味……(附图为谢友苏画作)


来源:《中国书画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