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水浒论: 三打祝家庄是宋江最深的套路

 天地人和w 2017-05-11

翻开历史的尘埃,先来看看南宋龚开的《宋江三十六人赞》中的排名。

呼保义宋江第一,智多星吴学究第二。晁盖排名三十四,倒数第二,甚至连阮氏三雄和拼命三郎石秀都排在铁天王晁盖前面。

在108将排名中,鼓上蚤时迁背着偷鸡摸狗的骂名都排在了107,而天王晁盖却没有够上108的边。

错在哪里?

“天王”。铁天王,你反了天了。

历代知识分子,从来都是反贪官不反朝廷。宋江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而晁盖为人忠厚,一生“义”字当天。他家财万贯,拉帮结派的人都是江湖为主,朝廷为辅。宋江反之。

宋江救下的人、散财的对象都是在为他的仕途铺路。

他上梁山是左右顾瞻,最后实在走投无路不得不上梁山的时候。提出了一个很没英雄气概的要求,他要求晁盖为他杀了黄文炳报仇,否则不上梁山。

但是从他上梁山那一刻起无不在盼望招安,晁盖却希望造反。

至于晁盖的死是作者的蓄意安排还是历史的必然性?

我猜想是历史的必然性,施耐庵也是顺应了事情的发展规律。

晁盖只顾近忧而无远虑,竟然临死前的遗嘱也是为他杀了史文恭为他报仇。试问你死了,宋江继位之后,谁还会理你。

宋江则反之,他思虑深远。实际上他刚上水泊梁山的时候一再推脱第一把交椅,而在后面却一步步架空晁盖的实权,三打祝家庄就是一个里程碑,它奠定了宋江的地位基础。

等到晁盖意识到之后,权利已被架空。等到想要反起夺权时,却被史文恭一箭射伤。好巧不巧,还是一只毒箭。

反观宋江每次出去都大获全胜,晁盖好容易出去征战一次。一只毒箭就结果了他。

回到水泊梁山,晁盖自知命不久矣,宋江更是一脸做作,像侍奉亲爹似地侍奉晁盖。

但宋江的心思,晁盖如明镜一般,两人的面子功夫均是做到了滴水不漏。

水泊梁山的第一把交椅很明显在倒向宋方,而晁盖不甘心。

相互之间的暗盘功夫是九牛二虎刀光剑影,在众兄弟看来却是恩爱如基,两人心里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晁盖在我心里是一代枭雄,情商不足,他自是心有不甘,他内心会有些许后悔,后悔自己当初就不该带着众兄弟去江州劫法场救宋江并将其收入组织。

大概他受惯了高高在上,需要一个并驾齐驱的危险朋友,他始终不觉得自己驾驭不了宋江这等城府高深的人。

如果当时自己懂得衡权分配,而不是将大权集中在宋江一人手中,也不会落得如此凄惨的境地。

此时,许是宋江就在等自己说出:“愚兄不才,命不久矣,以后梁山众兄弟为贤弟是首”这句话。

晁盖凉到心里,却没有办法挑明,心中冷笑暗嘲,但并没有表露出来,而是在所有兄弟面前当众对宋江宣布遗嘱:“贤弟保重。若那个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

替他报仇的是卢俊义。

当宋江提出易主时,武松、李逵、刘唐等六人竭力反对。

宋江是有自己的小九九的。武松一心跟从他,李逵更是愚忠的典范,这六人早就认定非他不从,加上这一众宋派的江湖地位和水泊地位,岌岌可危的铁天王,宋江对于这第一把交椅是十拿十稳。

所以后人传闻晁盖是被宋江气死的。可见此话也不是不无道理。

写此文时刚好看到一篇水浒研究札记。

内容提要书在开头:

“本文主要考证了宋江以下三十六头领的是指人员及排名顺序,同时批判了《水浒传》《大宋宣和遗事》以及《东都事略》等著作作者的褒宋贬晁,只反贪官不反皇帝的封建忠君思想。”

封建制度害人腐朽至深,以至于历代作者著书时几乎不会提到晁盖,以宋江为英雄首领。

干什么事拉拢人脉永远都是必不可少的手段。宋江强行拉拢吴用、公孙胜二人。二人是极度不愿意的。公孙胜这个人的情商是很高的,在前几回中二人早已结下梁子,宋江说公孙胜这臭道士拿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到处糊弄人,公孙胜不记仇也是明智之举,愚见劫取生辰纲一事,但凡撇开他宋押司的身份,宋江绝对摩拳擦掌撺掇江湖兄弟闻风而动。

至于吴用,他与保正是有情感基础的,可惜啊,在晁盖去曾头市的时候,带了二十名兄弟。偏偏没有吴用。吴用是晁盖劫取生辰纲时就在一起的生死兄弟,但是在那时晁盖就已经认定吴用已经背叛他跟随了宋江。

男人傲娇起来也是不得了了,参见晁盖与吴用这对虐心CP。

至于说晁盖与宋江最明显的区别,大概在于晁盖是知朝廷烂还要打,宋江是知朝廷烂还要往里钻。

施耐庵不知有否深意,是否有意让晁盖代表了群众,宋江代表了官僚。

不得不说一下,宋江的死也很有意思。他帮皇帝卖命,最终被所赐御酒毒死。

换种说法,他是被自己的忠君思想毒害的。

为了顺应历史的潮流,晁盖没了,宋江招安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