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文弄默 |他的书法被连战收藏,受到大书法家启功肯定,这样的字你见过多少? 王如冰个人近照 统领了中国五千年优秀文化的华夏文明,如同耀眼的星座,光耀了悠悠五千年。中华文化流传年代久远,包罗万象。其中的许多精华,被代代相传,价值历久而弥新。它是古老文化的智慧结晶,是中国文化和中华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也是我们应该生生不息传递的瑰宝。而书法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典范,它的美与中华传统文化息息相关的。 关于书法和传统文化之间的渊源,苦修书法四十载的王如冰,深有感悟。王如冰告诉“舞文弄默(ID:wwnm322)”,他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有四个最主要的思想,即“四大思想支柱”:一是作为基本哲理的“阴阳五行”思想;二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天人相应”思想;三是关于处理社会人事的“中庸中和”思想;四是关于如何对待自身的“克己修身”思想。这四个思想对书法艺术的发展都起到了深刻的渗透与指导作用。而“文房四宝”:纸、墨、笔、砚,这些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特有的物质创造。中国书法艺术正是借助了这些创造物,才能创作出大有艺术特殊性的书法作品。 王如冰作品欣赏 “中国书法属于文化,它的模式就是汉字。而汉字最具符号特色、最具代表性就是甲骨文”,王如冰再次对“舞文弄默(ID:wwnm322)”提到,“它原本不过是象形绘画(写生)的一种绘画形式的演绎。书写形式原本就是作为交流工具的表达符号清晰明确传达服务的。自古以来,汉字演变就是书写形式力求方便、快捷、简化的结果,这一直是文字演化的方向。即,它的直接责任是明确表达文字所代表的内容。早期古人发明文字之初,没有“艺术”的概念。然而,恰恰最具艺术特点,最能体现中国汉字象形特点,人文价值最高,最能体现书法文化的文字,非甲骨文莫属。所以说文化乃书法根基,文化乃代表书法家创作的心境及精神。” 在潜心研究书法的几十年中,王如冰不论是作品还是心境,均深得传统文化影响。 王如冰作品欣赏 苏轼在《书唐氏六家书后》中有云:“古之论书者,兼论其平生。苟非其人,虽工不贵也。”即在一定程度上人格美要远远高于书法美,一个书家如果人品颓丧,那么即使他的书法有多么精到,在欣赏者看来也是丑陋的。简言之,人格美是所有美感的最高体现。大书法家启功给王如冰的书评是:“圆润自然,古硬质朴,自成风格”。而王如冰书法的美,更多的源于他高洁的“书德”。虽不断获全国大奖,却长期为慈善事业,救灾不吝捐献,给许多单位的职工并书法活动捐赠,得到业内人高度赞扬。正是他脱俗的涵养和虚怀若谷的气度,才让他笔下的字更添几分“中和”之美。 王如冰作品欣赏 如此集“字美”和“书德”于一身的奇才,王如冰的书法一直受到各界人士的喜爱和收藏。他的书法作品先被台湾国民党名誉主席连战收藏,被台湾工党主席(郑成功后裔)郑昭明收藏并拍案叫绝。2011年11月11日,受海基会及郑恒公后裔之邀,王如冰参加了全世界郑氏家族源流文化研究会聚会活动,会上,他现场挥毫一幅6米长的“中华龙”巨书,受到全场热烈地鼓掌。王如冰先生能有如此成绩源自他对书法的热忱和坚守,“舞文弄默(ID:wwnm322)”也愿王如冰先生能够在传统文化的浸润中,为世人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书法作品。 王如冰作品欣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