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老主医彭履祥的学习思路(4)

 威灵仙9998 2017-05-11

 

名老主医彭履祥的学习思路(4)

威灵仙/于郑州

(本图书馆方剂请咨询医师或药师后使用)

我曾在临床教学中,用小柴胡汤治疗妊娠恶阻,同学认为效果满意。后同学们诊治一侧顽固性恶阻,再用则不效,邀我会诊。察此患者体甚壮实,面赤舌红,口渴少津,脉弦数,乃肝胃热盛阴伤之征,改用益胃汤获效,也是从反面辨证治疗收到的效果。赵献可创“水生金”的理论,是从“金生水”的对面悟出。认为肺主出气,肾主纳气。凡气从脐下上逆,此肾虚不能纳气。毋冶肺,当壮水之主,或益火之源,使金从水生。我常用人参蛤蚧丸治久疗不愈的哮喘而收显效,即从此理得之。唐立三读《素问·通评虚宴论》中“肠僻便血、身热者死,寒者生’一段,据吴岜解释:“孤阳独存故死。”唐氏从实际出发,认为肠游便血证中,只有阴气竭的身热不已,乃属不治;若表邪下陷于阳明,治痢药中加粉葛升胃气可愈;阴盛格阳.下血身热,虽属危证,亦有用温药而生者,不必拘泥于俱死之说,应当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凡是书中有总结性的论点,不能仅从片面绝对理解。如所谓“胀不死的痢疾,饿不死的伤寒”,若不识正旨,不明句读,滑口念过,就可能曲解原意。仲景在《伤寒论》,《金匿要略》中论述的救逆法,很多是针对疾痈医治不当而形成的种种坏证而设,使学者巩误治救逆的辨证治疗中吸取教训,启发思路。读书须善于前后互参,临床亦应仔细研究分析病因、病史及治疗前后经过,作为矫正认识、修订治则,正确遣方用药的根据。回忆四十年前随师诊治一“睁眼瞎”患者,双目不红不肿,似若常人,但不能见物者六年,屡经中西医诊治无效。先生诊视良久,询其病由经过,遂嘱写一桂枝汤全方,令服十二剂。我甚迷惑不解,经师分析:病起于风热小恙,目赤头痛,若阻辛凉轻剂即可外解,而医者投过剂苦寒,邪闭于里;另一医见苦寒不愈,改用辛温,又不效继进补益肝肾之剂,致使外邪内陷,营养紊乱,气血不能上荣于目,故双目虽睁而不能视物,他无所苦,惟时微恶风寒可征,用桂枝汤外和营卫、内调阴阳。患者服之六剂,果然双目已能看报纸大字,恶寒消失,仍于原方增黄芪一味,继服十余剂而完全恢复视力。此是善于借鉴前失、辨识今证的例子。
   书宜读活,切忌拘泥呆板。如仲景《伤寒论》,其理法方药,六经辨证,不可看成只能用于伤寒,同样亦可适用于其他疾病;《金匮》所论杂病治疗法则,亦可运用于所列病种以外的疾病。读仲景书如此,读其他各家著作,也应有客观而灵活的眼光。中医学虽有各家学说,但其基本理论是一致的。故病虽不同,病因病机相同,则辨证、治则即可互通互用。
所谓“异病同治”、“同病异治”,即此而言。我在临床上常用温经汤治男子肝经虚寒之寒疝、腹痛用百合地黄汤治心肺阴伤之瘿气;用仙方活命饮治湿热血郁之历节;黄鳝汤代替鲤鱼汤治疗脾虚水肿;用补中益气汤加附子治疗牌气下陷,肺气卜逆,阳虚外感,或久咳遗尿症,皆能收到顶期之效。王盂英治百合病,因“百合无觅处,遂以苇茎、麦冬、丝瓜产、冬瓜皮、知母为方服之,一剂知,二剂巳。”说明书读活,扩大了眼界,便能举一反三,运用自如。
   至于剔错、辨讹,去伪取真,也是读书必下的功夫。因书上的东西,不可能完美无缺,有不符合实际理论和片面、主观的认汉,有引证错误的。至于传抄、印刷之误就更多。读经典著作,对随文敷衍,牵强附会,不切实际的注释,不可盲从。读书要讲求方法,临床学习也应选择正确的方法。临床学习第一阶段的任务和目的,是将所学的知识印证于病人,将抽象理论运用于解释具体证候,从而以此指导诊断和治则。书本上的论述是经过条理化、系统化的,与临床实际不可能处处吻合、对号入座,所以就存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问题。疾病虽千变万化,但有其规律可循。症候虽千差万别,真假混杂,用四诊八纲细心诊察,结合分析,是能摒去假象,抓住关键,认清病证的。所以在临床学习中,不但要学习老师选方遣药,更重要的是要学习老师诊察疾病和立法选方用药的理论依据等。如果只知抄录一方一药,忽视了用理论去指导临床,可能就会成为以药试病或头痛医头的医生。有了一些临床知识以后,更须注意理论学习,用理论指导实践,再以实践来椅验理论正确与否。所谓灵活运用,是在大的原则法度指导下,选择最合适的具体方药而言。孙真人说:“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孟轲说:“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即是此理。
   选择必读书和参考书,是学好中医的关键。历代积累下来的医籍,可谓“汗牛充栋”,若不加以选择,不仅精力有限而兼收并蓄,莫衷一是,收效也不好。因此,如何有重点、有主次、有计划地选读适当的医藉,对初学者是至关重要的。

 

欢迎你进入威灵仙的360个人图书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